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隧道用接头结构
    3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669674U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21097287.6

    申请日:2021-05-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浮隧道用接头结构,包括,已安装悬浮隧道,以及与已安装悬浮隧道接头的待安装悬浮隧道,两者之间形成接头部;变形腔,所述变形腔与接头部连接,所述变形腔通过腔体大小的变化,以形成抵抗力,抵抗安装中的外力;第一止水带,所述第一止水带设置于变形腔和接头部之间,所述第一止水带至少包括支撑部以及止水部,沿所述接头部外周,所述止水部至少形成止水圈。本实用新型适合于安装了一部分的悬浮隧道,其通过变形腔以及止水带的配合使用,提高了使用中的强度,确保了接头中的稳定性。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可调节的冷却水降温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1899755U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20428681.2

    申请日:2020-03-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可调节的冷却水降温系统,包括:与冷水机连接的供水管网、预埋在混凝土内部的冷却水管网、养护水管道和回水管道,所述供水管网将冷水机制备的冷水输送到冷却水管网,冷却水管网内的冷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后,一部分通过养护水管道输送至混凝土的底板表面,另一部分通过回水管道输送至蓄水池再到冷水机。本实用新型的养护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均与冷却水管网的末端连接,底板具备蓄水条件,回水管道将冷却水管网的出水输送至蓄水池,最后回流到冷水机,使其在冷水机内制备成冷水。本实用新型把混凝土内部冷却和底板养生合用一套冷却水系统,有效减少了混凝土裂缝、以及具备施工方便的优点。

    一种保护悬浮隧道结构的抗浮导环

    公开(公告)号:CN215669675U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21113381.6

    申请日:2021-05-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悬浮隧道结构的抗浮导环,包括,导环,所述导环套设于悬浮隧道结构上,形成外部保护结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导环内侧,与所述导环固定连接;锚定单元,沿所述导环外周,设有若干的锚定单元,所述锚定单元用于实现缓冲结构多个方向的锚定;所述锚定单元受力锚定时,所述缓冲结构产生对抗预应力,形成保护圈,并沿悬浮隧道结构的外周,将部分所述悬浮隧道结构外壁进行包覆。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与悬浮隧道分离的缓冲结构的增加,提升了悬浮隧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了锚索与隧道管体直接接触,不会导致隧道结构因应力集中而破损,起到有效缓冲作用。

    一种人工岛接力延伸的斜拉锚碇式悬浮隧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424716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010244353.1

    申请日:2020-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岛接力延伸的斜拉锚碇式悬浮隧道结构,包括一对接岸结构、水中悬浮隧道、若干座接力人工岛和拉索锚碇系统。一对接岸结构各自连接在水中悬浮隧道的两端与一对陆域斜坡隧道之间。水中悬浮隧道由多段管节连接而成;接力人工岛沿水中悬浮隧道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使整个水中悬浮隧道被分成若干跨悬浮隧道。拉索锚碇系统包括若干对拉索锚碇人工岛和多组斜拉索。拉索锚碇人工岛均设在每跨悬浮隧道的两侧跨中位置;每组斜拉索设在每跨悬浮隧道与每对拉索锚碇人工岛之间;每座拉索锚碇人工岛上均设置一组岛壁拉索管道和拉索保护套管、一组拉索转向墩、拉索坡道和拉索锚碇墩;本发明的悬浮隧道结构,使水中悬浮隧道的长度大大提高。

    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的顶推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1254982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0063396.X

    申请日:2020-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的顶推工艺。包括先在陆域预制场预制所有的水中悬浮隧道的管节,接着经由陆域斜坡隧道运输至顶推侧接岸结构内,依次进行二次舾装、与后续管节对接和密封入水,然后将管节逐段顶推至接收侧接岸结构内;斜拉索随顶推逐根安装在管节上并牵引至拉索锚碇墩内;顶推完成后,在顶推侧接岸结构和接收侧接岸结构内浇灌水中悬浮隧道两端的管节外表面的混凝土,完成水中悬浮隧道的两端管节的固结,然后通过调节每段管节内的压载水量调节浮重比,同时在拉索锚碇墩上进行斜拉索的索力调整并进行封锚。本发明的顶推工艺,受风、浪、流及船行波等影响很小,使海上施工人机安全风险大为降低,且施工工效极高,施工工期短。

    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254981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63382.8

    申请日:2020-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结构,包括水中悬浮隧道、一对接岸结构、拉索锚碇系统、浮重比调节系统、防撞警示系统和逃生系统。一对接岸结构各自位于两侧岸坡上;一对接岸结构各自连接在水中悬浮隧道的两端与一对陆域斜坡隧道之间。水中悬浮隧道由多段管节连接而成;拉索锚碇系统采用双向单索面或双向双索面并包括四个拉索接收井、四组拉索转向墩、拉索坡道和多道斜拉索;浮重比调节系统包括隧道管节内浮重比调节装置和接岸结构内浮重比调节装置;防撞警示系统包括警示浮标装置和水下警示锚缆装置;逃生系统包括自动报警系统、逃生时间延长系统和逃生路径。本发明的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结构,受力更为合理,降低了施工期不利海况的影响。

    一种用于悬浮隧道接力延伸的人工岛管节连接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424715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010244335.3

    申请日:2020-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悬浮隧道接力延伸的人工岛管节连接系统,包括人工岛接收侧接岸结构和人工岛顶推侧接岸结构。人工岛接收侧接岸结构包括由海域至岛内依次设置的接收段、接收侧岛壁段、接收侧止推段、锚固连接段和牵引锚碇段。人工岛顶推侧接岸结构包括由岛内至海域依次设置的顶推段、管节连接段、顶推侧止推段、顶推侧岛壁段和起步段;进入接力人工岛中的管节的头部外表面与管节锚固箱的内表面之间通过灌注混凝土固结;顶推遗留在接力人工岛中的管节的尾部外表面与顶推段的前部至管节连接段的内表面之间通过灌注混凝土固结。本发明的人工岛管节连接系统,能在前序跨管节顶推安装时接收和牵引管节,同时又能进行后续跨管节的连接与顶推。

    水下基础抗冲刷干混料水泥浆流失率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98458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237083.6

    申请日:2021-03-0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水下基础抗冲刷干混料水泥浆流失率测试方法,包括:制备水下基础抗冲刷干混料;将上述水下基础抗冲刷干混料分装至土工袋;将上述土工袋放入盛放有海水或淡水的箱体中,并隔一定时间摇动所述土工袋;待上述水下基础抗冲刷干混料凝结硬化后,取出上述土工袋装的水下基础抗冲刷干混料;测定箱体内水泥浆的流失率。本申请通过干混料水泥浆流失率测试方法的研究,建立水下基础抗冲刷干混料水泥浆流失率检测方法,可为桥梁、海上风电等工程的水下基础修复和防护提供干混料水泥浆流失率测试方法,以有效控制干混料的质量,并填补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254981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0063382.8

    申请日:2020-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结构,包括水中悬浮隧道、一对接岸结构、拉索锚碇系统、浮重比调节系统、防撞警示系统和逃生系统。一对接岸结构各自位于两侧岸坡上;一对接岸结构各自连接在水中悬浮隧道的两端与一对陆域斜坡隧道之间。水中悬浮隧道由多段管节连接而成;拉索锚碇系统采用双向单索面或双向双索面并包括四个拉索接收井、四组拉索转向墩、拉索坡道和多道斜拉索;浮重比调节系统包括隧道管节内浮重比调节装置和接岸结构内浮重比调节装置;防撞警示系统包括警示浮标装置和水下警示锚缆装置;逃生系统包括自动报警系统、逃生时间延长系统和逃生路径。本发明的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结构,受力更为合理,降低了施工期不利海况的影响。

    一种人工岛接力延伸的斜拉锚碇式悬浮隧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424716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44353.1

    申请日:2020-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岛接力延伸的斜拉锚碇式悬浮隧道结构,包括一对接岸结构、水中悬浮隧道、若干座接力人工岛和拉索锚碇系统。一对接岸结构各自连接在水中悬浮隧道的两端与一对陆域斜坡隧道之间。水中悬浮隧道由多段管节连接而成;接力人工岛沿水中悬浮隧道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使整个水中悬浮隧道被分成若干跨悬浮隧道。拉索锚碇系统包括若干对拉索锚碇人工岛和多组斜拉索。拉索锚碇人工岛均设在每跨悬浮隧道的两侧跨中位置;每组斜拉索设在每跨悬浮隧道与每对拉索锚碇人工岛之间;每座拉索锚碇人工岛上均设置一组岛壁拉索管道和拉索保护套管、一组拉索转向墩、拉索坡道和拉索锚碇墩;本发明的悬浮隧道结构,使水中悬浮隧道的长度大大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