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58375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562187.8
申请日:2024-05-08
申请人: 安徽师范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流控多焦距流体微透镜阵列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芯片包括层流液流调控模块、液流混合模块以及微透镜阵列模块;层流液流调控模块包括一组液体材料样品进口和树状形微通道,液体材料样品进口和树状形微通道相连,不同折射率且互溶的液体材料分别从不同的液体材料样品进口流入树状形微通道;液流混合模块包括z字形微通道,z字形微通道的一端连接树状形微通道,另一端连接微透镜阵列通道;微透镜阵列模块包括一组三维的平凸透镜和样品出口,透镜间利用微通道连接形成微透镜阵列通道结构;微透镜阵列通道的一端连接z字形微通道,另一端与样品出口相连。可形成多焦距流体微透镜阵列,实现焦距的实时可调。
-
公开(公告)号:CN11855590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04691.X
申请日:2024-05-15
申请人: 安徽师范大学
IPC分类号: H10N60/01 , G06F30/398 , G06F119/02 , G06F119/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高温超导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纳加工的高温超导材料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缺乏合理的高温超导材料BSCCO微桥几何结构,且存在BSCCO与水接触极易退化的难题;本发明依据时间反演对称性和自旋轨道耦合破缺条件,设计微桥条带两侧分别为棘齿形状和光滑的微桥几何结构,在氩气手套箱环境,借助“单晶解理技术”处理高温超导材料BSCCO单晶,得到尺寸和厚度合适的BSCCO薄片,利用“干法转移技术”,并借助二维转移平台将解理得到的BSCCO薄片转移至预先准备好的蓝宝石衬底上,再借助原位制备系统,将样品传输至沉积设备腔中沉积金膜,采用光刻、显影刻蚀等微纳加工技术,完成器件的制备,有助于提升超导二极管器件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798245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211413776.7
申请日:2022-11-11
申请人: 安徽师范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流行路径的异常轨迹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网格化城市地图,将起始点到终止点的行驶轨迹放入轨迹集TS中;将轨迹集TS中的行驶轨迹Ti网格化,形成行驶轨迹Ti的网格单元序列MTi;将时间分成车流的高峰时段及非高峰时段,结合网格单元序列MTi所处时间段以及起始点到终止点间的路径节点概率找出高峰时段及非高峰时段的流行路径;基于待检测行驶轨迹距相应时段的流行路径的距离生成待检测行驶轨迹的异常评分,若异常评分大于设定的异常评分阈值,则认定相应待检测行驶轨迹为异常轨迹。通过轨迹所处时间段的不同将各个轨迹的异常检测分成若干块分开进行,从而结合了时间属性使不同轨迹对应了不同的流行路径,提高了异常轨迹的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70580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210279476.8
申请日:2022-03-21
申请人: 安徽师范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环境检测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连续测定土壤或水溶液中可溶性碳的装置和方法,包括机架,还包括反应装置、过滤装置和滴定装置,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容器、第一封闭塞、第一进气管、第一加液管、连接管和加热板,反应容器安装在机架上,反应容器为透明容器,第一封闭塞可拆卸的安装在反应容器上,第一封闭塞上固定设置有三个第一通孔,连接管设有多个,第一进气管、第一加液管和其中一个连接管分别插入三个第一通孔上,加热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机架上;过滤装置和滴定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反应装置、过滤装置和滴定装置通过连接管依次连接。本申请解决了传统非水滴定法仅针对固体样本且测定的样本中碳含量较高,而无法测定碳含量更低的液体样本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848061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95225.7
申请日:2024-05-31
申请人: 安徽师范大学
IPC分类号: C12Q1/6888 , C12Q1/686 , C12Q1/6806 , C12N15/11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扩增大痣细蜂科白木细蜂属DNA的特异性PCR引物及其在鉴定白木细蜂属中的应用。其包括引物对MegaF和MegaR,所述上游引物MegaF序列为:5’‑ATAGAACTAATCACAAATTTATTGG‑3’,下游引物MegaR序列为:5’‑TAAACTTCAGGGTGACCAAAGAATCA‑3’。本发明通过设计特异性PCR引物,在对大痣细蜂科白木细蜂属DNA进行扩增后做的凝胶电泳检测条带显示清晰、明亮且九条泳道中都有条带存在,通过对比验证了本发明设计的PCR引物相较于通用引物在对大痣细蜂科白木细蜂属DNA进行扩增时效果更好,这大大降低了在鉴定大痣细蜂科白木细蜂属时因使用通用引物而造成鉴定效果差的情况,并节约了一定的科研时间和经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42225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274367.6
申请日:2024-03-11
申请人: 安徽师范大学
IPC分类号: C25B11/091 , B82Y30/00 , B82Y40/00 , C25B11/061 , C25B1/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铁酸钴/碳化钛/泡沫镍复合纳米材料,该一种二维铁酸钴/碳化钛/泡沫镍复合纳米材料的化学式为CoFe2O4/MXene/NF,其中,所述二维铁酸钴/碳化钛/泡沫镍复合纳米材料的具有二维纳米片层状结构。该二维铁酸钴/碳化钛/泡沫镍复合纳米材料具有二维纳米片层状结构,避免了MXene中经常发生的重堆积现象导致其表面活性位点的利用不足的缺陷,从而使得片层结构材料的析氧反应催化活性位点得到更充分地暴露,提高了材料的催化活性,同时,该二维铁酸钴/碳化钛/泡沫镍复合纳米材料制备方法采用的原材料及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有望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839877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280117.3
申请日:2024-03-12
申请人: 安徽师范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二氧化钒@聚苯胺/碳布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柔性自修复电池,以钒盐和还原剂为原料,水热反应忽的纳米带状二氧化钒,在电镀液中电化学沉积聚苯胺从而得到二氧化钒@聚苯胺/碳布;以氯化锌作为电解质,溶于水形成超高浓度的电解液,即“盐包水”型电解液,可以降低自由水在水系电解液中的活性,从而缓解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将锌沉积在碳布上,不仅能够增大锌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同时将赋予负极柔性。将三者结合起来,这解决了当前电池所面临的安全性差的问题,在遭受弯折,切割等伤害之后,所制备的柔性锌离子电池依然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应用于锌离子电池有着循环性能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655290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210878979.7
申请日:2022-07-25
申请人: 安徽师范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轨迹结构提取的复杂路网地图匹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聚集轨迹区域中的特征点代替聚集轨迹区域后,再采用BQS算法对轨迹进行压缩,保留轨迹中的转弯点及路段连接点;S2、基于轨迹点的当前位置及相邻位置的平均速度来自适应的调整候选区域的候选半径,位于候选区域内的路段即为当前轨迹点的候选路段;S3、对每个轨迹点的候选路段进行空间分析、时间分析及方向分析,获取轨迹T的最佳匹配路径。对轨迹进行聚类压缩处理,获取聚集区域轨迹点,保留代表性轨迹点;针对道路的疏密程度,提出自适应选择候选路段,减少候选数量;针对复杂路网环境下不同情况的路段,引入车辆特征信息和方向信息决策候选路段,提高匹配正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5147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71034.2
申请日:2024-04-18
申请人: 安徽师范大学
IPC分类号: G06V20/40 , G06V20/52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V10/774 , G06V10/40
摘要: 本发明提供跨昼夜的车辆重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一辆车的日间图像和夜间图像,将其作为输入传入网络;提出了夜间图像眩光抑制模块NGS来提取车辆外观的特征张量并抑制夜晚车灯产生的眩光;又引入双域结构增强DSE模块用来聚合来自局部窗口的梯度并且捕获不同的结构表示;在DSE模块后,设计跨域类感知CCA模块,使得DSE和CCA模块之间相互协作,用于增强外观和结构表示,使其能够跨越整个骨干网络,在骨干网络的各个阶段都能够有效利用;骨干网络专门使用ResNet‑50进行车辆外观表示,并使用交叉熵损失和三元组损失进行监督。本发明解决了未充分挖掘白天与夜晚车辆图像的潜在关系,导致识别获取的昼夜车辆特征差异较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4900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35960.9
申请日:2024-05-22
申请人: 安徽师范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一体化预测控制的多移动机器人协同避障方法,涉及多移动机器人协同避障领域,周期性采集机器人队列中各机器人当前时刻的状态量,基于当前时刻的状态量及控制量的增量获取当前时刻的输出矩阵;遇到障碍物时,实时采集障碍物的信息,计算出当前时刻的避障功能函数;根据当前时刻的输出矩阵以及避障功能函数构建目标函数,输出目标函数最小时对应的控制增量矩阵,该控制增量矩阵由机器人队列中所有机器人当前时刻的控制量增量组成;从控制量增量矩阵中读取机器人队列中各机器人当前时刻控制量的增量,预测得到下一时刻的控制量,通过迭代,实现多移动机器人的协同避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协同避障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