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液固化型聚氨酯粘接剂组合物

    公开(公告)号:CN107614647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580080530.4

    申请日:2015-06-12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使不使用底涂剂,与树脂材料的粘接也优异的二液固化型聚氨酯粘接剂组合物。本发明的二液固化型聚氨酯粘接剂组合物具有:含有聚氨酯预聚物的主剂、以及含有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的固化剂,上述固化剂含有选自单萜、氢化单萜、将上述单萜或上述氢化单萜进行羟基改性而得的改性单萜、以及具有2~6个来源于上述单萜或上述改性单萜的重复单元的低聚物中的至少1种萜化合物。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3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57932B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580021998.6

    申请日:2015-06-05

    Inventor: 丹野笃

    Abstract: 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其即使对于轮胎滚动时的胎面部挠曲大的轮胎尺寸的轮胎,面接合部件的环件与钩件的接合状态也不容易被解除,对于防止发生所安装的功能性物体的脱落而言也具有显著的效果。在轮胎内表面安装有用于安装物体的面接合部件的充气轮胎中,将多个面接合部件断续地在胎面内周面上配置8处以上,且使该面接合部件的长边方向与轮胎轴向所成的角度θ为0~45度,使轮胎周向的设置周期为该面接合部件的轮胎轴向长度的80%~150%,所述面接合部件具有一样的截面尺寸且整体为带状形状,且该面接合部件的轮胎轴向长度为该充气轮胎的最大带束宽度的50%~120%。

    橡胶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橡胶组合物的充气轮胎

    公开(公告)号:CN107531947A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80024312.3

    申请日:2016-06-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耐磨耗性以及回弹模量提高到以往水平以上的橡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含由至少一种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构成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成分的二烯系橡胶以及增强性填充剂,所述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成分满足:(1)结合苯乙烯的含量为5~50重量%;(2)含一个来自苯乙烯的单元的臭氧分解成分S1、以及含一个来自苯乙烯的单元及一个来自1,2‑结合的丁二烯的单元的臭氧分解成分S1V1的苯乙烯量的合计小于所述结合苯乙烯量的80重量%,所述臭氧分解成分S1V1的苯乙烯量的合计为所述结合苯乙烯量的10重量%以上;(3)含一个来自苯乙烯的单元以及两个来自1,2‑结合的丁二烯的单元的臭氧分解成分S1V2的面积强度小于含来自苯乙烯的单元的全部臭氧分解物的面积强度的15%;(4)丁二烯部分的乙烯基含量为20%以上且小于50%。

    轮胎用橡胶组合物
    3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31944A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80028159.1

    申请日:2016-05-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具有特定的胶体特性的炭黑来降低发热性的同时维持、提高机械特性的轮胎用橡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二烯类橡胶,混合5~120质量份的氮吸附比表面积N2SA为90m2/g以下、压缩DBP吸收量(24M4)为95~120ml/100g的炭黑,并且所述炭黑的凝集体的斯托克斯直径的质量分布曲线中的众数直径Dst(nm)以及其半高宽ΔDst(nm)的比ΔDst/Dst为0.65以上,所述N2SA、(24M4)以及Dst满足以下公式:(24M4)/Dst

    充气轮胎
    3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31108A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80025291.7

    申请日:2016-05-09

    Inventor: 儿玉勇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良好地保持均匀性,并且降低升力同时降低空气阻力。具备:多个凸部(9),沿轮胎侧部(S)的轮胎侧面(Sa)并与轮胎周向以及轮胎径向交叉延伸,凸部(9)包含延伸方向的中间部(9A)从轮胎侧面(Sa)的突出高度(h)的最大位置(hH),并且包含设于中间部(9A)的延伸方向的两端(9D)侧的各顶端部(9B)从轮胎侧面(Sa)的突出高度(h)的最小位置(hL),仅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轮胎径向内侧至少配置有中间部(9A),而且总宽度(SW)与外径(OD)之比满足SW/OD≤0.3的关系。

    充气轮胎
    3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31107A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80024894.5

    申请日:2016-05-09

    Inventor: 儿玉勇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良好地保持均匀性,并且降低升力同时降低空气阻力。具备:多个凸部(9),沿轮胎侧部(S)的轮胎侧面(Sa)并与轮胎周向以及轮胎径向交叉延伸,凸部(9)包含延伸方向的中间部(9A)从轮胎侧面(Sa)的突出高度(h)的最大位置(hH),并且包含设于中间部(9A)的延伸方向的两端(9D)侧的各顶端部(9B)从轮胎侧面(Sa)的突出高度(h)的最小位置(hL),并且具备:径向外侧凸部(91),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轮胎径向外侧至少配置有中间部(9A);以及径向内侧凸部(92),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轮胎径向内侧至少配置有中间部(9A),而且总宽度(SW)与外径(OD)之比满足SW/OD≤0.3的关系。

    充气轮胎
    3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32729B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480077654.2

    申请日:2014-12-26

    Inventor: 石黑和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够兼顾在干燥路面的驾驶稳定性能和在湿滑路面的行驶性能,并能改善噪音性能。在通过至少4条主槽(11),划分、形成中央环岸部(13)、内侧中间环岸部(14)、外侧中间环岸部(15)、内侧胎肩环岸部(17)、外侧胎肩环岸部,并在指定了相对于车辆的安装方向的充气轮胎(T)中,在中央环岸部(13)中形成仅在车辆内侧主槽(11)处开口的中央横纹槽(20),在内侧中间环岸部(14)中形成仅在车辆内侧主槽处开口的内侧中间横纹槽(21),由位于开口端侧、倾斜角度相对较大的第1倾斜部(20A、21A)和位于终端侧、倾斜角度相对较小的第2倾斜部(20B、21B)分别构成这些横纹槽(20、21),在各内侧中间横纹槽(21)的终端部形成在内侧中间环岸部(14)内终止的内侧中间刀槽(22),使中央横纹槽(20)的长度(L1)、内侧中间横纹槽(21)的长度(L2)、长度(L2)和内侧中间刀槽(22)的长度之和(L3)、内侧中间环岸部(14)的宽度(L4)满足L1>L2且L3>L4的关系。

    充气轮胎
    3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722693B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480062533.0

    申请日:2014-11-21

    Inventor: 丹野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C19/002 B29D30/00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由轮胎构成构件的拼接部的高低差导致的吸音材料的固定强度的降低,抑制吸音材料的剥离的充气轮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一对侧壁部以及一对胎圈部;并且,至少在胎面部上设置延伸在轮胎周向且在轮胎周向上的任意一个位置上拼接的轮胎构成构件的同时,在与轮胎内表面的胎面部相对应的区域内,沿着轮胎周向借由粘合层粘合了带状的吸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沿着轮胎周向断续地配置吸音材料,在与轮胎构成构件的拼接部相对应的位置上配置吸音材料的欠缺部,将吸音材料设置成不与拼接部重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