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0301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314119.6

    申请日:2024-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地板总成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后地板总成包括后纵梁,横截面为中空框形,后纵梁的底壁设置有第一开口;安装筒,安装筒的底端开口与第一开口连接,以使减振器从后纵梁的下方插入安装筒固定;连接板,连接板固设于安装筒的顶部与后纵梁的顶壁之间,且沿后纵梁的宽度方向延伸,连接板包括与安装筒的顶部贴合连接的固定部、以及与后纵梁的顶壁内表面贴合的延伸部。本发明将安装筒安装在后纵梁的底壁上,既能满足后悬架系统的性能要求也能保证行李箱的空间,连接板设置在安装筒的顶部与后纵梁的顶壁之间,有利于保证后纵梁的整体强度、刚度以及耐疲劳性。

    碰撞吸能结构以及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5988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10996123.4

    申请日:2023-08-08

    Inventor: 李树辉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车辆碰撞吸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碰撞吸能结构以及车辆。该碰撞吸能结构包括:前副车架、纵梁和上边梁;所述上边梁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前副车架和所述纵梁连接;所述纵梁位于车头的端部设有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碰撞部,所述第一碰撞部与至少部分所述上边梁在车身宽度方向上重叠。该碰撞吸能结构,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设置,保证上边梁能够与前副车架和纵梁实现可靠的连接,当上边梁受到撞击时,能够保证上边梁在此处的连接点位形成冗余设置,提高车身的可靠性和车辆的安全性;第一碰撞部在碰撞试验中与上边梁一同与壁障发生正碰。

    一种用于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581764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211469355.6

    申请日:2022-1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计及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及汽车。安装结构包括两个纵梁、两个扭力盒和悬置后横梁;两个纵梁沿Y向间隔设置,两个扭力盒分别连接于对应的纵梁并与两个纵梁一起围成收容空间,各纵梁沿Y向贯通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悬置后横梁上安装有动力总成,悬置后横梁设置为沿Z向插入收容空间中,且悬置后横梁连接于两个纵梁和两个扭力盒,第一安装孔用于将两个纵梁与动力总成螺接。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安装结构及汽车,解决了动力总成从车身底部一体化上件困难及车身无法适配不同的动力总成问题。

    一种组合式除雪车车架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2886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87769.X

    申请日:2024-12-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除雪车车架,包括车架组件,包括纵梁,纵梁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定横梁,纵梁上设置有动横梁,辅助组件,设置于纵梁和动横梁上,包括移动件,移动件包括往复辊,往复辊插接于动横梁内,动横梁内固定有固定轴,固定轴与往复辊内啮合,纵梁内壁固定有支撑块。本发明有益效果为:当纵梁在受到冲击力时,动横梁会在纵梁上移动,此时对纵梁的支撑点也随之改变,这有助于将原本可能集中在纵梁某些部位的应力分散到不同区域,避免了应力长时间集中在某个固定点,从而大大降低了纵梁出现局部疲劳损伤和裂纹的风险,延长了车架纵梁的使用寿命。

    一种电机总成悬置连接结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0839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862108.1

    申请日:2024-12-1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机总成悬置连接结构,包括:车架单元,其包括左纵梁总成和右纵梁总成,左纵梁总成前端靠近右纵梁总成的侧壁上冲压形成有内凹加劲筋,右纵梁总成前端靠近左纵梁总成的侧壁上冲压形成有前凹加强筋和后凹加强筋;悬置单元,其用于连接位于左纵梁总成和右纵梁总成之间的电机总成,包括连接在电机总成和左纵梁总成之间的左悬置总成,左悬置总成且与内凹加劲筋连接,以及连接在电机总成和右纵梁总成之间的右悬置总成,右悬置总成位于前凹加强筋和后凹加强筋之间。本申请的内凹加劲筋提、前凹加强筋和后凹加强筋升了左纵梁总成和右纵梁总成的刚度,抑制了电机总成和左悬置总成的抖动、变形,整体提升了底盘车架模态的技术效果。

    车辆
    8.
    发明授权
    车辆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18220336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311427648.2

    申请日:2023-10-3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门槛梁和多个电池包安装件,电池包安装件连接在门槛梁沿前后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两个电池包安装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门槛梁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两个电池包安装件的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两个门槛之间的最小距离,电池包安装件具有电池包安装部,电池包安装部适于与电池包连接,其中,电池包安装件为一体件。基于此,可以提高电池包安装件的集成度、简化装配工艺,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并且,能够更好的提高电池包的安装点的强度,通过将电池包安装件与电池包连接为一体,还可以提高整个车身刚度,有利于对碰撞力进行传递和分散,可以提升车辆的碰撞性能。

    车身前部结构
    9.
    发明公开
    车身前部结构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2961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0845353.5

    申请日:2024-06-27

    Inventor: 长泽勇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于全重叠正面碰撞及小重叠正面碰撞都能够抑制车身的变形的车身前部结构。车身前部结构包括:左右一对前侧框架,其沿车身的前后延伸;一对上侧框架,其配置在动力单元室的两侧,沿动力单元室延伸;散热器支撑件,其配置在动力单元室的前部,与一对上侧框架的前端接合;以及下部框架,其配置在一对前侧框架的下部,被各前侧框架支撑,所述车身前部结构具有:一对下侧框架延长部件,其从下部框架的前端向前方延伸,前端部比散热器支撑件向前方突出;以及一对角撑板,其从下部框架的前端向前方延伸,前端配设在比一对前侧框架的前端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车体结构和车辆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2961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549907.3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体结构以及车辆,包括:第一门槛梁和第二门槛梁,所述第一门槛梁和所述第二门槛梁沿车辆横向间隔开分布;安装纵梁,所述安装纵梁位于所述第一门槛梁与所述第二门槛梁之间,所述安装纵梁与所述第一门槛梁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包的第一安装空间,且所述安装纵梁和所述第一门槛梁适于分别与所述电池包相连。本发明实施例的车体结构,通过将一个安装纵梁与第一门槛梁配合,以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包的第一安装空间,进而可减少安装纵梁的设置数量,提高车辆的轻量化,以保证车辆续航性能,且第一门槛梁刚性较好,可保证整车扭转刚度,进而保证车辆操控性能,以提高使用安全性,保证使用舒适度,使用效果更好,适用范围更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