由表面活性剂参与改性的茶渣生物除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549168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735350.2

    申请日:2014-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表面活性剂参与改性的茶渣生物除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料为废弃的茶渣,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的参与下通过硫酸铝改性制得。表面活性剂的主要作用就是相当于一个桥梁,以增加氢氧化铝在茶渣上面的负载量,也即表面活性剂的改性可以使单位质量的茶渣负载更多的氢氧化铝。本茶渣生物除氟剂的主要原料为茶渣,茶渣的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因此本发明不但消除了茶渣废弃物及其造成的污染,而且为茶渣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解决了工业生产过程中茶渣难处理的问题。本茶渣生物除氟剂的制备过程中反应条件温和,工艺路线简单易行,易于工业化操作,因此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潜力。

    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43150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36645.5

    申请日:2015-0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氟速溶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茶叶粉碎、浸提、过滤,经过滤后所得茶叶提取液通过300-3000道尔顿的膜脱氟,然后浓缩到干物质含量为20%-40%再经干燥后即为低氟速溶茶粉。本发明工艺简单,用纯物理手段,脱氟率高,茶叶中其他有效成分的损失低,而且不会因添加降氟剂方法由于降氟剂清洗不干净导致茶制品被污染。整个过程为物理过程,没有产生危害过程,产品安全可靠。同时该工艺同样适用于茶叶提取类深加工产品的脱氟。

    棘孢木霉菌在茶叶降氟中的应用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7950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65691.3

    申请日:2024-08-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棘孢木霉菌在茶叶降氟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菌株及应用技术领域。该菌株命名为Trichoderma asperellum M700,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4579,保藏日期为2024年3月27日。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棘孢木霉菌菌株Trichoderma asperellum.菌落生长早期呈现白色菌丝,后期产绿色孢子,导致菌体呈现黄绿色、绿色,好氧,能在ph为3.0‑10.0,温度为25‑28℃生存。该菌株以及保留此活性菌种的传代株能够应用于茶叶降氟处理,作为微生物菌肥降低茶叶中氟含量,提高茶叶品质提供研究思路。

    一种基于拉曼光谱指纹技术的祁门红茶产地的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3917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10441492.2

    申请日:2022-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拉曼光谱指纹技术的祁门红茶产地的识别方法,属于农产品和食品产地识别技术领域。本发明中识别祁门红茶产地的方法,包括:(1)制备红茶茶汤;(2)将红茶茶汤和纳米银溶胶混合均匀,干燥,进行拉曼检测,得到红茶粉的原始拉曼光谱数据;计算其相对峰强;(3)将相对峰强分别结合化学计量法线性判别分析、K最近邻法和随机森林法,构建判别模型;(4)将待测样品按照(1)、(2)进行拉曼光谱数据的采集,计算得到相对峰强;然后利用(3)的判别模型预测其所属类别,确定待测样品的产地。本发明构建的判别模型整体正确识别率高,能够有效地对小产区祁门红茶及大产区祁门红茶进行有效识别分类。

    氟离子荧光比色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96118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232259.9

    申请日:2021-03-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两种氟离子荧光比色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比色探针以3‑羟基沙利度胺、4‑羟基沙利度胺、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类基于硅氧键作用对氟离子有荧光、比色识别能力,而对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醋酸根离子、磷酸二氢根离子、磷酸氢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等阴离子没有响应。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具有高灵敏性,可实现裸眼观测,对氟离子具有明显的荧光及比色检测效果。因此,本发明的荧光、比色探针能应用于饮用水、污水、茶鲜叶、茶汤、含氟食品、环境和细胞内氟离子的检测评价且检测限极低。且可以进一步应用为氟离子检测试纸、试剂盒。

    一类阴离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845365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911184083.3

    申请日:2019-1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阴离子的新型比色探针及其应用,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比色探针,以4‑氰基苯肼盐酸盐、4‑硝基苯基异氰酸酯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类基于氢键作用对氟离子、醋酸根离子、磷酸氢根离子有比色识别能力,而对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氢根离子、高氯酸根离子等阴离子没有响应。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具有高灵敏性,可实现裸眼观测对阴离子的检测,尤其对氟离子具有明显的比色检测效果。因此,本发明的比色探针能应用于饮用水、污水、茶叶、含氟食品、环境和细胞内氟离子的检测评价且检测限极低。

    一类阴离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845365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84083.3

    申请日:2019-1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阴离子的新型比色探针及其应用,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比色探针,以4-氰基苯肼盐酸盐、4-硝基苯基异氰酸酯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类基于氢键作用对氟离子、醋酸根离子、磷酸氢根离子有比色识别能力,而对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氢根离子、高氯酸根离子等阴离子没有响应。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具有高灵敏性,可实现裸眼观测对阴离子的检测,尤其对氟离子具有明显的比色检测效果。因此,本发明的比色探针能应用于饮用水、污水、茶叶、含氟食品、环境和细胞内氟离子的检测评价且检测限极低。

    一种降低茶树叶片中氟含量的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0611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11800.X

    申请日:2018-07-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树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茶树叶片中氟含量的种植方法,培育低氟春茶时采用根施法,在第一年冬季12月底前,采用茶行滴水线开沟深15‑20cm,宽9‑10cm,将根部硒肥施入沟内覆土;培育低氟夏秋茶时采用叶面喷施法,在第二年夏秋茶采摘前,先将茶树进行修剪,在茶树萌发前和萌发后,将叶面硒肥均匀喷洒于茶树叶面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生物炭和腐殖酸来改变土壤中氟的赋存形态,降低茶树根系吸收氟离子,同时利用酵素菌来共同改善土壤的酸性环境,促进亚硒酸盐以阴离子状态存在,使得茶树根系跟好的吸收亚硒酸盐,起到综合治理降低茶树叶片氟含量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