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40362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0800936.2
申请日:2021-07-15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7/49 , G01N27/416 , H01M10/48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参比电极植入方法及三电极电池。包括提供待植入电池。所述待植入电池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卷芯结构。所述卷芯结构至少包括一层电极片。对所述卷芯结构中靠近所述壳体的电极片进行打孔,以形成通孔结构。制备参比电极。所述参比电极包括微孔暴露区域。将所述参比电极固定置于所述卷芯结构外侧,其中,所述微孔暴露区域覆盖所述通孔结构,以完成所述参比电极的植入。本申请提供的参比电极植入方法避免了参比电极自身尺寸对活性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脱嵌锂的影响,实现不影响电池动态性能的情况下参比电极对电极电位和阻抗的精确、长寿命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446435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1810123757.8
申请日:2018-02-07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7 , G16C10/00 , G16C20/10 , G06N3/00 , H01M10/0525 , G06F111/10 , G06F119/08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热稳定性判断方法、判断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S10,选择第一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温度数据;S20,依据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温度数据,根据电极材料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模型,获得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产热功率数据;S30,将所述产热功率数据与标准值比较,判断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热稳定性。所述方法可以用来评价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电极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稳定性,可以对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估,能够提高电极材料的热稳定性的评估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485674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011311126.2
申请日:2020-11-20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G01R31/367 , G01R31/385 , G01R31/389 , G01R31/52 , G01K13/00 , G06F30/30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正向锂离子电池内短路热失控建模方法,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获取锂离子电池的质量和关键几何参数,建立该电池的几何模型;然后再利用四个相同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四种内短路损伤,进而得到每种内短路损伤的内阻;在几何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锂离子电池的三维热模型,并在电模型基础上考虑内短路过程建立内短路电模型;三维热模型和内短路电模型组成该电池的内短路热失控模型。本发明具有可以高效、准确、安全建立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模型的优点,用于探究内短路导致热失控的边界条件,指导电池与电池包设计,有效缩短开发时长。
-
公开(公告)号:CN113690872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871446.1
申请日:2021-07-30
申请人: 清华大学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直流微电网功率特征参数的分布式并网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储能电池系统的荷电状态和容量、直流微网母线的允许电压范围确定当前微网开路电压;根据当前微网最大充电或放电功率确定微网内阻;根据当前微网开路电压、交流电网的允许频率范围、直流微网母线的允许电压范围确定当前参考频率;根据微网内阻和当前参考频率建立频率与并网直流电流的对应关系;根据交流电网频率与并网直流电流的对应关系,控制直流微电网并网功率。采用本方法能够合理分配交流电网中多个直流微电网的实时功率、及时响应交流电网的辅助服务需求,提高交流电网的安全运行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125965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354009.2
申请日:2021-04-01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G01R31/378 , G01R31/3842 , G01R31/367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析锂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测锂离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实时电压和实时电流;获取待测锂离子电池的参数辨识方程,并将实时电压和实时电流输入至参数辨识方程中,计算得到待测锂离子电池的特征参数;将待测锂离子电池的特征参数与标准特征参数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待测锂离子电池的析锂情况;标准特征参数为未发生析锂现象的标准锂离子电池的特征参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析锂检测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253119B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110711799.5
申请日:2021-06-25
申请人: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G01R31/367 , G01R31/382
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突发型热失控监测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以提前预警电池突发型热失控,进而有效确保电池的安全。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电池在目标工作模式下的当前热失控相关参数,所述当前热失控相关参数包括用于表征在当前变化电量下的电压变化参数的第一参数、用于表征在当前变化电量下的温度变化参数的第二参数和用于表征在当前变化电压下的温度变化参数的第三参数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下的预设的热失控相关参数对应关系中,获取与所述当前热失控相关参数对应的参数阈值;根据所述当前热失控相关参数和所述参数阈值,监测所述电池是否存在热失控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018390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010690607.2
申请日:2020-07-17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H01M4/62 , H01M4/13 , H01M10/0525 , H01M10/42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夹心电极及电池。所述夹心电极包括电极壳体和化学抑制剂。所述电极壳体围构形成第一空间。所述化学抑制剂收纳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化学抑制剂的气化温度低于电池热失控的触发温度。在电池发生热失控之前,所述化学抑制剂气化膨胀,并冲破所述电极壳体。所述化学抑制剂扩散到电池电解液。所述化学抑制剂用于抑制电池热失控时的氧化还原反应,降低了所述电池内部产生热量速率,避免热量堆积。进而所述夹心电极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149345B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010870680.8
申请日:2020-08-26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7 , H01M10/42 , G01R31/367 , G01R31/385 , G01R31/392 , G06F119/02 , G06F119/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池的实际工况参数及对应的可量化数据;可量化数据是根据实际工况参数对电池机理模型库仿真得到;将实际工况参数及对应的可量化数据输入至数据驱动映射关系模型,得到电池的模型结构和电池参数;数据驱动映射关系模型是基于工况参数及其对应的可量化数据、模型结构和电池参数训练得到的;根据电池的模型结构和电池参数更新电池管理系统,基于更新后的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电池。采用本方法可以在电池发生老化、故障和缺陷后对电池模型结构、类型和参数进行更新,保证基于电池的模型结构的控制都是在正确的电池模型结构基础上进行的,实现对电池的精准的控制和管理,且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2733427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491854.6
申请日:2020-12-16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7 , G01R31/367 , G01R31/387 , G01R31/389 , G06F119/02 , G06F119/04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电位估算模型建立方法及计算机设备。锂离子电池的负极电位估算模型建立方法包括首先提供带参比电极的三电极电池。其次对三电极电池进行性能测试,从而获得三电极电池的标称容量和电压特性参数,电压特性参数包括正极电位、端电压以及负极电位。建立分极等效模型。分极等效模型包括正极参数和负极参数,以反映三电极电池的外部特性和内部特性。最后利用标称容量和电压特性参数对正极参数和负极参数进行标定,以获得负极电位估算模型。该方法能够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特性分离,准确地模拟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正极和负极电位变化的规律。同时,分极等效模型参数明确、计算简单,能够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0702751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880365.0
申请日:2019-09-18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7/30 , H01M10/0525 , H01M10/48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参比电极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参比电极。合金层设置于亲锂参比电极基底和锂金属层之间,对锂离子电池参比电极的电位起到稳定性作用。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层将亲锂参比电极基底、合金层以及锂金属层包覆,对锂离子电池参比电极起到保护作用。锂金属层夹设于合金层和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层之间,可以确保长时间测量时对锂金属层起到保护作用,不容易出现电位漂移。锂离子电池参比电极制备方法可以使得锂金属层均匀的包覆于亲锂参比电极基底表面。当长时间测量时,通过合金层、锂金属层以及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层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参比电极的稳定性,满足锂离子电池内部实时监测的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