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31248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96390.5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式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测试转换装置,包括用于获取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自动测试平台输出的第一模拟量信号值T1的获取模块;用于将第一模拟量信号值T1转换为第二模拟量信号值T2的转换模块;用于获取第二模拟量信号值T2,并将第二模拟量信号值T2反馈至获取模块的采集模块;其中,获取模块还预先存储有固定变比K、第一精度阈值D1和第二精度阈值D2,用于根据固定变比K、第二模拟量信号值T2以及第一模拟量信号值T1对转换模块进行调节,直至第二模拟量信号在预设精度阈值范围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式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测试转换装置,用以完成电子式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进行平台自动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2510839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426872.6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配电自动化主站一体化验收方法及装置,涉及配电自动化终端测试领域,解决了传统测试仪测量工作繁杂耗时费力强度大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测试仪根据从服务器端获取的测试方案,输出测试数据至配电终端;在配电终端将反馈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端后,接收服务器端转发的所述反馈数据;对所述反馈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测试结果。本发明提供便捷的现场测试仪测试方案下载安装,测试方案统一在服务器端维护管理,大大降低测试工作的难度,减少对测试人员水平的依赖,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202152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125311.2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T饱和特性的馈线故障快速隔离方法,馈线故障时,保护装置检测到电流突变,当突变量超过保护预设阈值,保护启动;保护启动后同时启动装置的CT饱和判别程序,CT饱和判别主要依据:一是谐波比,二是波形对称性;保护启动并在装置判定进入CT饱和区后的两个周波时间内,若该保护装置未动作则由保护装置发出一个触发信号上送至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收到此信号后,启动巡检程序,检查该故障馈线的上一级以及下一级馈线所对应的保护装置启动情况,并综合判断线路故障引起的CT饱和是否成立,以及是否由保护装置出口跳闸将故障隔离。该方法适用于单侧电源的馈线故障引发CT饱和时对故障点的快速隔离。
-
公开(公告)号:CN112150020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48804.0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段翔兮 , 李熠 , 邹琬 , 冯世林 , 张华 , 何锐 , 胡蓉 , 高洁 , 雷波 , 张诚 , 康晋槐 , 甘在旭 , 王宇焱 , 罗荣森 , 孙永超 , 李世龙 , 李小鹏 , 龙呈 , 周文越 , 吴杰 , 高艺文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告警大数据区域电网设备类安全风险评价方法,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确定设备可靠指数和设备跳闸率两个大指标,对于设备可靠指数充分考虑地区变电站数量,形成基于告警大数据‑设备‑变电站‑地区的评价流程得到设备可靠指数;对于设备跳闸率充分考虑线路长度、主变台数、断路器台数和同一设备重复跳闸率,形成基于告警大数据统计跳闸次数‑跳闸事件‑设备占比调整‑重复跳闸加权的评价流程得到设备跳闸率。基于设备可靠系数和设备跳闸率后按规定权重计算得到总分,即某地区电网设备类安全风险评价结果,最终由最高分折算获得多个区域电网设备类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多层次建模和赋权的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实现了多区域的横向比较。
-
公开(公告)号:CN11193429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825819.7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配电网在线监测保护系统及方法,涉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解决现有配电网在线监测及保护方法可靠性不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基于层、域对低压配电网内的多源量测数据进行划分,包括对多源量测数据依据电压等级和地理位置进行数据区分并归类;基于域的处理包括对多源量测数据的域内处理和域间处理;基于层的处理包括对层间的变压器进线处、出线处的多源量测数据进行融合和计算;当域内发生短路故障后,域内电气量数据发生变化,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通过训练得到各测点电气量变化与故障位置之间的关系,并按相别进行故障判断。本发明的应用高效提升了配电网监测水平和保护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564905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523901.4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站免值守的多配电终端同时自动联调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联调验收过程全程无需配电自动化主站调度人员的参与,由配电终端、联调测试仪和主站部署的线程调度器相互配合,自动完成各类信号模拟、采集、上传、校验、验收和分析等众环节,极大程度地削减了人工干预的繁琐过程。为适应实际工程通信复杂多变的特殊工况,本发明引入监测联调测试仪在线状态的心跳报文机制,极大助于现场联调任务的可操作性和联调任务的顺畅性、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66739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200088.0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高艺文 , 汪悦欣 , 滕予非 , 龙呈 , 苏学能 , 张华 , 李世龙 , 张华杰 , 吴杰 , 李小鹏 , 刘明忠 , 段翔兮 , 孙永超 , 罗荣森 , 胡蓉 , 周文越 , 郑永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故障排查路径的配电网综合停电时间表示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在固定的装置配置资金约束条件下,分析了抢修人员的故障排查路径;考虑了从故障发生到故障排除整个过程,以自动化终端设备的位置和类型进行分类,得到了可能的最长寻址距离和停电用户数;在配电网单电源辐射状的拓扑结构中,设计了一种综合停电时间,作为自动化终端配置新的评估指标,在配电网自动化终端设备优化配置的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29134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29879.9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0 , G01R19/1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风险分析预警和运维抢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配网台区潜在低电压的分析预警与问题诊断方法,包括:S1、获取配电台区监测的三相电压数据和三相电流数据,并在所述三相电压数据中的任意一相电压数据小于设定阈值时,跳转至S2;S2、判断是否是非故障原因引起的该相电压数据的波动;S3、对该波动的相电压数据进行初分析,从而计算出预警等级,同时,所述相电压数据结合对应的相电流数据找出造成低电压的原因;S4、判断所述分析周期是否结束;S5、判断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是否再次出现所述三相电压数据低于阈值的情况;S6、判断该配电台区是否为之前已预警但未闭环处置的台区。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884192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974885.9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接地故障保护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本申请的方法包括:实时监测经系统容流限制的配电网的系统零序电压;基于实时监测得到的所述系统零序电压,采用三段式接地保护逻辑执行接地保护动作。本申请首先通过降低系统容流来抬升同等故障电阻下的故障零序电压,有利于提高接地故障检测灵敏性;同时还考虑不同故障电阻下引燃火灾的时间特性差异,并兼顾系统供电可靠性和故障处置有效性,提出了基于系统零序电压的三段式接地故障保护策略;相较于传统单相接地故障保护技术,本申请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应不同故障强度的高阻接地故障保护技术,为接地故障保护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单相接地故障保护方案的工程实用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275819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389172.6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不接地系统下与启动定值对应的故障电阻区间的获取方法,涉及配网故障识别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构建配电系统中零序电压的启动定值与其适应的故障电阻的表征关系;搭建了衔接零序电压启动定值与其适应故障电阻之间的桥梁,弥合了传统设定该定值无据可依,仅凭躲过系统正常运行下的初始不对称度的经验不足问题;此外,首次采取解析表征的方式量化两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可明确指导生产设定启动定值在内的保护参数设定,可靠提升如一二次融合成套在内的故障选线保护装置的启动能力,高效灵敏地实现单相接地故障的快速、有效辨识,可靠实现接地故障研判功能的快速启动,以免造成更大范围且难以挽回的重大生命财产损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