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粉深度分级燃烧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278595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711406682.6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C6/04 F23C10/10 F23C10/20 F23C2201/10 F23C270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粉深度分级燃烧方法及系统。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前置燃烧装置、中温燃烧装置和分离器等。煤粉在前置燃烧装置进行部分气化产生合成气,和未燃尽燃料一起进入中温燃烧装置在分级配风条件下中温悬浮燃烧。燃烧产物通过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分离下来的固体颗粒回送到中温燃烧装置中参与物料循环并循环燃烧。本发明通过前置燃烧装置对煤粉进行部分气化得到气化合成气,再使其在中温燃烧装置进行燃烧,既对细、中、粗三类颗粒进行了气化处理,提高了煤粉颗粒在整个系统中的停留时间,有利于煤粉的着火,提高了煤粉的转化率,又改燃煤方式为燃用煤粉与合成气的方式,改善了炉膛内部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从而使燃烧更彻底,燃尽率更高。

    一种氢氧化铝的焙烧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78173A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810007890.7

    申请日:2018-01-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氧化铝焙烧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给料机、干燥器、预热器和焙烧炉等,还包括烟气再循环装置和燃料气分配装置。再循环烟气管道出口端设置在冷却器和焙烧炉之间的气体连通管道上。燃料气分配装置包括燃料气联箱和主烧嘴、辅助烧嘴。焙烧炉中上部还设置有二次风喷嘴和二次风调节阀。焙烧炉焙烧氢氧化铝产生热烟气冷却、除尘后作为再循环烟气与热空气混合,通过辅助烧嘴部分燃烧形成高温低氧的助燃空气,并通过一、二次风的分级配比和分级燃烧方式,降低氮氧化物初始浓度。本发明采用低氧燃烧模式和分级燃烧组织,显著降低主燃烧区温度,抑制了氮氧化物生成的同时保证燃料燃烧完全。

    一种风冷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62209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63890.6

    申请日:2017-05-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C10/24 F23C10/18 F23C2206/10

    Abstract: 一种风冷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装置,其技术特点是在每个排渣管的外部设有冷却外管,冷却外管的下端与进气母管相连通,冷却外管的上端与布风板上的风帽相连通;冷却外管内壁面和排渣管内壁面上均设有耐磨耐热浇注层。本发明采用风冷式的冷却外管代替传统的水冷式冷却管,在保证排渣管外壁温达到安全值的前提下,改善了排渣管入口处的流化状态,提高了排渣管的使用稳定性;同时,还实现了选择性排渣的目的,通过控制冷却风速,减小排渣中细颗粒的含量,提高了细颗粒在床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效率。

    落渣装置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公开(公告)号:CN104949116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382108.6

    申请日:2015-0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C10/24 F23C220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落渣装置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所述落渣装置包括排渣管(1)、输运管(2)和进渣管(3),所述排渣管(1)的上端口与锅炉的排渣口连通且所述排渣管(1)的下端口与所述输运管(2)的上端口连通,所述进渣管(3)的上端口与所述输运管(2)的下端口连通且所述进渣管(3)的下端口与冷渣器的进渣口连通,其中,所述落渣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输运管(2)连通且能够在所述输运管(2)的上方形成低压区的引风组件。通过引风组件在输运管的上方形成低压区,减少底渣下行流动时携带进入冷渣器的气体量,避免由于这些气体的润滑、流化作用而产生流渣现象。同时,进入低压区的气体在引风组件中是单相流动,风量、风速容易控制。

    一种水冷壁受热面热流密度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20939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1910584775.0

    申请日:2019-07-0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冷壁受热面热流密度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和至少一对热电偶,包括冷端热电偶和热端热电偶。热电偶外均设置有保护套管,且保护套管末端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固定连接在水冷壁受热面上。保护套管和固定架使得冷端热电偶和热端热电偶定位误差不大于2mm。将冷端测点和热端测点布置在待测水冷壁受热面背火侧的同一高度的水冷壁受热面上,且冷端测点设置在待测水冷管远火端,热端测点设置在与水冷管最近鳍片的中心轴线点。通过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获取冷端热电偶和所述热端热电偶的温度值T冷和T热,计算得到热流密度。本发明具有布点方便、测量成本低且测量结果可靠等优点。

    循环流化床锅炉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08197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403205.8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系统,包括:炉膛,炉膛具有密相区;分离器;炉膛出口烟道;上二次风管;下二次风管,下二次风管上连接有通断阀;二次风管脱硝喷枪,二次风管脱硝喷枪的一端与下二次风管的下端相连且另一端通过还原剂输送管与还原剂储罐相连,二次风管脱硝喷枪设有雾化蒸汽管;炉膛出口脱硝喷枪,炉膛出口脱硝喷枪的一端与炉膛出口烟道相连且另一端通过还原剂输送管与还原剂储罐相连,炉膛出口脱硝喷枪设有雾化蒸汽管;给煤管。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系统,可基于运行负荷调节二次风管脱硝喷枪和炉膛出口脱硝喷枪的投用,解决脱硝反应效率低、低负荷脱硝能力差的问题,提高脱硝效率。

    一种退役风电叶片回收处理系统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2360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111830.7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退役风电叶片回收处理系统,在反应炉内,至少设置2部链条炉排:第一链条炉排和第二链条炉排;在重力方向上,第一链条炉排设置在第二链条炉排的上方,第一链条炉排的上方的反应炉内空间部分为热解空间,第二链条炉排的上方的反应炉内空间部分为氧化空间;在热解空间的反应炉的壁上设置有叶片碎料进入口、热解气排出口;在第一链条炉排的链条上设置有热解气氛气体进入装置,在第二链条炉排上设置有氧化气体入口;在第一链条炉排的卸料端与反应炉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物料单向输送装置;第一链条炉排和物料单向输送装置将热解空间与氧化空间隔离。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退役风电叶片处理领域,方便更换使用场地,使用成本低。

    多仓换热的烧结矿余热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05054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0309193.3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仓换热的烧结矿余热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换热仓(1)包括:烧结矿进料口(11);第一子换热仓(2);第二子换热仓(3);以及烧结矿筛网(12),第二子换热仓(3)的竖直下侧设置有第二子换热仓布风装置(32),烧结矿筛网(12)被配置为将来自烧结矿进料口(11)的粒径相对较小的烧结矿引导进入第一子换热仓(2),而将粒径相对较大的烧结矿引导进入第二子换热仓(3);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仓外换热器(4),仓外换热器(4)与第二子换热仓(3)流体连通。本发明的多仓换热的烧结矿余热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具有较高的余热回收效率,同时解决大颗粒烧结矿卡塞问题和换热空气流动阻力大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