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47061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410285116.4
申请日:2014-07-29
申请人: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IPC分类号: C40B40/10 , C07K16/40 , A61K39/395 , A61P33/12 , G01N33/573
CPC分类号: Y02A50/423
摘要: 抗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Sj TGR单区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技术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药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展示抗Sj TGR蛋白的单区抗体的重组噬菌体展示库、抗Sj TGR蛋白的单区抗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抗Sj TGR单区抗体能与Sj TGR蛋白特异性结合,和/或具有抑制SjTGR酶活性,可用于制备治疗血吸虫病的新药或治疗用药物的靶向载体。本发明为开发新的血吸虫病治疗药物及新的治疗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330602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889423.8
申请日:2015-12-07
申请人: 江南大学 ,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D215/56 , C07D401/06 , A61P33/12
CPC分类号: C07D215/56 , C07D401/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癸氧喹酯类似物及其应用,属于药物化学领域。本发明的癸氧喹酯类似物,是小分子活性化合物,具有杀死血吸虫的作用。本发明可为寻找新的抗血吸虫病药物的先导化合物或抗血吸虫病新药开辟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4047061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10285116.4
申请日:2014-07-29
申请人: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IPC分类号: C40B40/10 , C07K16/40 , A61K39/395 , A61P33/12 , G01N33/573
CPC分类号: Y02A50/423
摘要: 抗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SjTGR单区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技术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药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展示抗SjTGR蛋白的单区抗体的重组噬菌体展示库、抗SjTGR蛋白的单区抗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抗SjTGR单区抗体能与SjTGR蛋白特异性结合,和/或具有抑制SjTGR酶活性,可用于制备治疗血吸虫病的新药或治疗用药物的靶向载体。本发明为开发新的血吸虫病治疗药物及新的治疗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3405779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04323.5
申请日:2013-07-18
申请人: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CPC分类号: Y02A50/42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血吸虫感染长效青蒿琥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一种低免疫原性GST-NSP蛋白,用化学偶联法将具有杀灭血吸虫童虫作用的青蒿琥酯(AS)与GST-NSP蛋白偶联,制备了(AS)n-GST-NSP偶联物。该偶联物在保持AS的杀血吸虫童虫活性的同时,延长了AS在宿主体内的半衰期,不仅具有对血吸虫感染进行早期治疗的效果,同时还具有预防血吸虫感染的功能,为预防人类及多种保虫动物宿主的血吸虫感染、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提供了一种新手段,在药学领域包括血吸虫病的治疗与预防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336816A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110301485.4
申请日:2011-10-09
申请人: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CPC分类号: Y02A50/423
摘要: 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SjTGR功能抑制肽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的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抑制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SjTGR)活性的抑制肽,所述的抑制肽氨基酸序列分别为:JIPDys1:WPHNWWPHFKVK;JIPDys2:LHAETRSAMHRT;JIPDys3:YTMPSLTLYAMG;及所述的SjTGR活性抑制肽在制备治疗血吸虫病新药或治疗用药物靶向载体制备方面的应用。本发明筛选到的三条噬菌体展示肽对日本血吸虫生存必须蛋白分子-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SjTGR)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谷氧还蛋白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为开发新的血吸虫病治疗药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4003954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310298298.4
申请日:2013-07-16
申请人: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江南大学
IPC分类号: C07D271/08 , C07D413/12 , C07D471/04 , A61K31/4245 , A61K31/4985 , A61K31/4709 , A61P33/12
CPC分类号: Y02A50/423 , C07D271/08 , C07D413/12 , C07D471/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结构如通式I所示的1,2,5-噁二唑-2氧化物类似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该类化合物具有抗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通过阻断血吸虫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平衡生理代谢过程来杀灭血吸虫,可以作为治疗血吸虫病新药开发的药物先导物,为预防和治疗血吸虫病提供新的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2167748B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110037374.7
申请日:2011-02-14
申请人: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无锡赛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7K19/00
摘要: 一种日本血吸虫23kDa膜蛋白大亲水肽段融合蛋白及其在血吸虫感染免疫诊断中的应用,属于寄生虫病的免疫学诊断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日本血吸虫23kDa膜蛋白大亲水肽段(Sj23HD)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融合蛋白,它含有两个多肽区,第1区为日本血吸虫23kDa膜蛋白大亲水肽段,第2区为人血清白蛋白,第1区的C未端与第2区的N未端直接相连,中间不加任何连接肽,其结构式是:Sj23HD-HSA。所述的Sj23HD-HSA融合蛋白保留了Sj23HD的反应原性,同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该Sj23HD-HSA融合蛋白作为检测抗原通过免疫印渍法对血吸虫感染进行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99002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0921426.5
申请日:2022-08-02
申请人: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常州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A61K45/00 , A61K31/416 , A61P33/12 , A61P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JUN N‑末端激酶抑制剂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该药物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血吸虫病。本发明的JUN N‑末端激酶抑制剂包括SP600125,JUN N‑末端激酶抑制剂可包含在多种类型的可药用组合物中,可配制为用于腹腔注射的溶液剂或混悬剂,或配制为口服或静脉内的片剂、胶囊剂或溶液剂,采用JUN N‑末端激酶抑制剂对血吸虫病肝脏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进行治疗,可减轻小鼠血吸虫病肝脏纤维化的程度,减少肝脏中相关纤维化因子、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及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的比例,减轻小鼠肝脏中的炎症微环境,使JUN N‑末端激酶抑制剂治疗血吸虫病,是JUN N‑末端激酶抑制剂的一种新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12646826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544089.X
申请日:2020-12-23
申请人: 无锡和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N15/62 , C12N15/70 , C12N15/66 , C12N1/21 , C12P21/02 , A61K38/29 , A61P19/10 , A61P19/08 , C12R1/19
摘要: 本发明一种编码Trx‑hPTH(1‑34)融合蛋白的基因序列、重组表达质粒、工程菌及应用,5’端为编码Trx肽段的基因序列,其3’端为编码hPTH(1‑34)的基因序列,编码Trx肽段的基因序列与编码hPTH(1‑34)的基因序列之间为编码连接肽的基因序列,提高Trx‑hPTH(1‑34)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水平。本发明提供的编码Trx‑hPTH(1‑34)融合蛋白的基因序列、重组表达质粒、工程菌及应用,不含氨苄青霉素基因,工程菌发酵过程中不需要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降低环境污染,可溶性Trx‑hPTH(1‑34)融合蛋白在其总表达量中占比大于80%,可采用非变性条件纯化,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02280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995750.2
申请日:2020-09-21
申请人: 无锡和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鲑降钙素注射剂及其应用,高稳定鲑降钙素注射剂包括鲑降钙素、苯酚、氯化钠、醋酸钠三水合物和冰醋酸,pH值为2~10,摩尔渗透压浓度为100~800mOsmol/kg。本发明提供的高稳定鲑降钙素注射剂及其应用,可配合现有市售的注射器使用,将定量高稳定鲑降钙素注射剂填于注射器内,一只注射器可提供30天使用量,患者可自行在家进行注射治疗,无需来回去医院注射,成本低,安全性高,产品在2~8℃保持有效期为36个月,在室温下(不超过25℃)可存放30天,在开始使用后也无需放进冰箱中冷藏,保藏条件放宽,治疗效果依旧保持良好,稳定性高,极大地方便了患者使用,环境适应性高,技术进步明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