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03702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110276917.4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C02F3/00 , C02F3/28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电化学调控硫循环强化厌氧还原硝基苯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将电场调控技术引入传统的厌氧还原系统中,构建无隔膜的升流式生物电化学反应器,通过阴极电位的调控实现硫酸盐还原产物硫化物的实时转化并同步释放出电子,进而促进阴极区硝基苯和硫酸盐的还原,并有效削减H2S的毒性抑制,同时减少外加碳源消耗并提高系统稳定性。相较于现有处理工艺,NB的还原转化率在有硫代谢转化的生物电化学系统中得到显著地增强,在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45569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227177.X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C02F3/00 , C02F3/28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调控硫转化强化硝基芳香化合物降解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在传统厌氧生物反应器中增设阴阳极,并将厌氧污泥接种至电极表面,经驯化在电极表面形成生物膜,构建电调控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利用构建的电调控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处理含有硫酸盐的硝基芳香化合物废水,调控阴极电位强化硝基芳香化合物的还原转化。本发明通过电场调控实现硫酸盐还原产物硫化物的实时转化并同步释放电子,为硝基芳香化合物还原补充电子,促进其还原,减少了外加碳源的使用,同时有效削减硫化氢的毒性抑制,并且可通过参数调节,实现工行业废水的高效处理,适用范围广泛,可灵活运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747765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10639169.7
申请日:2020-07-06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B33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专用设备,包括底座、机架、光固化成型系统、纤维铺丝系统和控制单元;所述的光固化成型系统包括光源、液槽、Z轴运动机构、成型台和旋转机构;所述的纤维铺丝系统包括喷头、喷头安装机构、自动进丝机构和超声清洗槽。本发明通过成型台旋转机构将高精度的光固化打印技术和FDM打印技术进行结合,能够实现连续纤维对陶瓷材料的增韧目标,增加了成型自由度,解决了陶瓷材料塑性低韧性差的明显不足、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无法制造具有复杂结构外形和高精度的零件的不足之处。
-
公开(公告)号:CN111790910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0645180.4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粉末床熔融成形件缺陷反馈与调节方法,包括:以预设的采样频率同步采集熔池光辐射信号和所属的坐标位置信号,一一对应后进行颜色映射,生成三维立体RGB图像;根据RGB颜色差异在三维立体RGB图像上识别出缺陷的类型、形状并获取缺陷的空间分布位置;统计光辐射异常值数量,根据统计结果判定采用停机或局部重熔对打印进程进行调节。本发明能够在线监测到缺陷的发生,还能够精确定位缺陷发生的位置,因而不仅能够及时发现缺陷,而且能够视缺陷多少通过“停机”或“局部重熔”等反馈调节机制及时修复缺陷,经济高效,有利于成品质量,减少资源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3429059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10205164.3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C02F9/14 , C02F103/36 , C02F101/16 , C02F101/34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生产废水的内电解‑碱解‑生物集成处理工艺。所述工艺先将HNIW生产废水泵入内电解工段,在零价铁还原作用下,对废水中硝基化合物进行有效降解,再进入碱性水解工段,对废水中高浓度乙酸乙酯和氯仿进行水解,然后进入混凝沉淀工段,去除废水中不溶性杂质和少量有机物,之后进入厌氧反应池,进行反硝化反应脱除COD,最后泵入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段,对残留的污染物进一步降解。采用本发明工艺处理HNIW生产废水后,HNIW、乙酸乙酯、氯仿全部去除,COD和TOC去除率分别为99.3%和98.9%,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2410272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483951.0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12N1/20 , C02F3/34 , C12R1/01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效降解DMF的副球菌及其应用,属于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生物法处理领域。本发明以长期用于处理DMF的活性污泥为菌源,以DMF为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作为筛选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高效降解DMF,同时进行反硝化脱氮的副球菌,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0683。本发明的副球菌可以利用DMF作为电子供体进行缺氧反硝化脱氮反应,实现DMF的矿化降解,具有高效的有机物降解能力和反硝化能力,适用于废水中高浓度硝态氮及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076723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1021551.8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1J20/20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Fenton污泥制备重金属吸附剂的方法及应用,属于危险废物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混和水热;2)抽滤洗涤;3)烘干研磨。本发明将Fenton污泥和氨水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为磁性水热胺化碳吸附剂,并将制备得到的磁性水热碳吸附剂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制备过程简单便捷,用时短,易操作,由Fenton污泥制备的磁性水热碳吸附剂具有优良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处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且易于回收。本发明的方法实现了危险废物Fenton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节约了Fenton污泥的处置成本,避免了二次污染,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244510B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510716492.9
申请日:2015-10-29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漆酶催化电化学组装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改性电极,通过利用漆酶的催化氧化活性,改善聚苯胺和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电化学合成效率,在温和的条件下对石墨毡电极进行改性而制备得到。本发明还公开了改性电极的制备方法,首先将漆酶吸附于石墨毡基底电极表面,随后配制苯胺单体和氧化石墨烯的混合电解液,最后采用三电极体系,在漆酶催化的同时利用恒电位法电聚合苯胺,形成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附着在电极表面。改性后的电极表面粗糙度、电化学性能、电子传递能力得到提升,在生物电化学体系中应用时较传统石墨毡电极内阻减小,输出功率增大,显著提高了生物电化学体系的产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626287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10553435.4
申请日:2013-11-08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C02F3/12 , C02F101/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吡啶降解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应用。所述污泥通过具有自絮凝特性的单一菌种(Rhizobium sp.) NJUST18培养而得。采用吡啶特效降解菌株(Rhizobium sp.) NJUST18作为接种物,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的反应器形式,利用(Rhizobium sp.) NJUST18的自絮凝特性,通过控制SBR体系运行周期、沉降时间和有机负荷等参数,促进吡啶降解颗粒污泥的形成。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吡啶降解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可以以吡啶为唯一碳源、氮源进行生长。颗粒污泥培养成熟后,颗粒形状规则,沉降性能好(污泥指数SVI值只有25.6 mL/g),反应体系污泥浓度高(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浓度高达4610mg/L),降解效率高(最大降解速率Vmax高达1867.4 mg l-1 h-1)。颗粒污泥培养成熟后,可在SBR体系中于7.5小时内实现4200 mg/L吡啶的完全降解。
-
公开(公告)号:CN103540544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374832.5
申请日:2013-08-23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C12N1/20 , C12N1/02 , C02F3/34 , C12R1/41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可降解吡啶的根瘤杆菌、选育方法及其应用。经鉴定为根瘤杆菌(Rhizobiumsp.),命名为(Rhizobiumsp.)NJUST18,GenBank登陆号为JN106368,菌株已于2013年3月28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3110。本发明直接采用以吡啶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进行吡啶降解菌的富集,并采用以吡啶为唯一碳源、氮源的筛选培养基进行分离,筛选过程迅速快捷,在该培养基上杂菌较少,减少了复筛的工作量。和其他吡啶降解菌株相比,该菌株具有高效的吡啶降解能力、很好的适应能力及耐受性能,在高浓度吡啶废水的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