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电厂热循环和尾气处理的掺氨掺氢发电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7506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689679.3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电厂热循环和尾气处理的掺氨掺氢发电系统及方法,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通过将氨氢新能源利用的优劣势相结合,能够利用液氨易储易运的优势,现场为燃气电厂掺氢燃烧供应大规模的氢气,或者直接供氨燃烧发电,同时该技术可利用燃气轮机余热,并进行尾气脱硝处理,在减碳减氮的同时也能余热回收,提高了循环热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由于氢和氨燃烧后无二氧化碳排放,逐渐增加掺氨、掺氢燃烧比例,可降低电厂的碳排放;利用燃气电厂余热进行液氨的汽化,以及为氨气分解提供热能,可在减碳的同时进行余热回收,提高了循环热效率;利用液氨进行尾气脱硝处理,降低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到标准水平,实现液氨的综合利用。

    一种LNG低温软管管体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82957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210040477.7

    申请日:2022-0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NG低温软管管体成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管体最里层的密封层通过将无缝钢管旋压减薄后成型为波纹管;管体次里层的填充层通过先将耐低温填充棉包在波纹管上,再通过缠绕工艺采用玻纤带将保温填充棉固定在波纹管上;管体位于填充层外的铠装层通过缠绕方式将织带固定在填充层上;管体位于铠装层外的保冷层通过缠绕方式将胶带固定在铠装层上;管体位于保冷层外的泄漏监测层通过敷设耐低温型铠装传感光缆形成;管体最外层的外防护层通过挤压包覆管体次外层形成。本发明成型工艺考虑了软管尺寸的兼容性和操作弹性,本发明的软管耐‑196℃低温,耐压不低于1.2MPa,弯曲半径不高于10倍软管内径,承压能力稳定以及柔顺度较高。

    一种超长大直径能源桩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79944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18026.9

    申请日:2022-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长大直径能源桩及其施工方法,所述超长大直径能源桩包括: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套设在钻孔内,所述钻孔形成在土体内;换热管回路,所述换热管缠绕在所述钢筋笼的内壁上;混凝土桩身,混凝土浇注在所述钻孔内形成所述混凝土桩身,所述混凝土桩身与所述钢筋笼和换热管回路连结形成为一体。换热管敷设在超长大直径桩内部,将其升级改造为能源桩,所述超长大直径能源桩不仅可实现更高的桩基承载能力和热交换性能,而且能大幅度降低超长大直径能源桩的综合成本造价及施工难度,并保证换热管系统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以促进超长大直径能源桩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LNG低温软管性能测试装置与方法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563280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281994.3

    申请日:2022-0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NG低温软管性能测试装置与方法,包括:综合试验台,综合试验台包括拉伸‑扭转‑挤压测试平台、低温冲击测试平台和低温弯曲‑疲劳测试平台;拉伸‑扭转‑挤压测试平台包括拉伸试验机、扭转试验机和挤压试验机,用于进行拉伸‑扭转‑挤压测试;低温冲击测试平台包括落锤冲击试验机,用于进行冲击测试;低温弯曲‑疲劳测试平台包括机架和装配于机架上的两驱动装置和两滑动设置的摆动法兰;低温供液系统,包括液氮软管,液氮软管与综合试验台上的受试软管连接。该装置能够对低温软管的运行性能进行科学定量的测定,尤其能够对其长周期运行过程的疲劳情况进行评价,进而保障LNG低温软管输送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一种LNG低温软管管体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8295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40477.7

    申请日:2022-0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NG低温软管管体成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管体最里层的密封层通过将无缝钢管旋压减薄后成型为波纹管;管体次里层的填充层通过先将耐低温填充棉包在波纹管上,再通过缠绕工艺采用玻纤带将保温填充棉固定在波纹管上;管体位于填充层外的铠装层通过缠绕方式将织带固定在填充层上;管体位于铠装层外的保冷层通过缠绕方式将胶带固定在铠装层上;管体位于保冷层外的泄漏监测层通过敷设耐低温型铠装传感光缆形成;管体最外层的外防护层通过挤压包覆管体次外层形成。本发明成型工艺考虑了软管尺寸的兼容性和操作弹性,本发明的软管耐‑196℃低温,耐压不低于1.2MPa,弯曲半径不高于10倍软管内径,承压能力稳定以及柔顺度较高。

    LNG运输船BOG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03465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68149.4

    申请日:2021-07-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NG运输船BOG的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如下部件:第一LNG储舱和冷箱,第一LNG储舱的液相出口与冷箱的第一入口连接,冷箱的第一出口与第一LNG储舱顶部的喷淋管线连接;第二LNG储舱,第二LNG储舱的液相出口亦与冷箱的第一入口连接,冷箱的第一出口亦与第二LNG储舱顶部的喷淋管线连接;膨胀机、压缩机和冷却器,膨胀机的入口与冷箱的第二出口连接,膨胀机的出口与冷箱的第三入口连接,冷箱的第三出口与冷箱的第四入口连接,冷箱的第四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连接,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却器的入口连接,冷却器的出口与冷箱的第二入口连接。本发明中的BOG处理系统整体成橇,易于布置和安装。

    一种冷却系统
    38.
    发明公开
    一种冷却系统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6512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11311.1

    申请日:2024-1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FLNG平台冷能承载装置、制冷剂生成模块、冷能回收模块和载冷剂循环模块,FLNG平台冷能承载装置和制冷剂生成模块均与冷能回收模块连通,冷能回收模块用于将冷能附着于制冷剂以形成载冷剂;FLNG平台冷能承载装置用于提供冷能;制冷剂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制冷剂;载冷剂循环模块与冷能回收模块连通,载冷剂循环模块用于将载冷剂在待冷却设备换热器和冷能回收模块之间循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LNG在气化过程中的冷能不但没有得到利用,还会对周围空气和海洋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的缺陷,实现一种能够对LNG在气化过程中的冷能回收利用的冷却系统。

    磁悬浮旋转运动组件及电机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9366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69936.4

    申请日:2024-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悬浮旋转运动组件及电机,包括主轴、霍尔式转速传感器、轴承组件和电机转子,主轴上安装有电机转子,电机转子两侧的主轴上分别设置有轴承组件,主轴具有导磁性,电机转子与其中一个轴承组件之间的主轴外周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测速孔,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外壳,霍尔式转速传感器安装在靠近测速孔的轴承外壳上以与测速孔配合来测量主轴的转速和旋向,本发明充分利用了主轴的导磁特性及其空间,使用霍尔式转速传感器搭配主轴上设置的测速孔以实现对主轴的测速及旋向检测功能,既不影响上述磁悬浮转子组件功能,又充分利用了轴向空间,无需增加额外的测速环,有效缩短了整体轴向长度,减少了装配工序和制造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