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39785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611162878.0
申请日:2016-12-15
IPC: H01R4/18 , H01R43/0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提高生产率并确保电线连接部与芯线之间的紧贴强度的压接端子和端子压接装置。包括端子连接部(11)和电线连接部(12)和连结部(13),电线连接部被划分为:在压接加工时被载置在第1模具(112)的凹状面且载置电线(50)的端部的底部(14);从底部的一端延伸,卷绕到电线的端部的第1筒片部(15);以及从底部的另一端延伸,卷绕到电线的端部的第2筒片部(16),底部在载置电线的末端的芯线(51)的区域具有:形成在凹状面(112A1)侧的外壁面且在压接加工时使形成于凹状面(112A1)的凸部(112b)插入到其中的凹部(19A);以及伴随该凹部(19A)的形成而形成的内壁面的凸部(19B)。
-
公开(公告)号:CN107069242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611158758.3
申请日:2016-1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提高止水性的压接端子。在实施压接加工前粘贴在端子金属件(10)的电线连接部(12)的内壁面的止水部件在完成压接加工后,形成:第1止水区域(21),其抑制水从电线连接部的第1筒片部的外壁面与第2筒片部的内壁面之间浸入;第2止水区域(22),其抑制水从比芯线的末端位置靠端子金属件的端子连接部侧浸入及第3止水区域(23),其抑制水从电线连接部的覆皮压接部的内壁面与覆皮之间浸入。第2筒片部的内壁面在与完成压接加工后的第1筒片部的外壁面重叠的区域,具有填充有所粘贴的止水部件的一部分的第1槽部,第1止水区域至少由第1槽部的内部的止水部件形成,第1槽部形成为在压接加工时第1筒片部不会卡挂的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704618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611144585.X
申请日:2016-12-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185 , H01R4/188 , H01R13/114 , H01R13/5216 , H01R4/18 , H01R13/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提高止水性的压接端子。包括端子金属件(10)和第2止水部(25),端子金属件具有与对方侧端子电气连接的端子连接部(11)、和利用压接加工与载置在内壁面侧的电线的端部电气连接的电线连接部,第2止水部在实施压接加工前粘贴在电线连接部的内壁面,在压接加工完成后,形成能够在电线的末端抑制水从比芯线的末端位置靠端子连接部侧浸入到电线连接部与芯线之间的第2止水区域,电线连接部具有芯线压接部,其通过在压接加工时将第1和第2筒片部分别卷绕到电线的端部,从而被压接到电线的末端的芯线,芯线压接部的内壁面在比载置的芯线的末端位置靠端子连接部侧具有突出部,使伴随压接加工而在轴线方向伸长的芯线的末端位置卡止。
-
公开(公告)号:CN107039784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611162425.8
申请日:2016-12-15
Applicant: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IPC: H01R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接端子,提高止水性。端子金属件(10)具有端子连接部(11)及电线连接部(12),电线连接部(12)被划分为底部(14)、第1筒片部(15)及第2筒片部(16),且被划分为芯线压接部(12A)、覆皮压接部(12B)及连结压接部(12C)。在实施压接加工前粘贴在电线连接部的内壁面的止水部件(20)在压接加工完成后形成:抑制水从第1筒片部的外壁面与第2筒片部的内壁面之间浸入的第1止水区域(21);抑制水从比芯线(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连接部侧浸入的第2止水区域(22);以及抑制水从覆皮压接部的内壁面与覆皮(52)之间浸入的第3止水区域(23)。覆皮压接部处的第1筒片部的末端(15a)的内壁面具有随着从底部侧趋向端面侧而板厚变薄的锥形面(15a2),第3止水区域的一部分在第1筒片部的末端处的端面侧和内壁面侧和外壁面侧之间相连。
-
公开(公告)号:CN10703978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11162425.8
申请日:2016-12-15
Applicant: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IPC: H01R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5216 , H01R4/185 , H01R4/1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接端子,提高止水性。端子金属件(10)具有端子连接部(11)及电线连接部(12),电线连接部(12)被划分为底部(14)、第1筒片部(15)及第2筒片部(16),且被划分为芯线压接部(12A)、覆皮压接部(12B)及连结压接部(12C)。在实施压接加工前粘贴在电线连接部的内壁面的止水部件(20)在压接加工完成后形成:抑制水从第1筒片部的外壁面与第2筒片部的内壁面之间浸入的第1止水区域(21);抑制水从比芯线(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连接部侧浸入的第2止水区域(22);以及抑制水从覆皮压接部的内壁面与覆皮(52)之间浸入的第3止水区域(23)。覆皮压接部处的第1筒片部的末端(15a)的内壁面具有随着从底部侧趋向端面侧而板厚变薄的锥形面(15a2),第3止水区域的一部分在第1筒片部的末端处的端面侧和内壁面侧和外壁面侧之间相连。
-
公开(公告)号:CN106463906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580028228.4
申请日:2015-08-25
Applicant: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古河AS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R43/048
Abstract: 当通过使模具(31a、31b)啮合来压缩压接部(5)时,压接部(5)与导线(25)和包覆部(27)压接。这里,导体压接部(7)被模具(31a、31b)完全压接。另一方面,包覆压接部(9)与包覆部(27)预压接。接着,将预压接后的带端子的电线配置在另外的模具之间。当使该模具啮合来压缩压接部(5)时,包覆压接部(9)被强力压接。即,包覆压接部(9)被正式压接。即,在本发明中具有预压接包覆部(27)的第一压接工序和强力压接包覆部的第二压接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5940557A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580006905.2
申请日:2015-03-20
Applicant: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古河AS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R4/18 , H01B7/00 , H01R4/62 , H01R43/0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3/0488 , B60R16/0215 , H01R4/185 , H01R4/62 , H01R4/70 , H01R43/058
Abstract: 当借助模具(31a、31b)进行压缩时,由于导线(25)、包覆部(27)、压接部(5)被压缩,因此,截面积减小。设此时压缩后的状态的导线(25)的截面积为A1。即,设压缩后的各单股线的截面积的总和为A1。并且,设压缩后的包覆部(27)的截面积为B1。在本发明中,导线(25)的压缩率被设定为50~80%。并且,包覆部(27)的压缩率被设定为40%~90%。以形成这样的范围的方式来设定模具(31a、31b)的压缩量。这里,在本发明中,压缩率是根据(压缩后的截面积)/(压缩前的截面积)来计算的。即压缩率80%是指通过压缩使截面积减小20%。即,80%≥A1/A0≥50%,90%≥B1/B0≥40%。
-
公开(公告)号:CN105594062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80053933.5
申请日:2014-11-04
Applicant: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古河AS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R4/18 , H01R43/0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185 , H01R4/20 , H01R13/5205 , H01R43/058
Abstract: 凸部(7)的高度(F)比压接前的压接部(5)的壁厚小。当凸部(7)的高度(F)比压接部的壁厚大时,容易在压接部(5)的内表面上形成凹部。即,由于向外侧流动的金属的量增多,因此容易在内表面侧形成与金属流对应的凹部。当形成这样的凹部时,与包覆部(27)之间的密合性有可能劣化。由于这样的间隙成为水分的浸入路径,因此成为问题。对此,只要凸部(7)的高度(F)比压接前的压接部(5)的壁厚小,在压接时对压接部(5)进行了压缩时,向凸部(7)侧流动的金属量减少,就能够抑制在压接部(5)的内表面上形成凹部。
-
公开(公告)号:CN105594062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480053933.5
申请日:2014-11-04
Applicant: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古河AS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R4/18 , H01R43/0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185 , H01R4/20 , H01R13/5205 , H01R43/058
Abstract: 凸部(7)的高度(F)比压接前的压接部(5)的壁厚小。当凸部(7)的高度(F)比压接部的壁厚大时,容易在压接部(5)的内表面上形成凹部。即,由于向外侧流动的金属的量增多,因此容易在内表面侧形成与金属流对应的凹部。当形成这样的凹部时,与包覆部(27)之间的密合性有可能劣化。由于这样的间隙成为水分的浸入路径,因此成为问题。对此,只要凸部(7)的高度(F)比压接前的压接部(5)的壁厚小,在压接时对压接部(5)进行了压缩时,向凸部(7)侧流动的金属量减少,就能够抑制在压接部(5)的内表面上形成凹部。
-
公开(公告)号:CN105637706B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480050806.X
申请日:2014-10-14
Applicant: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古河AS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R4/18 , H01R4/62 , H01R43/0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203 , H01R4/188 , H01R4/206 , H01R4/62 , H01R43/048
Abstract: 一种将包覆电线(10)与压接端子(20)压接连接的压接连接结构体(1),其中该包覆电线(10)是用绝缘包覆件(12)包覆铝芯线(11)而成的,该压接端子(20)具有芯线压接部(23b),该芯线压接部(23b)容许对使铝芯线(11)露出而成的芯线露出部(13)的压接连接,芯线压接部(23b)为封闭筒形式,径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截面大致凹形,且具有压接凹部(233),该压接凹部(233)借助从隔着规定的间隔(W2)的位置起倾斜的倾斜部分(233a)凹陷设置而成,规定的间隔(W2)为芯线压接部(23b)的全宽(W1)的90%以下,倾斜部分(233a)所成的面对角(θ)为10°以上且120°以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