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5724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885247.X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密封高效低摩阻的涡轮机组结构,涉及涡轮机技术领域,包括:机组壳体,所述机组壳体内分布有内部腔室和出口腔室,所述内部腔室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伸出所述内部腔室,并和所述出口腔室内的涡轮连接;所述内部腔室和出口腔室之间留有介质通道,所述介质通道内设有波动阻尼;所述内部腔室中分布有密度低于工作介质的低密度介质。采用本方案,通过在全密封机组内部电机周围设置低密度介质,使得电机在高速旋转时的摩擦阻力降低,进而降低机组损耗提高给机组整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50491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0725509.7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小型模块化堆的全压式辅助升温升压系统及方法,包括冷却剂管道;所述冷却剂管道包括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所述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均和所述一体化压力容器的冷却剂循环通道相接;所述入口管道的入口端高于所述出口管道的出口端,所述入口端到出口端方向为所述一体化压力容器内的冷却剂流向;所述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之间相接有辅助电加热器。采用本方案,无需额外的冷却剂驱动装置,系统结构简单、设备数量少、运行方式简单,使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温度和压力尽快达到反应堆临界条件,从而有利于小型模块化堆的启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46473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76326.0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16F15/067 , F16F1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振动与减振降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三维动力吸振器。本发明包括固定架、吸振质量块、三个相同的分支运动链;所述固定架包括下底板、上顶板、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安装在下底板和上顶板之间,所述分支运动链套设在导向杆上,所述吸振质量块安装在下底板和上顶板之间,所述分支运动链与吸振质量块通过球铰接。本发明能够有效抑制动力机械设备的多维线谱振动,克服现有多维动力吸振器所存在的尺寸大、引入附加质量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97272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411426.2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六自由度减振平台,包括机架、动平台、并联运动链组,所述动平台平行设置在所述安装平面的上方,所述并联运动链组包括三个并联运动链、三个下连接件和三个上连接件,三个所述并联运动链的下端分别通过三个所述下连接件与所述机架可转动连接,三个所述并联运动链的上端分别通过三个所述上连接件与所述动平台可转动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成三角分布的并联运动链对动平台的进行支承,并通过设置多个具有单自由度的转动副,有的提升刚度、承载能力,同时消除铰链间隙,有效的提升刚度、承载能力,同时消除铰链间隙,提升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871504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36706.0
申请日:2012-12-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6 , G21C15/2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压水堆核电厂的事故应对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事故排气系统。一种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事故排气系统,它包括连接在反应堆压力容器与正常排气阀之间的事故排气阀。所述的事故排气阀分为两个系列,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部引出,经两个并联的常关系列,第一个常关电磁阀与第二个常关电磁阀串联构成系列A,第三个常关电磁阀与第四个常关电磁阀串联构成系列B,并联接入稳压器安全阀排放管线进入卸压箱。本发明的优点是,该系统采取电磁阀,性能稳定可靠,动作迅速,可以有效地缓解严重事故后果,确保严重事故下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854709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210519796.2
申请日:2012-12-0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3/032 ,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压水堆核电站稳压器竖直连接式波动管。它包括竖直段Ⅰ、竖直段Ⅱ,以及上述两者之间的延伸段,所述的竖直段Ⅰ从主回路管道的顶部竖直接出,所述的竖直段Ⅱ竖直向上与稳压器底部连接,所述的延伸段与水平面呈2~5°仰角向上延伸。利用设计的竖直段使得波动管从主管道上竖直接出,使得主管道上的波动管接管嘴焊缝上不存在热分层影响;波动管中间段的延伸段采用2~5°倾角向上延伸,有效缓解了热分层效应对该段焊缝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07233402U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21325762.4
申请日:2017-10-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能动的PRS冷凝水箱液位调节系统,包括应急高位水源和PRS冷凝水箱,PRS冷凝水箱通过注水管与应急高位水源连通,对其进行补水。在注水管上设置有能够控制应急高位水源对PRS冷凝水箱补水动作的浮阀,浮阀关闭时应急高位水源停止对PRS冷凝水箱进行补水,浮阀开启时则应急高位水源对PRS冷凝水箱进行补水。浮阀的阀杆利用柔性管线与浮球相连,而浮球位于PRS冷凝水箱中。该调节系统方案配置简单,在全厂断电事故下,使用非能动方式对PRS冷凝水箱液位进行调节,减轻核电站储蓄电量的配置以及设备、管道、仪表的布置困难,满足压水堆核电厂精简的需求,该系统的使用,对我国目前核电站的意义十分重大,其在填补核电设计领域相关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205282105U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20907244.8
申请日:2015-11-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7/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水堆核电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反应堆冷却剂化容控制系统,包括净化泵、再生式热交换器、下泄热交换器;下泄热交换器的出口管道依次安装混床离子交换器、阳床除盐器和反应堆冷却剂过滤器;提高反应堆冷却剂的压力,利用流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净化流量来加热返回反应堆的冷却剂系统流体,使裂变气体反馈到主系统中。反应堆冷却剂的压力能够满足一体化小型堆,例如ACP100+中关于阀门、管道、主设备的压降及位差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03026166U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220680313.2
申请日:2012-12-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核电站高压安全注射系统,其配置在反应堆一回路系统的若干个环路上,包括至少一个硼酸注入单元和至少一个冷却剂注入单元;硼酸注入单元包括浓硼酸注入箱、一端与浓硼酸注入箱的连接的浓硼酸注入管路,浓硼酸注入管路的另一端穿入安全壳连接到反应堆一回路系统的一个环路的冷管段;冷却剂注入单元包括一个水源、与水源连接的冷却剂注入管路;冷却剂注入管路包括并联的冷管段注入管路和热管段注入管路;冷管段注入管路穿入安全壳并连接到反应堆一回路系统的一个环路的冷管段上;热管段注入管路穿入安全壳并连接到反应堆一回路的一个环路的热管段上。本实用新型多条管线之间互不干扰,便于流量调节;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03026162U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220676235.9
申请日:2012-12-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避免“死管道”现象的余热排出系统入口管道结构,其设置在反应堆热管段和冷管段之间,包括连接热管段和冷管段的余热排出系统管段、设置在余热排出系统管段上的死管道阀门组管段;死管道阀门组管段包括第一隔离阀和第二隔离阀,第一隔离阀和第二隔离阀串连设置在余热排出系统管道上;第一隔离阀和第二隔离阀之间的余热排出系统管道的管段为死管道管段;死管道阀门组管段还包括旁通管线、设置在旁通管线上的手动隔离阀,旁通管线一端连接到余热排出系统管道靠近热管段的管段上,另一端连接到死管道管段上。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解决“死管道”问题,并不会威胁到核电厂的安全,不会威胁到余热排出系统的完整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