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燃料箱配置构造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0372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079118.7

    申请日:2023-02-08

    Inventor: 竹田智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的燃料箱配置构造,在车身地板(10)的下方配置有燃料箱(17)。车身地板(10)具备低位地板部(13)、高位地板部(14)以及上弯部(15)。低位地板部(13)配置在乘客室的下方。高位地板部(14)配置在乘客室的后方,高度比低位地板部(13)的高度高。上弯部(15)从低位地板部(13)的后部向上方立起,将低位地板部(13)与高位地板部(14)连结。燃料箱(17)配置在高位地板部(14)的下方,并且通过带状构件(18A、18B)固定于上弯部(15)。在上弯部(15)设置有载荷施加构件(30)。

    车身的横梁结构
    2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29836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010733772.1

    申请日:2020-07-27

    Inventor: 竹田智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有效吸收输入到车身侧方的载荷而保护部件的车身的横梁结构。车身的横梁结构具备:地板(2),其设置于车身(10)中的车室的下方;下边梁(3),其设置于地板(2)的车宽方向的两侧,且沿着车身(10)的前后方向延伸;横梁(4),其沿着车宽方向延伸,且将下边梁(3)之间连结;以及加强件(5),其设置于横梁(4)与地板(2)之间,且沿着车宽方向延伸,横梁(4)在比加强件(5)靠车宽方向的外侧处具有向车身(10)的上下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弯曲的弯曲部(41)。

    车身前部结构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298372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010649111.0

    申请日:2020-07-07

    Inventor: 竹田智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隔壁确保配置多个热交换构件的空间的车身前部结构。车身前部结构(10)具备设置于前隔壁的第一上部支承托架和第一下部支承托架。第一上部支承托架设置于上框架,对第一热交换构件的上部进行支承。第一下部支承托架设置于下框架,对第一热交换构件的下部进行支承。在第一下部支承托架的第一支承座面部设置有供第一热交换构件的第一下部支承销穿过的第一下支承部和供第一热交换构件的止转销穿过的止转部。

    车辆发动机舱结构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109809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010566308.8

    申请日:2020-06-19

    Inventor: 竹田智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发动机舱结构。车辆发动机舱结构具有由弯曲部(22)和延伸部(24)构成的挡板(18),其中,所述弯曲部(22)从车辆后方包围涡轮增压器;所述延伸部(24)从该弯曲部向车辆上方连续形成,挡板被配置在涡轮增压器(16)和仪表板下板(20)之间,且具有被固定于仪表板下板的下部固定部,在挡板与仪表板下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配置车载零部件的设置空间部(26)。据此,能够与有无行驶风无关而将发动机舱内的高温空气排出到外部。

    车身后部结构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40180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10343179.0

    申请日:2021-03-31

    Inventor: 竹田智哉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能够确保悬架的支承刚性,而不用将减震器外壳连结于后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后排座椅(70)连结于地板横梁(22),所述后排座椅(70)的座椅靠背(71)具备刚体板(75),刚体板(75)连结于座椅支承部(381),所述座椅支承部(381)配置于比连接于后车架(21)的减震器外壳(32)的减震器基座(37)更上方。连结于地板横梁(22)的刚体板(75)的前端、及连结于座椅支承部(381)的刚体板(75)的后端,配置在比减震器外壳(32)的前端更后方且比减震器外壳(32)的后端更前方。

    车身前部结构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9837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0649111.0

    申请日:2020-07-07

    Inventor: 竹田智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隔壁确保配置多个热交换构件的空间的车身前部结构。车身前部结构(10)具备设置于前隔壁的第一上部支承托架和第一下部支承托架。第一上部支承托架设置于上框架,对第一热交换构件的上部进行支承。第一下部支承托架设置于下框架,对第一热交换构件的下部进行支承。在第一下部支承托架的第一支承座面部设置有供第一热交换构件的第一下部支承销穿过的第一下支承部和供第一热交换构件的止转销穿过的止转部。

    车身的横梁结构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9836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0733772.1

    申请日:2020-07-27

    Inventor: 竹田智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有效吸收输入到车身侧方的载荷而保护部件的车身的横梁结构。车身的横梁结构具备:地板(2),其设置于车身(10)中的车室的下方;下边梁(3),其设置于地板(2)的车宽方向的两侧,且沿着车身(10)的前后方向延伸;横梁(4),其沿着车宽方向延伸,且将下边梁(3)之间连结;以及加强件(5),其设置于横梁(4)与地板(2)之间,且沿着车宽方向延伸,横梁(4)在比加强件(5)靠车宽方向的外侧处具有向车身(10)的上下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弯曲的弯曲部(41)。

    底盖
    28.
    发明公开
    底盖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2172704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611092.2

    申请日:2020-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底盖,其在侧面碰撞时不阻碍为了防止燃料箱的损伤而朝下方退去的车载零件的移动。本发明的底盖(1)安装在车辆的底部,相对于盖本体(10)的针对车体的安装点之中,针对与碰撞荷载的输入方向(D1)交叉的车体框架(侧栏8)的输入侧安装点(P1),将朝变成输入方向的前端侧的内侧分离的盖本体(10)的部位设定在低位。进而,在盖本体(10),形成有沿着车体框架延伸且下方为凸剖面的焊道部(11)。

    车身前部结构
    2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553701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610743371.8

    申请日:2016-08-26

    Inventor: 竹田智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6/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支承由电池产生的倾倒力矩的车身前部结构。车身前部结构(10)具有:左动力单元支承部(25),其从左前部侧车架(14)向车宽方向内侧凸出;电池支承部(26),其配置在左动力单元支承部(25)的车身前方;电池基座(27),其安装在电池支承部(26)和左动力单元支承部(25)上。电池支承部(26)在与左前部侧车架14的内侧壁(31)和上部(33)接合的状态下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另外,在电池基座(27)上载置有电池(28)。

    汽车车身结构
    3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42843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710035953.5

    申请日:2017-01-17

    Inventor: 竹田智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前侧框架(16)通过连接向车宽方向外侧开口的截面呈コ字形的框架主体(24)和封闭框架主体(24)的开口部的背板(26)而截面构成为封闭截面,在前侧框架(16)的框架扩展部D,向车宽方向外侧开口的截面呈コ字形的加强框架(25)与框架主体(24)的内侧嵌合,加强框架(25)的车宽方向内壁(24b)在分岔点P4与框架主体(24)的车宽方向内壁(24b)连接,并在分岔点P4的前方从框架主体(24)的车宽方向内壁(24b)向车宽方向外侧离开,在框架扩展部D的前部,加强框架(25)的开口部被背板(26)封闭。据此,即使在车辆斜向碰撞时也能够使前侧框架在第1~第3弯折点可靠地弯曲以提高能量吸收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