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18530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51149.9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共形发射/接收组件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共形TR组件,该TR组件包括散热模块以及设于所述散热模块两相对表面的芯片连接模块以及信号收发模块,散热模块上设有相互贯通的多层散热微通道,微通道内设有流动的散热介质;散热模块上还设有多个贯通的通孔,芯片连接模块与信号收发模块通过通孔相互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共形TR组件的全打印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采用FDM工艺、电流喷印工艺、螺旋电纺丝工艺等对散热模块、芯片连接模块以及信号收发模块进行全打印,可以制备出基于待共形曲面的异质多层TR组件,进而实现复杂表面的共形,提高共形能力,并利于制备大面积的TR组件。
-
公开(公告)号:CN110816055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192414.8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喷墨打印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射流引导的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印方法。该喷墨打印装置包括喷墨喷头和等离子体喷头,其中喷墨喷头工作时喷嘴的一端与供墨单元连接,另一端与输送针头连接,同时该喷嘴与第一电源连接;等离子体喷头中喷头主体设置有气体导路用于放置电极针,并通过进气孔通入工作气体,工作时电极针与第二电源连接,通过放电形成等离子体射流,作用于基板使其区域化带电,带电荷的墨液在等离子体射流的引导下沉积到基板的指定位置,以此完成喷墨打印。本发明能够克服厚基板接高压电源地极无效的问题,同时能够克服喷墨打印在曲面基板、绝缘基板上打印精度不高的问题,有效提高喷墨打印的精度、分辨率和便捷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195569B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710326311.0
申请日:2017-05-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L21/67 , H01L21/306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微等离子体刻蚀加工装置,所述微等离子体刻蚀加工装置包括第一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及电喷印喷头,所述电喷印喷头连接于所述第一运动机构;所述微等离子体刻蚀加工装置还包括单针式等离子体喷头及扫描式等离子体喷头;所述单针式等离子体喷头及所述扫描式等离子体喷头之一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运动机构上,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带动所述单针式等离子体喷头或者所述扫描式等离子体喷头进行移动,进而采用直写式或者掩膜式对石墨烯薄膜进行图形化加工。本发明还涉及微等离子刻蚀加工方法。上述的微等离子体刻蚀加工装置可同时实现直写式及掩膜式,依工况选择直写式或者掩膜式,提高了效率及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664493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811524382.2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薄膜的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可图形化调控功能薄膜润湿性的高效等离子体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选取一维纳米材料和粘性热塑性材料制备基体薄膜;(b)采用等离子体射流在相应的气体氛围下来回扫描基体薄膜的一维纳米材料,以此将所述基体薄膜的表面疏水化/亲水化,即获得所需的功能薄膜;(c)再次采用等离子射流在功能薄膜上局部逐点扫描或者图案化扫描形成亲水/疏水图案,该亲水/疏水图案用于调节所述功能薄膜的润湿性。通过本发明,为高效收集空气中水分或者表面复杂流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在调控微区润湿性、微流道、新能源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199693B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710252260.1
申请日:2017-04-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9C64/10 , B29C64/209 , B29C64/307 , B33Y10/00 , B33Y30/00 , B33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等离子体射流技术的喷印装置,该装置包括喷头、高压电源、收集基板和进液筒。本发明利用高压电源产生喷印工艺电场需求和作为等离子体射流的激励源,并借助气体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射流,可在同一装置上实现电流体喷印加工(增材加工)与等离子体刻蚀加工(减材加工)的联合应用,包括在加工过程中用等离子体对电喷印材料进行实时表面改性、电喷印沉积材料的烧结固化、同步进行增减材加工以实现复杂图案及多层结构的快速成型。本发明提出的喷印装置能以组合方式或阵列方式应用,可用于大面积、多层、复杂结构的制备。本发明应用能带来加工效率、材料性能的提升,在MEMS加工制造及电流体喷印领域都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09420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898865.2
申请日:2018-08-0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喷印装置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空间分布可调的阵列集成式喷印装置和方法,其包括箱体、布置在箱体内部呈阵列分布的喷头组以及用于调节喷头位置的移动组件,喷头组中的喷头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固定接头、衔接头、中间接头和输出头,中间接头内部开设有通孔及气体输入通道,通孔内安装有从输出头下端穿出的石英管,其出口作为喷嘴,其内插装有高压电极,高压电极与石英管之间留有间隙,高压电极中空部分作为墨液通道;每一喷头组对应设置有移动组件,用于安装喷头并调节喷头的位置,箱体内设置有电极板和紫外灯。所述方法采用上述装置进行。本发明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同时,极大提升了设备的灵活性和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8544587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859596.4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9C64/20 , B29C64/393 , B33Y3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纳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局域电荷辅助电纺直写3D堆叠打印设备及方法,打印设备包括气态离子电离装置及喷墨打印装置,气态离子电离装置包括气态离子喷头及电离电极,电离电极设置在气态离子喷头内;电离电极用于使工作气体电离形成离子,气态离子喷头用于将离子朝向打印区域喷出以形成气态离子射流,气态离子射流沉积在打印区域;喷墨打印装置用于向打印区域喷射喷墨射流,喷墨射流所携带的电荷的极性与气态离子射流所携带的电荷的极性相反。本发明的牵引电场不会因打印结构的高度和残留电荷的积累而衰减,从而能够实现对三维堆叠微纳结构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高纵宽比的电流体动力喷墨打印。
-
公开(公告)号:CN11780463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783336.5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K11/3213 , G01B11/16 , B25J15/00 , B25J1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柔性传感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器人的光纤传感系统、其制备方法及机器人手臂,光纤传感系统包括光源、光纤耦合器以及至少一个光纤组件,光纤组件包括光纤本体和光学传感结构,光学传感结构贴合设置在光纤本体的表面,光源通过光纤耦合器与光纤本体相连,光学传感结构用于在光源的激发下产生光信号并将光信号通过光纤本体传输,光纤组件用于贴合设置在机器人的表面且通过光学传感结构获取机器人的监测指标。本发明采用光纤传感技术由于光纤本身是一种高绝缘、化学性能稳定的物质,一般情况下光波频率比电磁辐射频率高,因此光在光纤中传播不会受到电磁噪声的影响,能够在远程人机交互传感中实现抗电磁干扰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77450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69069.6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曲面电子维纳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时等离子体处理的绝缘表面电喷印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电喷印组件及等离子体组件,所述电喷印组件与所述等离子体组件同步工作;所述电喷印组件用于将墨水输送到喷嘴处进而形成喷射射流;所述等离子体组件用于采用环形等离子体束处理绝缘表面以在绝缘表面注入极化基团,极化基团在电喷印电场的作用下产生负极性电荷,同时沉积墨液的残余电荷与绝缘表面的极化电荷中和以实现绝缘表面的墨水射流/墨滴稳定喷射沉积。本发明解决了绝缘基板复杂微结构的打印成型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9870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678746.9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体发动机在线检测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用于燃面退移监测的柔性阵列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柔性阵列传感器呈条状,其包括聚合物薄膜衬底、上电阻阵列、下电阻阵列、单侧公用引线、单侧短引线及单侧长引线,上电阻阵列及下电阻阵列间隔设置在聚合物薄膜衬底上,两者并列;单侧公用引线、单侧长引线及单侧短引线分别设置在聚合物薄膜衬底上;上电阻阵列的两侧分别连接于单侧公用引线及单侧长引线,下电阻阵列的两侧分别连接于单侧公用引线及单侧短引线;使用时,单侧公用引线、单侧长引线及单侧短引线分别连接于电阻测量模块。本发明根据电阻发生变化实现对燃面位置的实时监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