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914761A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480041548.5
申请日:2004-02-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B1/122 , H01M10/0567 , H01M10/42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新添加剂的非水电解质溶液和包括该非水电解质溶液的锂二次电池。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溶液以及包括所述非水电解质溶液的锂二次电池,所述非水电解质溶液包含锂盐、电解质化合物、氧化起始电势在4.2V以上的第一添加剂化合物、和氧化起始电势在4.2V以上的第二添加剂化合物,所述第二添加剂化合物的氧化起始电势比第一添加剂的高,并且在氧化中会沉积氧化产物或形成聚合物膜。本发明通过将第一添加剂与第二添加剂联用作为非水电解质溶液的添加剂,从而可以提供在电池性能和电池在过充电中的安全性方面均优良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1803099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0880106582.4
申请日:2008-08-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9 , H01M4/483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8 , H01M2010/4292 , H01M2300/0037 , H01M2300/004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具有一个阳极、一个阴极、一个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隔膜,以及一种非水性电解质。所述非水性电解质包括一种锂盐;和一种非直链碳酸酯基混合有机溶剂,其中将(a)一种环状碳酸酯化合物和(b)一种丙酸酯基化合物以约10∶90至约70∶30的体积比(a∶b)混合。阴极的电流密度为约3.5至约5.5mAh/cm2,孔隙率为约18至约35%。该电池可以制造为高负载锂二次电池的形式。
-
公开(公告)号:CN101978548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0980109591.3
申请日:2009-03-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10/052 , H01M10/0569 , H01M10/4235 , H01M2300/0037
Abstract: 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质溶液包括一种锂盐和一种碳酸酯有机溶剂。所述非水电解质溶液还包括化学式1表示的含氟磺酸酯化合物。当所述非水电解质溶液用于锂二次电池时,低温放电特性和寿命周期特性得到大幅改善。另外,即使电池在完全充电状态下储存于高温或正进行充电/放电过程,基于碳酸酯的有机溶剂的分解反应也会受到抑制,从而解决了膨胀问题,并改善了高温寿命周期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803101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0880107650.9
申请日:2008-09-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9 , H01M10/0567 , H01M10/4235 , H01M2300/0082 , H01M2300/0091
Abstract: 一种含有一个由能够包藏或释放锂离子的碳材料制成的阳极、一个由含锂的氧化物制成的阴极,以及一种非水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该非水电解质包括一种含有LiPF6和LiBF4的锂盐;以及一种基于非线型碳酸酯的混合有机溶剂,该混合有机溶剂中(a)一种含有碳酸亚乙酯或碳酸亚乙酯与碳酸亚丙酯的混合物的环状碳酸酯,与(b)一种基于丙酸酯的酯如丙酸乙酯,以约10∶90至约70∶30的体积比(a∶b)混合。该锂二次电池确保了出色的高速充电/放电特性,以及改进的寿命周期和低温放电特性,因为其包括不含线型碳酸酯的预定的混合有机溶剂。另外,由于高温下的气体产生受到限制,电池组可以以改进的方式进行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01747229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010106754.7
申请日:2006-04-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C07C253/30 , C07C253/16 , C07C253/14 , C07C253/00 , C07C255/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10/052 , H01M10/0569 , H01M10/42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如式1的化合物:其中R1~R13各自独立地表示-H、-F、-Cl、-Br、-I、-OH、-SH、-COOH、-PO3H2、-NH2、-NO2、-O(CH2CH2O)nH(其中n为1~5的整数)、C1~C12烷基、C1~C12氨基烷基、C1~C12羟基烷基、C1~C12卤代烷基、C2~C12烯基、C1~C12烷氧基、C1~C12烷基氨基、C1~C12二烷基氨基、C6~C18芳基、C6~C18氨基芳基、C6~C18羟基芳基、C6~C18卤代芳基、C7~C18苯甲基、C7~C18氨基苯甲基、C7~C18羟基苯甲基、C7~C18卤代苯甲基、或腈基(-CN);R4~R13中至少一个为腈基(-CN);还公开了包括(i)锂盐、(ii)溶剂、与(iii)式1所示化合物的非水性电解质;以及包括该非水性电解质的二次电池。当将式1所示化合物添加到非水性电解质中时,可改进二次电池在过充电状态时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485010B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0680055303.7
申请日:2006-09-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5 , H01M2/1646 , H01M2/1686 , H01M2/266 , H01M2/347 , H01M4/661 , H01M10/052 , H01M10/0583 , H01M10/4235 , H01M220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薄片形安全配套元件,其附接到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的相对主表面。所述安全配套元件包括:一组金属片,其电连接到电极组件的阴极终端;另一组金属片,其附接到电极组件的阴极终端;和绝缘片,其设置在这两个金属片组之间。金属片组中一组的金属片在金属片的下端处彼此互连,将金属片的下端进行互连的下端互连部分的宽度小于金属片的宽度,并且互连的金属片的下端边角大于未彼此互连的金属片的下端边角。
-
公开(公告)号:CN101517814B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0780035380.0
申请日:2007-09-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8 , H01M4/131 , H01M4/583 , H01M10/052 , H01M10/0567 , H01M2004/027 , H01M2004/028 , H01M2300/0025 , Y02E60/122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包含以下物质的非水性电解质:含有一个或两个丙烯酰基基团的第一丙烯酸酯化合物;含有三个或更多个丙烯酰基基团的第二丙烯酸酯化合物;电解质盐;和有机溶剂。同样,还公开了一种其表面上部分或完全形成有涂覆层的电极,该涂覆层包括:(i)还原形式的含有一个或两个丙烯酰基基团的第一丙烯酸酯化合物;以及(ii)还原形式的含有三个或更多个丙烯酰基基团的第二丙烯酸酯化合物。此外,还公开了一种包含阴极、阳极、隔离膜和非水性电解质的电化学装置,其中(i)非水性电解质为上述非水性电解质;并且/或者(ii)阴极和/或阳极为上述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01263628B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0680033865.1
申请日:2006-09-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42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的电解质,其包括:(a)电解质盐;(b)电解质溶剂;以及(c)磺酸酯基化合物,其包含选自氰基(-CN)、异氰酸酯基(-NCO)、硫氰酸酯基(-SCN)及异硫氰酸酯基(-NCS)的至少一种吸电子基团(EWG)。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极以及包含所述电解质和/或电极的电化学装置,所述电极包括部分或全部形成于其表面上的磺酸酯基化合物或其化学反应产物。所述电化学装置使用含有氰基、异氰酸酯基、硫氰酸酯基和/或异硫氰酸酯基的磺酸酯基化合物作为电解质用添加物,因而能够提供明显改善的高温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375459B
公开(公告)日:2010-10-27
申请号:CN200780003300.3
申请日:2007-01-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10/4235 , H01M2300/0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用电解质,包括:(a)电解质盐;(b)有机溶剂;(c)第一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具有高于阴极工作电压的氧化初始电压(相对于Li/Li+);以及(d)第二可逆化合物,所述可逆化合物具有高于阴极工作电压、但低于第一化合物的氧化初始电压的氧化初始电压。还公开了包含所述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在该锂二次电池中,在高于阴极工作电压的电压下,具有不同的安全性改进作用的两种化合物经组合用作电解质组分。因此,过充电状态下二次电池的安全性可以获得保证,同时,可以防止重复循环、连续充电以及高温下长时间储存时所发生的电池劣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