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度功能混凝土塔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86154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373004.4

    申请日:2017-12-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9/14 E01D21/00 E01D21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度功能混凝土塔柱结构,包括有横断面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功能层和结构层,且功能层与结构层之间设有功能结构过渡区,所述功能层和结构层分别通过浇筑形成,且三者之间形成无宏观界面的组分梯度过渡、仿生皮肤的混凝土塔柱结构,浇筑时将拌制好的功能层及结构层混凝土运输到现场进行浇筑,浇筑时,始终保持功能层混凝土顶面高于结构层混凝土约30厘米,边浇筑,边振捣,浇筑至4.5米高度时,停止浇筑。本发明有效保障的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蜂窝和麻面的问题,提高混凝土塔柱的耐久性和观赏性,减少超高塔混凝土结构的后期养护费用,以适应混凝土塔柱对于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美观性的综合需求。

    一种防撞钢浮箱
    1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238095U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22856589.3

    申请日:2021-1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撞钢浮箱,包括围绕在桥墩外围一圈的防撞钢筒,防撞钢筒外侧设有缓冲钢板组件,防撞钢筒为双层筒体,双层筒体的夹层内填充有混凝土,双层筒体的内部空腔中填充有散粒体。缓冲钢板组件包括围绕防撞钢筒外侧一圈的缓冲钢板,缓冲钢板上端铰接在防撞钢筒上,缓冲钢板下端通过多个磁性滑动支座与防撞钢筒外侧壁滑动配合,缓冲钢板与防撞钢筒之间围成一个缓冲空间,缓冲空间内填充有多个缓冲轮胎。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提高了其变形能力、承载能力以及耐久性,更好的保护桥墩。

    一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水下环形自护壁体系

    公开(公告)号:CN213682078U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21058545.5

    申请日:2020-06-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水下环形自护壁体系,包括环形密致网钢筋笼骨架和水下环形护壁。环形密致网钢筋笼骨架由纵向主筋、环向箍筋、环向加劲筋、定位筋和环形密致网组成,环形密致网可通过定位筋与钢筋笼骨架实现挂网紧固连接形成整体。水下环形护壁是由水下不分离自密实速凝混凝土浇筑在密致网筒与钻孔孔壁之间的间隙中形成。其有益效果:进行桩身浇筑时,通过水下环形自护壁维护孔壁土体的稳定,从而保证钻孔底部清渣质量;依靠水下环形自护壁体系可以实现桩身清水环境下或者无水环境下浇筑,从而保证桩身成型质;桩身浇筑完成后,水下环形自护壁成为桩体的保护层并参与结构受力,使得桩体有着更好的防腐性能和耐久性。

    一种双壁中空的装配式根式沉井基础

    公开(公告)号:CN210459256U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20796144.0

    申请日:2019-0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壁中空的装配式根式沉井基础,是由井筒、根键和封底组成;井筒为双壁中空的环状筒形结构物,沿径向由井筒内壁、肋墙和外壁组成,所形成的井壁间空腔沿竖向贯通,以使吸泥设备在井壁间空腔中能够下放及移动;井筒的底脚为刃脚;在井筒上、贯穿井筒内壁、肋墙和外壁并凸伸于外壁设置有根键;井筒沿竖向由底节段及若干层标准节段连接成,底节段呈刃状,形成刃脚;对于全部接高完成且下沉到位的井筒,在井筒中设置根键,随后在井筒的底部浇筑形成封底。本实用新型中主要构件均由预制构件连接而成,结构简单,可实现沉井快速精准下沉,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并提高作业安全系数,利于工业化量产,经济效益明显。(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双壁中空沉井基础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086275U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20796163.3

    申请日:2019-0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壁中空沉井基础,其特征是由井筒内壁和井筒外壁构成具有环形空腔的双壁中空井筒,使吸泥设备能够通过所述环形空腔下放,并使吸泥设备的吸泥头抵达井筒的底脚处,井筒的底脚为刃脚,刃脚是在井筒底脚的内侧壁上整环设置;井筒下沉过程中,利用吸泥设备沉井因内外、侧土压力保持平衡,沿竖直方向精准下沉;受刃脚下方空腔影响,沉井内部土体在重力作用不断崩塌、垂直下陷,对井壁形成竖直向下的负摩阻力,增大沉井下沉时的竖向力,工艺简单、施工便捷,实现快速精准下沉,提高沉井下沉施工的效率,适用于陆上及水中沉井施工。(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