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35735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0263876.X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 山西静兴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六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送排与单补组合的隧道分段纵向通风控制方法,隧道分段纵向通风系统包括全射流通风模式、单向补充通风模式、单向补充与斜井送风通风模式、斜井送排通风模式、单向补充与斜井送排通风模式,各所述通风模式下均包括隧道内射流风机的控制,根据隧道内的需风量控制通风系统在各所述通风模式之间进行转换,以使通风系统所处模式满足通风需求。本发明通过设置多种通风模式的组合,并控制通风系统在多个通风模式之间进行转换,就并通过需风量根据实时交通状况进行通风系统的转换控制,既可以满足通风需求,又可以大大降低运营能耗,提高控制过程的可靠性和时效性,提高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07586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866549.3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地温隧道通风的隔热风管及隔热效率预估方法,包括风筒布、隔热气柱袋和铝箔布隔热层,隔热气柱袋设置于所述风筒布内侧,铝箔布隔热层设置于隔热气柱袋的内侧,且隔热气柱袋内注满隔热气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实现相应的技术效果,本发明,以风筒布、隔热气柱袋及铝箔布隔热层组合构成隔热风管结构,通过增设的隔热气柱袋增大了隔热风管中风流热传递的热阻值,从而有效的增强了隔热风管的隔热效果,有效的解决了冷风在风管中传输是被预加热的问题,从而确保了风管中冷风对掌子面有效的降温效果,同时可对隔热风管的隔热效率进行预估,从而对隔热风管的施工提供数据支撑并指导施工,确保隔热风管施工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35735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263876.X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中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 山西静兴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送排与单补组合的隧道分段纵向通风控制方法,隧道分段纵向通风系统包括全射流通风模式、单向补充通风模式、单向补充与斜井送风通风模式、斜井送排通风模式、单向补充与斜井送排通风模式,各所述通风模式下均包括隧道内射流风机的控制,根据隧道内的需风量控制通风系统在各所述通风模式之间进行转换,以使通风系统所处模式满足通风需求。本发明通过设置多种通风模式的组合,并控制通风系统在多个通风模式之间进行转换,就并通过需风量根据实时交通状况进行通风系统的转换控制,既可以满足通风需求,又可以大大降低运营能耗,提高控制过程的可靠性和时效性,提高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287530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117922.2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长隧道风管漏风率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模型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将风管均分为n段;S2、获得两段相同长度分段风管的漏风量比值计算模型;S3、获取当前分段风管工作面的通风量计算模型以及出口压力计算模型;S4、根据漏风量比值计算模型采用递推法从风管的出口开始依次计算每段风管的漏风量,根据漏风量比值计算模型以及通风量计算模型、进口压力计算模型和出口压力计算模型,采用递推法从风管的出口开始依次计算每段风管的通风量;S5、构建风管的漏风率计算模型。该构建方法充分考虑了风管长度改变、压力变化对漏风量的影响,提高了所构建的计算模型用于计算风管漏风量、漏风率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569709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610049329.6
申请日:2016-01-2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地温铁路隧道降温通风的控制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案,不仅为隧道机械通风降温方案提出了可靠的依据,同时采用本方案提出的机械通风降温方式,可达到减少风机配置和保护风机设备的目的:通过风机运行于无列车通行的情况替代现有隧道风机采用的连续通风方式,可有效消除风机在隧道内有列车通行的情况下被损坏的风险;相对于现有隧道采用的大功率机械通风,本方案可有效避免隧道内的机电设备被长时间闲置,即达到提高隧道内通风设备使用率的目的。同时,本方案提出了一种实现隧道通风降温过程中,风机消耗功率最低的通风控制方法,采用本方法,可有效降低隧道通风降温的功率消耗,达到节约铁路交通运行成本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160981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56888.9
申请日:2015-10-1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9B2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多条疏散横通道铁路隧道救援站火灾实验系统,包括实验隧道主体及数据测量系统,实验隧道主体包括火灾隧道、疏散横通道、未火灾隧道、列车模型、火源及排烟系统;火灾隧道通过疏散横通道与未火灾隧道连通,列车模型、火源和排烟系统设置在火灾隧道内,该火灾实验平台包含9条疏散横通道,通过封堵不同数量的横通道,可以实现含不同条数疏散横通道的铁路隧道救援站的火灾实验研究;本实验平台有较广的应用范围,可对不同横通道条数的救援站火灾场景、不同火源位置的火灾场景、不同排烟方式的火灾场景、不同通风工况的火灾场景进行组合,从而可实现对现实情况下铁路隧道救援站多种火灾场景实验的分析研究工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2720520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210223177.9
申请日:2012-07-0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21F1/00
Abstract: 一种高速公路特长双孔隧道泄水洞的施工通风方法,泄水洞施工初期排水横通道贯通前,采用压入式通风以满足洞内施工需风要求。泄水洞向前推进、排水横通道贯通后,在平导洞最靠近掌子面的排水横通利用轴流风机将平导洞内的新鲜风通过该排水横通压入泄水洞掌子面;同时,在泄水洞洞口与出风洞最后排水横通道之间设置射流风机,将新鲜空气引入泄水洞内;在出风洞的最后排水横通道内设置射流风机将泄水洞洞口和掌子面流来的空气引入出风洞,由出风洞向外排出;进出风的大部分路径由泄水洞分别改为正洞的整个平导洞和出风洞;其进出风断面增加,阻力减小,通风效果好,泄水洞各段的空气质量好,能较好地满足高速公路特长双孔隧道泄水洞施工的通风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235724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810045352.3
申请日:2008-02-0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速公路毗邻隧道联动通风控制方法,利用高速公路交通流依次通过毗邻隧道时的连续性特点,将先行隧道实测的交通流数据实时地传给数据处理及控制系统,同时计算出前隧道污染物扩散进入后隧道的量。在此基础之上,数据处理及控制系统计算出后隧道的将来时段的污染物浓度预测值;同时,前隧道也根据实测的交通流及风速预测将来时段的污染物浓度值,再采用模糊推理方法,对前后隧道的风机启数量进行模糊智能控制。该方法能够较精确的提前预测毗邻隧道内的交通流及烟雾、一氧化碳浓度变化,从而提前准确控制射流风机的开启数量,通风控制效果好;同时又减少能量消耗,提高风机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1403306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810046513.0
申请日:2008-11-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土压平衡式盾构模拟试验系统,上部开口的长方形的土体腔内放置模型盾构机,并充填模拟土体,模型盾构机的中轴线与土体腔的中轴线重叠;模拟土体的上面覆盖一层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通过两个以上的土压千斤顶与水平加载梁相连,水平加载梁通过锚索与土体腔的底部相连;模拟土体内还埋有土压力盒、光栅光纤传感器、位移计,土压力盒、光栅光纤传感器、位移计均与数据采集及处理装置电相连。该系统能更方便、更真实有效地模拟出的城市地铁区间盾构隧道施工对地层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为隧道施工与设计提供更真实、准确的实验数据。以保障城市盾构隧道建设的高效与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29677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28868.2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缆隧道降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地温隧道底部电缆隧道通风温度计算方法、系统,包括:S1、计算出该电缆隧道内的风流与该电缆隧道的隧道壁面进行换热的对流换热系数h;S2、计算该电缆隧道的调热圈半径δg;S3、计算该电缆隧道下部的单位长度围岩对该电缆隧道内进行气流传热的放热量Qrock;S4、取定该电缆隧道内单位长度电缆的自发热量Qcable;S5、将该电缆隧道从风流入口到计算终点按照单位长度划分若干计算单元,计算该下一个计算单元的风流温度;S6、当某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计算单元内的风流温度达到环境上限温度Tmax时,进行制冷,然后重新计算该计算单元内经过处理后的风流温度。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底部电缆隧道内降温负荷精准计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