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10401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110330083.0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管理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能表端子温度检测方法,采用多种群互生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径向基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使用该模型进行电能表端子温度的间接测量,属于电能计量领域。本发明采用K‑Means++算法确定径向基神经网络的中心向量、采用多种群相互影响的方法优化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宽度系数、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求解径向基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根据优化算法计算出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最佳参数,并构建全新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构建适合检测电能表端子温度的模型,使电能表端子温度的检测精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625773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48059.2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昌科晨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可信性测度的计量回路电流测量异常评估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收集平均电流幅值数据,计算偏移特征量;步骤二:计算不同电流幅值偏移特征量的电流无异常概率;步骤三:将不同电流幅值偏移特征量与对应电流无异常的概率拟合得到电流隶属度函数,计算可信性测度;步骤四:设定用户群电流幅值测量预警值,并计算动态负荷电流幅值越限严重度;步骤五:应用可信性测度与动态负荷电流幅值越限严重度判断台区是否异常,本发明运用模糊数学理论,能在复杂场景下评估出台区电流测量异常的可能性,方法灵活,限制少;采用改进的可信性测度方法,能更好将电流幅值无异常概率与异常概率相结合,提供更精确的计算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190134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11365898.1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5/04
Abstract: 一种电能表动态响应时间特性试验方法及校验装置,所述方法提出了电能表动态响应时间的计算公式;以计算的动态响应时间为参考时间,多次测量被试表的计量误差;将试验测得的动态误差及其标准偏差,与规定的限值进行比较,只有两者同时满足要求,才表明电能表动态响应时间特性合格。所述校验装置包括总控制器、动态信号发生器、信号调理电路、标准表、误差显示单元和误差计算单元。本发明能够对电能表的动态响应时间特性进行量化检测,促进电能表动态计量性能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0349050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535467.9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昌科晨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网参数关键特征抽取的智能窃电判据方法及装置,首先运用用户月用电量数据,计算用户的d-距离和d-离群局部密度,进而计算用户的d-距离离群因子和d-距离邻域变比因子;然后采用用户月用电量数据、d-距离离群因子和d-距离邻域变比因子作为窃电用户识别特征输入量,训练神经网络并得到用于分析用户窃电嫌疑的参数;最后将待检测的用户用电量数据输入至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得到用户窃电嫌疑的识别结果,本发明所述基于神经网络的窃电用户检测方法的特征设计以及神经网络的设计简单可行、有效解决在窃电识别技术中因数据不平衡造成的影响,提高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窃电识别模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394316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011208244.0
申请日:2020-11-03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电能表载波模块动静态功耗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功率计、单片机控制器、液晶显示器、集中器、隔离开关和带载波模块插槽的电能表。在测试载波模块动静态功耗前,电能表载波模块插槽不插入模块,断开隔离开关,测量并记录电能表独自工作时功耗大小;测试载波模块静态功耗时,将被测模块插入电能表,断开隔离开关,此时功率计测量的功耗值减去电能表独自工作时的功耗,即为载波模块静态功耗;测试载波模块动态功耗时,将被测模块插入电能表,闭合隔离开关,使集中器持续与电能表通信,此时功率计测量的功耗值减去电能表独自工作时的功耗,即为载波模块动态功耗。该装置结合了现场实际工作环境,测得的载波模块动静态功耗数据更真实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119013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1911365898.1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5/04
Abstract: 一种电能表动态响应时间特性试验方法及校验装置,所述方法提出了电能表动态响应时间的计算公式;以计算的动态响应时间为参考时间,多次测量被试表的计量误差;将试验测得的动态误差及其标准偏差,与规定的限值进行比较,只有两者同时满足要求,才表明电能表动态响应时间特性合格。所述校验装置包括总控制器、动态信号发生器、信号调理电路、标准表、误差显示单元和误差计算单元。本发明能够对电能表的动态响应时间特性进行量化检测,促进电能表动态计量性能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0349050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1910535467.9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网参数关键特征抽取的智能窃电判据方法及装置,首先运用用户月用电量数据,计算用户的d‑距离和d‑离群局部密度,进而计算用户的d‑距离离群因子和d‑距离邻域变比因子;然后采用用户月用电量数据、d‑距离离群因子和d‑距离邻域变比因子作为窃电用户识别特征输入量,训练神经网络并得到用于分析用户窃电嫌疑的参数;最后将待检测的用户用电量数据输入至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得到用户窃电嫌疑的识别结果,本发明所述基于神经网络的窃电用户检测方法的特征设计以及神经网络的设计简单可行、有效解决在窃电识别技术中因数据不平衡造成的影响,提高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窃电识别模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213629840U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22237472.2
申请日:2020-10-10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南昌供电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江西中奥新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赣州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维护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不停电作业使用的润滑装置,由伸缩杆、执行机构、遥控器组成,执行机构安装伸缩杆顶端,遥控器与执行机构通讯,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执行机构中央处理单元、外壳、云台、摄像单元、执行机构无线通信单元、按压单元、压力检测单元、照明单元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绝缘伸缩杆将执行机构举升至需要喷涂的电力设备的导电接触面和活动机构部位,通过摄像单元观测导电接触面和活动机构状态,需要润滑时,遥控操作按压单元,使液态喷剂瓶喷射润滑液,起到防锈润滑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510236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0187784.9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
IPC: H04J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电流监测对时系统及时间同步方法,采集器向各高压电流监测装置发送对时命令;各个高压电流监测装置接收对时命令后,进行同步补偿,按照同步补偿后的对时时间进行对时;补偿值包括采集器的对时准备时间、采集器的对时命令帧传输时间以及高压电流监测装置的对时响应时间。本发明经过理论计算,实验验证,该方案在软硬件保证的前提下,可以反复多次求平均值,ΔT的延迟时间均值在260uS,可以保证在45uS的离散度。校时时间同步补偿260uS后,45uS的离散度满足三相电流的时钟小于100μs的偏差要求。本发明不采用北斗等专业的授时系统,利用普通的实时时钟芯片,成本低,对时系统简单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1510236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187784.9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
IPC: H04J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电流监测对时系统及时间同步方法,采集器向各高压电流监测装置发送对时命令;各个高压电流监测装置接收对时命令后,进行同步补偿,按照同步补偿后的对时时间进行对时;补偿值包括采集器的对时准备时间、采集器的对时命令帧传输时间以及高压电流监测装置的对时响应时间。本发明经过理论计算,实验验证,该方案在软硬件保证的前提下,可以反复多次求平均值,ΔT的延迟时间均值在260uS,可以保证在45uS的离散度。校时时间同步补偿260uS后,45uS的离散度满足三相电流的时钟小于100μs的偏差要求。本发明不采用北斗等专业的授时系统,利用普通的实时时钟芯片,成本低,对时系统简单有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