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1297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089432.4
申请日:2021-01-2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培育桑黄母种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培育方法,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所述培养基以水为溶剂,每升由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制备得到:麸皮10~12g、黄豆粉5~6g、磷酸氢二钾2.5~3.5g、硫酸镁1~2g、葡萄糖15~25g、维生素B1 5~15mg和琼脂15~20g。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相较于PDA培养基培育,缩短了桑黄母种培育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8165840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455203.3
申请日:2024-04-16
摘要: 一种黑木耳菌株,所述菌株的分类名为黑木耳(Auriculariaheimuer)延农科2号,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保藏编号为CCTCCM2024330,保藏日期为2024年2月26日。经DUS测试,本发明的黑木耳菌株延农科2号,是一个新品种,子实体出耳表现为单片,耳片为深褐色,质地中,子实体长度为51.46~62.87 mm,宽度为31.65~42.76 mm,厚度为1.34~1.92 mm,菌种从接种到采收第一潮耳需95~110天,为中晚熟品种。该黑木耳品种具有产量高、多褶、催芽齐、抗杂能力强,污染率在2%以下,耐水,高温高湿不烂耳,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7570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1069567.4
申请日:2024-08-06
摘要: 一种培育高核黄素黑木耳的栽培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高核黄素黑木耳菌种育种培育技术领域,是以杭白菊、银杏叶、甘草、松果和核桃壳粉碎混合成混合粉末1,加入糠壳、玉米粉和蔗糖粉混合形成混合粉末2,灭菌后采用阿拉伯糖醇汉逊酵母(Hansenula arabitolgene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进行发酵制备发酵物,在发酵物中加入椴木屑、生石灰、石膏粉和纯化水制得栽培料。本发明制备的栽培料有效提高了黑木耳中核黄素含量,达到了2mg/100g干耳以上,缩短黑木耳培育周期,同时显著提高了黑木耳的产量,干耳产量达到了120g/袋以上,以上栽培方法,可用于对高核黄素黑木耳菌种的种苗培育,通过该栽培料培育获得高核黄素黑木耳的高品质菌种。
-
公开(公告)号:CN11563359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1409965.7
申请日:2022-11-1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式采集菌包上黑木耳的方法,包括:通过行走机构(120)移动,利用驱动装置(60)实现抓取,利用定轨装置(50)获取转动轨迹,利用采摘装置(40)实现采摘、同时利用收集装置(30)实现收集,通过驱动装置(60)实现原位放置。该方法无需人工搬运菌包、即可实现对菌包上黑木耳的采摘,提高采摘的自动化程度,减少劳动力的消耗,提高采摘效率;同时,该方法还能有效分辨大耳与小耳,避免对小耳的过度采摘,从而增加下一茬黑木耳的产量,有效提高黑木耳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420741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0278350.3
申请日:2023-03-21
IPC分类号: A01N65/44 , A01N63/23 , A01N63/22 , A01N63/20 , A01P1/00 , A01P3/00 , A01P7/00 , A01G18/00 , A01G18/20
摘要: 一种桑黄种植用的复合生物药剂,是以黄芩、苦参、大蒜、黄连、栀子和新鲜甘蔗为发酵原料,以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苏云金杆菌进行发酵得发酵液,即为复合生物药剂,所述发酵分为两段发酵,具体是先加入嗜酸乳杆菌进行第一段发酵,发酵结束后加入枯草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进行第二段发酵。本发明通过制备复合生物药剂,在养菌和出菇管理过程中喷洒,结合基质中加入固体氧气珠,协同有效防治桑黄在长时间的高温高湿环境下出现杂菌感染和病虫害等问题,从而提高了桑黄出菇成活率,出菇管理第三年成活率保持在97%以上,桑黄质地坚
-
公开(公告)号:CN115633600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409986.9
申请日:2022-11-1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黑木耳采摘装置,包括行走支架(10)与安装支架(20),安装支架(20)固定设置在行走支架(10)上端;行走支架(10)上设置收集组件(30),安装支架(20)一端设置采摘组件(40)、安装支架(20)另一端设置开顶组件(50),采摘组件(40)与开顶组件(50)之间的安装支架(20)上端设置驱动组件(60)。该采摘装置能有效控制采摘部件针对大耳进行采摘,不伤害耳芽、不过度采摘小耳,有效确保木耳种植的经济价值与产量,且人工投入少、效率高;同时,该采摘装置还能在采摘过程中实现木耳的开顶工作,从而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量,进一步提高木耳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122192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91371.X
申请日:2019-05-12
摘要: 本发明属于菌物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天麻生产的蜜环菌母种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培养基竖管制作:制作培养基,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灭菌,灭菌后匠试管竖直放置冷却;2)接种:无菌条件下将蜜环菌接种于培养基竖管中;3)培养:将接种了蜜环菌的培养基竖管在温度为23-27℃的条件下培养至菌锁满管,即得用于天麻生产的蜜环菌母种。方法简便、生产的蜜环菌菌索粗壮、菌丝更洁白、不易核化、分枝也更茂盛,并且菌丝复活时间及菌索布满培养基时间较短。
-
公开(公告)号:CN11816584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455203.3
申请日:2024-04-16
摘要: 一种黑木耳新菌株,所述菌株的分类名为黑木耳(Auriculariaheimuer)延农科2号,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保藏编号为CCTCCM2024330,保藏日期为2024年2月26日。经DUS测试,本发明的黑木耳新菌株延农科2号,是一个新品种,子实体出耳表现为单片,耳片为深褐色,质地中,子实体长度为51.46~62.87 mm,宽度为31.65~42.76 mm,厚度为1.34~1.92 mm,菌种从接种到采收第一潮耳需95~110天,为中晚熟品种。该黑木耳品种具有产量高、多褶、催芽齐、抗杂能力强,污染率在2%以下,耐水,高温高湿不烂耳,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18389070U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22515083.0
申请日:2022-09-22
IPC分类号: A01G18/6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食药用菌的育菌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内部横向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内侧贯穿至支撑板的内侧,所述移动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弹片,所述弹片的外侧固定连接在固定盒的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板、支撑板、连接块、固定盒、移动板、卡杆、弹片、固定板和卡槽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育菌架不便于调节放置板的数量和之间的距离,通常需要拆除螺栓进行调节,降低了育菌架的工作效率,同时影响食药用菌的育苗效率的问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