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03416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1010263644.1
申请日:2010-08-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式冷却风扇的噪音防止结构。该离心式冷却风扇安装于内燃机的曲轴,并随着变化的转速而产生冷却风,该离心式冷却风扇的噪音防止结构可消除内燃机在各种转速下的叶片共鸣声以及确保低速旋转时也具有足够的风量。在叶轮的叶片立设面上立设有由多个叶片构成的叶片组,从叶轮安装面到各叶片顶端的高度有多种。此外,使最高且高度相同的叶片相邻地成一对,且以等间隔在多个部位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11608784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1911353739.X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具有容易脱模、确保强度且外观性良好的散热片。在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3)中,内燃机结构部件在左、右侧面具有在与气缸轴线(C)正交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地与散热片(7)交叉的多个正交肋(8),散热片具有相对于缸轴线正交面(H)的表面倾斜角度(α)较大的基端部(71)侧大角度部(72)、以及表面倾斜角度(β)较小的前端部(73)侧小角度部(74),具有只位于前方最外侧的正交肋和后方最外侧的正交肋之间的侧面散热片部(7a),散热片中的比前、后方最外侧的正交肋更靠外侧的前侧散热片部(7c)和后侧散热片部(7b)以单一的表面倾斜角度(γ)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2575568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0980161226.7
申请日:2009-09-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11/10 , B60K11/04 , B60K11/08 , B60Y2200/12 , B60Y2200/126 , B62K2202/00 , F01P3/18 , F01P2050/16 , F02B6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在车辆的车身左右方向的外侧面搭载有散热器(67)的小型车辆的水冷式动力装置构造,利用行驶风提升内燃机(16)的冷却性。在上述散热器(67)上设置散热器罩(68),该散热器罩(68)具备向该散热器(67)引导冷却风的通风窗(69),上述散热器罩(68)的后部比散热器罩(68)的前部向横向外方突出地安装。形成在上述散热器罩(68)的通风窗(69)由车辆侧视时以前倾形状并列地设置的多个叶片板(69a)构成,在下部车身罩(13A)上设置朝向后斜上方的上述通风窗(69)引导行驶风的冷却风引导孔(70)。
-
公开(公告)号:CN103225537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210518550.3
申请日:2012-12-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容易确认用于确认曲轴的旋转位置的标记的内燃机。内燃机(41)具有旋转体(100)和标记(86),上述旋转体(100)具有同轴地安装于曲轴(50)的轴端部且与上述曲轴(50)的旋转连动的飞轮(101)及安装于该飞轮(101)的轴向外侧的外表面(104A)且吸引来自外部的空气以冷却内燃机(41)的冷却风扇(80);上述标记(86)与上述曲轴(50)的规定的旋转位置相对应地设于上述旋转体(100)上,冷却风扇(80)被相对于飞轮(101)的旋转方向定位于规定的角度位置,标记(86)设于冷却风扇(80)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683847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0910178602.5
申请日:2009-09-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使用单独的保护部件且不需要安装作业的结构简单的驱动轮速度检测传感器保护结构。后车轴在后部对收纳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箱(31L)进行轴支承,将驱动轮嵌入安装于该后车轴且将其支承的动力单元(20),其前部由车架(4)轴支承且能够摆动地被支承,根据与后车轴一体的齿轮(114)的旋转来检测驱动轮(21)的转速的驱动轮速度检测传感器(200),将其前端检测部嵌入传动箱(31L)且靠近齿轮(114)而被安装,该驱动轮速度检测传感器保护结构构成为,在驱动轮速度检测传感器(200)的自传动箱(31L)向外侧露出的突出部附近,与传动箱(31L)一体地突出形成有保护壁(29、150)。
-
公开(公告)号:CN102865123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212447.6
申请日:2012-06-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M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M13/0416 , F01M11/02 , F01M11/065 , F01M2011/023 , F01M2013/04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用发动机的通气结构,该机动二轮车用发动机中,发动机主体以与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铅垂平面平行地配置气缸筒的轴线的方式支承于车架,使在构成气门机构的一部分的凸轮轴与曲轴之间设置的定时传动装置所具备的环状的动力传递构件行进的动力传递构件室在包含气缸筒的轴线的铅垂平面的左右一侧形成于发动机主体,使从曲轴室引导到气门室中的窜漏气体向发动机主体的外部导出的通气出口设置在气缸盖或气缸盖罩上,从而即使在发动机运转中车身大幅倾斜时,也能够防止油向通气出口的流入。将阀室与曲轴室之间连结的通气通路以相对于包含气缸筒的轴线的铅垂平面而配置在与动力传递构件室相反的一侧的方式形成在发动机主体内。
-
公开(公告)号:CN10257556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0980161226.7
申请日:2009-09-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11/10 , B60K11/04 , B60K11/08 , B60Y2200/12 , B60Y2200/126 , B62K2202/00 , F01P3/18 , F01P2050/16 , F02B6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在车辆的车身左右方向的外侧面搭载有散热器(67)的小型车辆的水冷式动力装置构造,利用行驶风提升内燃机(16)的冷却性。在上述散热器(67)上设置散热器罩(68),该散热器罩(68)具备向该散热器(67)引导冷却风的通风窗(69),上述散热器罩(68)的后部比散热器罩(68)的前部向横向外方突出地安装。形成在上述散热器罩(68)的通风窗(69)由车辆侧视时以前倾形状并列地设置的多个叶片板(69a)构成,在下部车身罩(13A)上设置朝向后斜上方的上述通风窗(69)引导行驶风的冷却风引导孔(70)。
-
公开(公告)号:CN102483146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980161229.0
申请日:2009-09-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57/04 , F16H57/035 , B60K1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89 , B60K11/08 , B60K17/08 , B60Y2200/12 , B60Y2200/126 , F16H57/035 , F16H57/0416 , F16H2057/0203 , F16H2057/020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于小型车辆的后轮的侧方的V带式无极变速器(18)的冷却风导入构造,泥水、灰尘不会从车辆的前后侵入。将从外部导入冷却风的冷却风导入口(71)面对变速器壳体(37)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52)地设置在变速器壳体(37)的侧方且驱动皮带轮(40)的侧方上部,从冷却风导入口(71)至冷却风扇侧方开口(52)的冷却风通路(70)形成在变速器壳体(37)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52)的周围部。上述冷却风通路(70)形成为将冷却风从冷却风导入口(71)导入,导向上方,呈U字状(74)地折返到下方而导向上述变速器壳体(37)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52)。
-
公开(公告)号:CN101509546B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0910002250.8
申请日:2009-01-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57/04 , F16H57/0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能够防止水和灰尘的入侵,部件数量少、简单且小型,外观优美。在搭载于自动两轮车的动力单元(20)中,覆盖带式无级变速器(46)而将传动箱罩(36)从侧方覆盖在传动箱(31L)上从而构成变速室(46C),在曲轴(40)的轴端设置冷却风扇(48F),在传动箱罩(36)的冷却风扇(48F)所相对的部分上形成将冷却风导入变速室(46C)的冷却风导入口(36i),传动箱罩(36)的冷却风导入口(36i)以及其周边被侧罩部件(92)从侧方覆盖,在侧罩部件(92)的周壁的端面和传动箱罩(36)的对合部分上设置朝向上方开口的外气导入口(95)。
-
公开(公告)号:CN101818791A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1010126229.1
申请日:2010-0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V带式无级变速器,可以减小作用于带轮轴和活动带轮之间的扭矩传递面的表面压力。该V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通过使活动带轮(62)沿带轮轴(51)中的支承部(51b)滑动来变更带轮(60)的槽宽的槽宽可变机构(80)。该V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相对于带轮轴不能相对旋转地设置的扭矩传递部(110)、设于活动带轮(62)且在其与扭矩传递部(110)之间传递扭矩的突起部(63)、设于扭矩传递部(110)且沿带轮轴的半径方向延伸的凸缘部(111)以及一体地设置于凸缘部(111)的轴线方向部(112)。轴线方向部(112)相比活动带轮(62)的、与支承部(51)相对的相对面(63a)位于半径方向的外侧。在轴线方向部(112)和突起部(63)的扭矩传递面之间,设置合成树脂制的缓冲部件(66)。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