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015C
公开(公告)日:2004-12-08
申请号:CN00801863.4
申请日:2000-07-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C09K3/00 , C07F7/12 , G02F1/1337 , B01J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30/00 , C07F7/025 , C07F7/12 , Y10T428/3154 , Y10T428/31663
Abstract: 本发明的薄膜形成用化学吸附物质,至少具有以下列化学式表示的官能基,和通过硅氧烷键结合固定的作为端基的-SiX基团(X为卤原子)。因此,提供一种可以形成单分子层状薄膜的化学吸附物质,其具有在可见光区透明而稳定,而在紫外光区起光化学反应的感光性基的新型化学吸附物质及其制造方法。还有,本发明的液晶取向膜,是在带电极的基板面上,直接地或通过其他物质层进行化学吸附形成的吸附分子集合群所构成的,并且,吸附分子具有以下列化学式表示的特性基和分子端基上的-O-Si结合基。因此,提供一种被均匀牢固地固定在基板上,取向的热稳定性及取向规制力优良,生产性好且能制造出纳米级膜厚的液晶取向膜及用该膜的LCD。
-
公开(公告)号:CN1321260A
公开(公告)日:2001-11-07
申请号:CN00801749.2
申请日:2000-09-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G02F1/1341 , G02F1/1337 , G02F1/1335 , G02F1/134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41
Abstract: 通过使第一取向膜及第二取向膜的各取向处理方向和液晶注入方向大致平行地设置液晶注入口,能减少流动取向的发生,同时将液晶材料注入空单元内时能使注入速度一定。另外,通过使电极的延伸方向和液晶注入方向大致平行地设置液晶注入口,能减少流动取向的发生,能提供反差等显示品位优异的液晶显示面板。因此,本发明在工业上的意义重大。
-
公开(公告)号:CN1321183A
公开(公告)日:2001-11-07
申请号:CN00801863.4
申请日:2000-07-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C09K3/00 , C07F7/12 , G02F1/1337 , B01J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30/00 , C07F7/025 , C07F7/12 , Y10T428/3154 , Y10T428/31663
Abstract: 本发明的薄膜形成用化学吸附物质,至少具有以下列化学式表示的官能基,和通过硅氧烷键结合固定的作为端基的-SiX基团(X为卤原子)。因此,提供一种可以形成单分子层状薄膜的化学吸附物质,其具有在可见光区透明而稳定,而在紫外光区起光化学反应的感光性基的新型化学吸附物质及其制造方法。还有,本发明的液晶取向膜,是在带电极的基板面上,直接地或通过其他物质层进行化学吸附形成的吸附分子集合群所构成的,并且,吸附分子具有以上列化学式表示的特性基和分子端基上的-O-Si结合基。因此,提供一种被均匀牢固地固定在基板上,取向的热稳定性及取向规制力优良,生产性好且能制造出纳米级膜厚的液晶取向膜及用该膜的LCD。
-
公开(公告)号:CN1318010A
公开(公告)日:2001-10-17
申请号:CN99810979.7
申请日:1999-09-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B32B9/00 , G02F1/133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7/047 , C03C17/42 , C03C2217/76 , C08J7/04 , C08J2483/00 , G02F1/133719 , G02F1/133788
Abstract: 本发明特征在于,在基材表面上接触含有X-(SiOX2)n-SiX3(其中,X是选自卤素、烷氧基或者异氰酸酯基的至少一种的官能团,n是0以上的整数)表示的、可水解的化合物的底层溶液,在低于300℃的温度下干燥,形成底层,在该底层的表面上接触含有硅烷类化合物的溶液,化学吸附硅烷类化合物分子后,将该基材在300℃以上的温度下烧结。由此可以提高由以改变基材表面性质为目的的硅烷类化合物形成的功能性膜的防水性、耐久性、耐热性。
-
公开(公告)号:CN1293614A
公开(公告)日:2001-05-02
申请号:CN00800106.5
申请日:2000-02-1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B32B9/00 , B32B31/00 , B05D3/10 , G02F1/1337
Abstract: 有机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被膜形成步骤和除去步骤,所述被膜形成步骤是通过使具有下述官能团的分子簇与该基材表面接触,所述官能团对具有活泼氢的官能团显示反应活性,使之结合在该基材上,由该分子簇形成被膜;所述除去步骤是用含有选自酮、亚烷基二醇类以及烷氧基醇类中至少一种的洗涤剂除去未结合在所述基材上的所述分子。这样,可以不使用氯类有机溶剂,形成膜厚均一的有机薄膜,提供能减小环境负荷的有机薄膜的制造工艺。因此,本发明在工业上意义很大。
-
公开(公告)号:CN1279628A
公开(公告)日:2001-01-10
申请号:CN98811262.0
申请日:1998-11-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B05D7/24 , B05D1/18 , G02F1/1337 , G02B5/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30/00 , B05D1/185 , B82Y40/00 , C11D3/162 , C11D11/0047 , G02F1/133719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一性、分子取向性皆优良、也能用作液晶取向膜的单分子层状的化学吸附膜的高效率制造方法。可以采用至少具有以下工序的化学吸附膜的制造方法来达到该目的:使含有硅烷系表面活性剂和非水系有机溶剂的吸附质溶液在干燥气氛中与基材表面接触,在基材表面上形成由吸附质溶液构成的溶液层的工序;一边使上述溶液层中含有的有机溶剂蒸发,一边进行化学吸附反应的浓缩加速反应工序;有机溶剂蒸发结束后,直到经过一定时间,继续进行化学反应的熟化反应工序;上述熟化反应工序之后,用非水系有机溶剂洗涤基板表面上残存的未吸附的表面活性剂的洗涤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236368A
公开(公告)日:1999-11-24
申请号:CN98801090.9
申请日:1998-07-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C07F7/12 , G02F1/133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719 , Y10T428/1014
Abstract: 在基板上形成均匀的、固定牢固的纳米级极薄的透明薄膜,并且,提供对膜赋予热稳定性好的高取向特性的新型化学吸附物质,以及用它来制备具有所希望的取向特性、并且对液晶分子的取向控制力优良,热稳定性也优良的液晶取向膜及液晶显示元件。能够通过开发在可见光( 400nm-700nm波长)区域透明、稳定,在远紫外、紫外(200nm-400nm波长)区域具有感光性,并且,化学吸附在基体上,形成单分子层状薄膜的新型化合物来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89518A
公开(公告)日:1998-08-05
申请号:CN97120824.7
申请日:1997-12-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C09D5/00
Abstract: 将含有加水易分解化事物的涂布材料溶液保持干燥状态,在和基质材料反应前不失活性。提供一种将以一般式ABXn(化1)(式中,A为含碳基、B为Si、Gt、Sn、Ti或Zr、X为加水分解性基、n为1,2或3)表示的化合物和至少1种不具有活性氢基的化合物,在水蒸气浓度0.0076kg/m3以下的干燥气氛中进行混合及保护的化学粘合性材料的制造方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