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铁粒子悬浮液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79699A

    公开(公告)日:2007-06-13

    申请号:CN200610118113.7

    申请日:2006-11-09

    IPC分类号: H01F1/4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铁粒子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属于医用磁性材料领域。本发明首先在超声波作用下采用沉淀氧化法制备直径为3-100纳米的磁粒子,在制备的同时加入表面活性剂对磁性粒子进行包覆,最后采用搅拌和超声波处理分散到水中,得到氧化铁粒子悬浮液,所述的磁粒子是四氧化三铁或伽马三氧化二铁。本发明工艺简单,制成的氧化铁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该悬浮液稳定性优良,以9000转/分钟的转速离心10分钟后未发现磁粒子的沉降或团聚;在室温下储存180天也未发现磁粒子的沉降;该悬浮液具有优良的交变磁场发热效果:1毫升含10毫克四氧化三铁粒子的悬浮液置于场强为20千安/米,频率为55千赫的交变磁场加热3分钟,温度上升了74℃。

    电容器用超薄型薄膜专用聚酯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44188A

    公开(公告)日:2006-10-11

    申请号:CN200610026426.X

    申请日:2006-05-11

    摘要: 一种电容器用超薄型薄膜专用聚酯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采用纳米碳酸钙为提高薄膜表面粗糙度的添加剂,然后采用聚乙二醇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并将其均匀分散到乙二醇中,再通过高速分散与循环砂磨处理将纳米碳酸钙的平均水力学粒径控制在80~150纳米,最后纳米碳酸钙/乙二醇分散浆料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具有优良电学、热学性能以及加工性能的电容器用超薄薄膜专用聚酯,该聚酯适宜加工厚度小于6微米的聚酯薄膜,薄膜的体积电阻为1016Ω.m,介电系数(1KHz)为3.3,击穿电压大于400V/μm,介质损耗正数(1KHz)小于6×10-3,薄膜静摩擦系数小于0.45,动摩擦系数小于0.4,拉伸强度为大于150Mpa。

    无机晶须表面处理的方法
    3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24647C

    公开(公告)日:2005-10-26

    申请号:CN200410015677.9

    申请日:2004-01-08

    IPC分类号: C09C3/08 C08K9/04

    摘要: 一种无机晶须表面处理的方法,属于材料领域。方法为:无机晶须表面无机包覆:晶须按固含量10%与水混合,快速分散,按包覆量5%-10%称取包覆前驱体,制成稀溶液,在搅拌状态下慢慢加入前驱体溶液,单滴法缓慢加入0.1%重量百分比的稀硫酸至pH在8-10之间,保温陈化5h,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无机包覆后的无机晶须样品;无机晶须表面有机改性:偶联剂用量为无机包覆改性后的晶须粉体质量的1%,首先将偶联剂加入到乙醇溶液或水溶液中,然后加入晶须粉体,超声分散,保温搅拌,过滤干燥得到偶联剂改性后的无机晶须样品;熔融共混复合:机械搅拌下熔融共混晶须与聚合物混合料,在加工温度下共混,得到无机晶须/聚合物复合材料。本发明成本低,工艺简单,得到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较大提高,具有普适性。

    原位生成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抗紫外聚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52765A

    公开(公告)日:2004-12-08

    申请号:CN200310122746.1

    申请日:2003-12-19

    IPC分类号: C08L67/00 C08K3/22 C08G63/78

    摘要: 一种原位生成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抗紫外聚酯的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合成水解速度可控的钛的乙二醇盐,然后对钛的乙二醇盐进行有机稳定化处理,使其水解速度进一步下降,尔后将其均匀分散在二元醇中制成稳定的前驱体浆料,最后与聚酯其他单体进行聚合或者共聚,原位生成粒度分布均匀纳米氧化钛颗粒,得到具有优良力学、热学性能的抗紫外纳米氧化钛/聚酯复合材料。由此复合材料纺丝织造得到的织物的紫外线屏蔽指数大于50,将材料制成薄膜的紫外线屏蔽率大于99%。材料在紫外线照射1000小时后,力学性能下降幅度小于5%。本发明制备的纳米氧化钛/聚酯复合材料可用在纤维、薄膜与工程塑料等领域,提高材料对紫外线的屏蔽与抗老化能力。

    三维有序、孔径可调的多孔纳米陶瓷管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46431A

    公开(公告)日:2004-11-17

    申请号:CN200310109340.X

    申请日:2003-12-12

    发明人: 王强斌 古宏晨

    摘要: 一种三维有序、孔径可调的多孔SiO2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纳米材料领域。它以三维有序的、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组成的管状结构作为模板,通过SiO2的前躯体溶液在模板间隙的浸润,将得到的前躯体溶液和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组成的复合结构进行真空干燥,然后高温煅烧去除模板,得到三维有序的多孔SiO2纳米管。本发明以不同粒径的单分散聚合物微球进行组装,可以对多孔SiO2纳米管的孔径进行调控,所制得的三维有序、孔径可调的多孔SiO2纳米管在分子器件、生物医学工程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活性钛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7499C

    公开(公告)日:2004-09-22

    申请号:CN02137438.4

    申请日:2002-10-15

    IPC分类号: B01J21/06 B01J37/03

    摘要: 高活性钛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聚酯催化剂领域。具体方法如下:将钛金属醇化物溶于有机溶剂,经水解得到的二氧化钛沉淀,经洗涤过滤,再将沉淀置于有机改性剂的溶液中,或者有机改性剂在水解过程中直接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得到有机改性的二氧化钛,将钛的金属醇化物溶于有机溶剂,将水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加入到醇化物溶液,将得到的二氧化钛沉淀洗涤、过滤;经沉淀,干燥,将二氧化钛于有机改性剂中进行改性,有机改性剂加入量为醇量的1/20-1/2;有机改性剂的引入在生成沉淀过程中,或在生成沉淀之后。本发明改善了聚酯品质,克服了二氧化钛沉淀物催化聚合过程得到的PET聚酯色相发黄的问题。

    六钛酸钾晶须的制备方法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72369A

    公开(公告)日:2004-02-04

    申请号:CN03116985.6

    申请日:2003-05-16

    IPC分类号: C30B29/32 C30B29/62

    摘要: 一种六钛酸钾晶须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领域。本发明以钛化合物与钾化合物为原料,原料为含有钛的晶态化合物,该钛的晶态化合物为锐钛矿型水解二氧化钛或锐钛矿型偏钛酸,通过喷雾干燥或旋转闪蒸干燥过程制备出球状反应前驱体,该球状反应前驱体是由钛的晶态化合物和钾化合物形成的团聚体;将反应前驱体装入坩埚内或预成型为坯体烧结;用去离子水解织晶须;再通过过滤,洗涤,干燥,最终制得六钛酸钾晶须。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且便于控制,适合大规模生产;晶须品质好,生产成本低;用水代替酸解织晶须,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废液排放;晶须直径均一(1~3um),纤维细长(30~60um),质量较高,制备条件宽松,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且有利于环保。

    甲基化检测组合物、试剂盒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75595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111389443.0

    申请日:2021-11-22

    IPC分类号: C12Q1/6858 C12N15/11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甲基化检测组合物、试剂盒及方法。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用于核酸扩增的寡核苷酸接头和捕获寡核苷酸及其使用方法和用途,所述寡核苷酸接头包含第一结合序列和第二结合序列,所述第一结合序列包含与捕获寡核苷酸的3’末端序列相同的序列,所述第二结合序列与靶标分子互补,所述捕获寡核苷酸包括第一通用序列、折叠序列和结合捕获序列。本发明产品和方法可实现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DNA甲基化检测。

    一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公开(公告)号:CN11628732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542219.5

    申请日:2022-12-02

    摘要: 本申请涉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的检测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检测方法及试剂盒。本申请建立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快速且成本较低的结核耐药性分子检测方法,利用普通PCR检测平台,采用一步检测、全程闭管,且可同时检测多种突变的方式降低检测成本。实现与表型药敏法相当的灵敏度,高于现有分子药敏法,可检测0.1%耐药突变,弥补现有分子药敏法灵敏度不足的缺陷,降低结核耐药的漏诊率。

    以聚电解质球刷为酶结合物载体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43727B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711051087.5

    申请日:2014-08-11

    IPC分类号: G01N33/53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酶固定化载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尤其公开了一种利用聚电解质球刷为载体,采用静电吸附后化学偶联法实现对酶的固定化,并将制备得到的复合物应用于酶联免疫检测。本发明的方法实现了酶的高结合量和高活性,应用于酶联免疫检测中,显著提高酶联免疫检测的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