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燃料元件等效模型热工水力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855802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316972.2

    申请日:2012-08-31

    IPC分类号: G09B25/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球形燃料元件等效模型热工水力实验装置,包括承压组件、电热组件、绝缘组件、密封组件以及压力测量组件等,各组件之间可现场组装与拆卸。本发明采用带环肋片细棒束电热元件作为球形燃料元件的等效模型结构,实现了电加热方式,可开展单相水流动与传热实验,能够反映球形燃料元件的热工水力特性;测压组件可现场组装与拆卸,便于更换O型密封圈和引压管等消耗品,降低了损耗和成本;定位格架对带环肋片细棒束起横向定位的作用,定位格架的单锥面结构可同时引导多根带环肋片细棒组装,降低了组装的难度,提高了组装的效率;采用铜辫子连接下导电组件和下导电接头,实现了软性连接,有效地解决了电热组件热膨胀带来的问题。

    一种基于多孔介质的流量测量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40886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317176.0

    申请日:2012-08-31

    IPC分类号: G01F1/36

    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多孔介质的流量测量装置,包括圆柱型的测量管,在测量管内安装有两个定位滤网,在两个定位滤网之间堆积有小球体,小球体在测量管内堆积成多层的多孔介质,在测量管的侧壁上安装有两个测压管,两个测压管位于小球体的堆积区域内。本发明采用小球堆积结构作为多孔介质结构单元,由于小球堆积结构是一种典型的饱和有序多孔介质,针对小球堆积结构流体动力学的研究数据及成果较多,有利于指导流量计的设计与标定工作,且小球制造工艺成熟,成本较低。

    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模型的建模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521560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004545.3

    申请日:2024-01-03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模型的建模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模型的拓扑结构;基于流量比‑压比特性曲线构建进口接管模型;进口接管模型用于得到控制体模型的出口压力值;基于流量比‑效率特性曲线、能量守恒方程以及质量守恒方程构建控制体模型;控制体模型用于得到控制体模型的运行参数;基于动量守恒方程构建出口接管模型;出口接管模型用于得到控制体模型的出口流速;基于拓扑结构将控制体模型、进口接管模型、出口接管模型、流体接口以及机械接口进行耦合,得到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模型。本申请能够满足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的透平模块仿真分析的需求。

    一种涡轮设备仿真模型进化方法、装置、介质及计算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52152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410004544.9

    申请日:2024-01-03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涡轮设备仿真模型进化方法、装置、介质及计算设备,涡轮设备仿真模型进化方法包括:获取涡轮设备在进口参数为设计参数的情况下所对应的当前运行数据;基于当前运行数据对涡轮设备仿真模型进行预检;在预检结果表明涡轮设备仿真模型需要进化时,对当前运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组合数据集,其中,组合数据集包括输入数据和对应于输入数据的输出数据;基于组合数据集构建映射模型,并通过映射模型输出进口参数为设计参数下的更新性能曲线;使用更新性能曲线替换涡轮设备仿真模型的历史性能曲线,以进化涡轮设备仿真模型。涡轮设备仿真模型能够根据涡轮设备的退化程度进行进化,真实反映涡轮设备在不同寿期阶段的运行特性。

    超临界二氧化碳微通道换热器的建模方法、装置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52142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410019003.3

    申请日:2024-01-05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微通道换热器的建模方法、装置和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超临界二氧化碳微通道换热器的拓扑结构;其中,拓扑结构包括介质物性模型、接口模型以及多个换热模型;每个换热模型中包含换热管道模型和热构件子模型;接口模型中包含流体接口和换热接口;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物性参数构建介质物性模型;基于流动关系式、传热关系式以及两流体六方程构建换热管道模型;基于壁面导热函数构建热构件子模型;基于拓扑结构将介质物性模型、接口模型以及多个换热模型进行耦合,得到超临界二氧化碳微通道换热器模型。本申请能够提升超临界二氧化碳微通道换热器的精细度和性能。

    基于Modelica的热构件建模方法、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88225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67790.X

    申请日:2023-08-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odelica的热构件建模方法、设备及介质,属于核电装备系统建模领域,包括步骤:将传热热构件方程组模型进行划分处理,对划分后的模型利用Modelica语言进行分别建模;在完成传热热构件建模后,再采用实例化组件的形式与其它管道附件、组件使用连接器连接,组成仿真系统,利用组成的仿真系统进行传热热构件模型实例化应用。本发明实现在一个传热热构件中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边界条件包括对称、绝热、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及内热源随时间变化,不同几何结构及不同材料等对应不同仿真工况,同时还提高了计算效率和精度,提高了模型的可重用性、可拓展性。

    基于几何模型的管路系统流体动力学模型生成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31876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11145316.1

    申请日:2020-10-23

    发明人: 曾小康 黄彦平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几何模型的管路系统流体动力学模型生成系统及方法,包括几何文件导入模块,用于获取所导入的管路系统的几何文件;组件数据配置模块,用于配置系统中各组件模型的模型数据,模型数据至少包括几何属性、材料物性、边界条件、初始值和源项封闭方程;方程系统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模型数据配置管路系统对应的方程系统的方程组规模、物性计算函数以及源项的数学关系;数学模型生成模块,用于当方程系统中的方程数目与未知变量数据相匹配时,生成管路系统流体动力学数学模型。采用本发明,可将管路系统快速翻译为可求解的流体动力学数学模型,便于对输入的系统进行求解仿真,提高管路系统仿真、检查的效率与质量,降低人力冗余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