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18744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977009.8

    申请日:2021-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包括:整平复合地基的桩体与桩间土至同一标高;在每个桩体的顶面分别放置第一沉降标;在桩间土的顶面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沉降标;在桩间土的上表面依次铺设垫层和路基土层;在路基土层的上表面设置载荷板,在载荷板的上表面设置承载支架,在承载支架的上表面设置加载装置;通过加载装置实施分级加载,在每级荷载下,获取多个桩体的第一平均沉降值和第一平均应力,获取桩间土的第二平均沉降值和第二平均应力,根据第一平均应力和第二平均应力计算复合地基在每级荷载下的第三平均应力。根据本发明的多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能够实现对复合地基的桩土协同承载力的综合测试。

    一种埋地式全互通立交
    3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93032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910728991.8

    申请日:2019-08-08

    Inventor: 江剑英 刘永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市道路交通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埋地式全互通立交,克服现有全互通立交形式占地过大且无法有效利用立交绿化空间的问题。本发明包括AB方向直行隧道、CD方向直行隧道以及对向的一对地面左转隧道,AB方向与CD方向重合的平面交叉口还设有对向的一对地面左转交通道以及两对地面右转交通道。本发明通过设置地下隧道实现交通互通,使地面无任何车行跨线构筑物,最小程度减小对城市景观和四周土地价值的影响,同时还能将立交范围内的绿地与城市公园绿地及广场结合,可以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此外,配合平面交叉口的设置解决了6个地面左转或右转方向的交通量,实现机动车所有通行方向没有任何冲突点,有效地提高了机动车的通行效率。

    基于蓄排平衡的城市适宜水面率确定方法、系统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344341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547503.0

    申请日:2021-05-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蓄排平衡的城市适宜水面率确定方法、系统及介质,属于城市内涝防治与水力模型技术交叉领域。其中方法包括:S100、确定内涝防治标准、潮位重现期和研究区域特征标高;S200、模型概化,包括:研究区域概化、河道概化、调蓄水体概化以及排涝方式概化;S300、设置边界条件和模型参数,模型参数设置完后运行模型;S400、进行模型结果分析,若所述研究区域特征标高与河道内模拟最高水位的差值满足预设的规范要求,则执行步骤S500,否则调整河道宽度并返回步骤S300;S500、基于当前河道宽度计算适宜水面率。本发明能够为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提高规划的科学合理性。

    河道截污岸墙结构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76334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42514.8

    申请日:2020-0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截污岸墙结构,包括沿河岸设置的截污渠,相对两侧的墙体分别为临房侧墙体和临河侧墙体,截污渠的底部设置找坡和沉砂池;污水管接口,设在临房侧墙体上;泄水孔,设在临河侧墙体上且与河道连通,泄水孔位于河道的常规水位上方;拍门,设在泄水孔靠近河道的一侧;检修孔,设在截污渠的顶部。河道与居民房之间设置截污渠,可接入不同高度的污水管道,具有截污效果,截污渠内的找坡可确保污水顺利排入下游的污水处理系统;雨季时拍门打开,超量雨水通过泄水孔直接排入河道,减少截污渠和下游污水处理系统的负荷,旱季时拍门关闭,可防止外河涨潮时潮水倒灌而进入截污渠,渠体可缓解河道两岸民房的防洪压力,兼具用地集约性。

    一种BIM数据轻量化方法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59317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748340.5

    申请日:2019-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IM数据轻量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原始BIM数据转换成标准单位的IFC数据;S2,将自定义直角坐标系下的BIM数据转换到对应的本地坐标系下;S3,将所述本地坐标系下的BIM数据转换到参心平面坐标系下;S4,将所述参心平面坐标系下的BIM数据转换成地心坐标系下的3DTiles格式的BIM数据并输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专注于业务问题而非底层技术问题,支持多种源异构数据的集成和融合,同时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解决了当前BIM数据难以高效共享和管理的问题,为三维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

    基于路径和权的最短路径搜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12169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790636.5

    申请日:2016-0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30241 G06Q10/047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路径和权的最短路径搜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每段路的路径长度为真实距离除以权值;2)将待分析区域内各条道路连接;3)连接起始点和终点得到连接线,得到多个初始路径多边形;4)将多个初始路径多边形合并,得到外包多边形;5)以连接线为界,取得外包多边形的起始左路径及起始右路径;6)用较短的连线代替起始路径对应两点的连接线,依次搜索得到新左路径和新右路径;7)若新左路径和新右路径有重叠,重叠部分必为最短路径部分,若新左路径和新右路径未重叠,得到最终左路径和最终右路径;8)合并最终左路径和最终右路径内的中间多边形,得到合并多边形;9)将新左右路径公共部分与求得的结果合并,得到最终最短路径。本发明搜索效率和精度高,可在当前各大空间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实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