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05750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826364.8
申请日:2019-09-0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区域内支柱性电力用户的电量预测方法和系统,包括:根据区域内电力用户的无量纲化指标矩阵确定区域内支柱性电力用户;利用区域内支柱性电力用户的历史用电数据预测区域内支柱性电力用户的用电量。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准确地预测了支柱性电力用户的电能消耗,从而为当地配电网的合理规划与布局提供技术支持,进而避免出现供电不足以及电能过剩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112775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374096.0
申请日:2019-05-0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田世明 , 李德智 , 宫飞翔 , 王伟福 , 郑正仙 , 张杨 , 张鹏飞 , 王学婧 , 陈宋宋 , 董明宇 , 石坤 , 龚桃荣 , 韩凝晖 , 潘明明 , 周颖 , 吴玮坪 , 宋承泽 , 李骏驰
Abstract: 一种含分布式储能的微能源网系统,包括:分布式能源装置、分布式储能平台、负荷节能系统、管理控制装置、微网管理装置、供电配置系统。本发明有利于新能源的平滑接入和稳定使用,以及新能源的高效和经济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767047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061338.0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性规划负荷调控方法,包括:电网侧基于云平台获取用户历史用电数据;基于所述用户历史用电数据,电网侧按照预先设定的第一约束条件计算预测时段用户负荷第一使用方式,并将所述第一使用方式下发到云平台,同时从云平台接收用户侧的反馈信息;电网侧基于所述反馈信息按照所述第一约束条件计算预测时段用户负荷第二使用方式,并将所述第二使用方式下发到云平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电网及用户之间协调控制未来的日用电负荷,平滑日负荷曲线及,减小日峰谷差。
-
公开(公告)号:CN109449919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128315.9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侵入式用电负荷分析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利用待分析用电负荷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获取待分析用电负荷的电压-电流轨迹图;以所述待分析用电负荷的电压-电流轨迹图作为预先建立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获取所述待分析用电负荷的种类和工作状态,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电压-电流轨迹图作为用电负荷分析的判断依据,可以保留原始信号的所有信息量,同时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用电负荷分析,提高了用电负荷种类和工作状态的识别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19380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115292.8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新能源预测误差的需求侧资源调度方法。该法包括:根据新能源发电和负荷历史数据,得到新能源出力和负荷预测曲线以及新能源出力和负荷误差分布曲线;将电网参数以及新能源出力和负荷预测曲线、新能源出力和负荷误差分布曲线带入预设的场景判别概率需求模型,得到电网运行调度需求量和系统调度场景;根据电网运行调度需求量和系统调度场景,确定调度需求。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充分考虑新能源出力和负荷预测误差,计算系统调峰需求、新能源波动量以及削峰填谷需求,为电网调度需求响应资源提供调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89769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883010.2
申请日:2018-08-0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1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需求侧设备的互联测试方法及系统,根据测试需求选择相应协议,确定需求侧设备的有限状态机;采用有限状态机,在预先定义的测试用例库中获取能够覆盖需求侧设备所有状态的测试用例;根据获取的测试用例对需求侧设备进行检测,输出一致性及性能测试结果报告,在保障不同互动主体之间的互操作能力的同时,对需求侧设备的性能进行测试,提升互联业务的实施效率,并通过闭环测试方式减少测试中的人工干预,提升测试效率。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系统,实现了需求侧管理相关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设备的互联互通,降低项目实施成本,提高项目执行效率,从而推动需求侧管理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开展。
-
公开(公告)号:CN108462175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441112.9
申请日:2018-05-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采暖设备需求响应互动方法、系统和装置,包括:电采暖设备需求响应互动装置向需求响应主站发送电采暖设备的调节特性及储能特性;基于需求响应主站反馈的需求响应事件信息和预先制定的需求响应策略生成针对电采暖设备的调控指令;将调控指令下发至电采暖设备;其中,需求响应主站反馈的需求响应事件信息基于弃风功率、弃光功率、用电负荷预测信息以及电采暖设备的调节特性及储能特性获得。该互动方法、系统和装置,基于弃风功率、弃光功率、用电负荷预测信息,利用电采暖设备的调节特性及储能特性对电采暖设备进行控制,可用于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1915170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717079.9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50/06 , H02J3/00 , G06Q30/0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荷柔性调控系统、方法和存储介质,包括:云端用于基于电网实时运行状态、电能预测数据和电力市场电价确定负荷调控业务;边端用于基于电力市场电价、负荷调控业务和计划用能数据,通过申请所述业务对应的5G网络资源计算购售电价并发送;终端用于基于购售电价计算利用定价算法计算交易电量和更新计划用能数据进行负荷调控;边端和云端基于云边协同技术连接;定价算法基于负荷调控业务,以负荷聚合商收益最大和用户总成本最低为目标构建;本发明采用云边协同通过边端的协助降低云端计算和承载压力,可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利用5G技术实现不同业务的差异化切片服务,为产消型用户制定售电价格,为负荷资源精准调控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368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32060.6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 杭州倍联低碳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杭州)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徐川子 , 张兴华 , 王鑫 , 王辉东 , 王峰渊 , 李磊 , 刘强 , 李建锋 , 麻立群 , 向新宇 , 孙微庭 , 芦鹏飞 , 陈奕 , 陈晓刚 , 刘宏伟 , 马闯 , 李昂 , 张鹏飞 , 陈宋宋 , 李卓然 , 耿光超 , 杨强 , 李乃一 , 夏霖 , 冯涛 , 卜家俊 , 姚博 , 罗庆 , 吕卓 , 俞侃
IPC: H02J3/00 , G05B19/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智低碳建筑的能源调控系统、方法、设备、介质和产品,系统包括智慧能源中心和电网,智慧能源中心用于根据建筑环境数据、探测到的人员体感数据,基于预设的建筑环境数据、人员体感数据、达到目标舒适度所需的用电设备最低电气能耗之间构建的调控策略,调整所述建筑内人员行动轨迹所经空间内的用电设备控制参数;根据建筑环境数据、用电设备控制参数、建筑的历史用电变化数据,和建筑管理者输入的用电需求,生成建筑能源需求预测数据并反馈至电网。本发明利用数智化手段在考虑用户舒适度的基础上灵活、动态调整电气能耗,通过建筑的能源管控技术创新,实现既有建筑的低碳节能改造和提质增效,进而有利于实现近零碳。
-
公开(公告)号:CN11864285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13170.5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中心负荷调节潜力评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对数据中心进行负荷调节以及潜力评估的技术问题,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据流调度的数据中心负荷建模及调节潜力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立数据中心在任一时段的交互式工作负载以及批处理工作负载,并构建数据中心用电功率模型;根据交互式工作负载以及批处理工作负载将数据中心用电功率模型表示为处理工作负载量的函数。本发明考虑地理负载均衡、批处理工作负载调度、改变制冷系统设定温度共三种调节方法,提出了数据中心的基线负荷及功率下调空间、上调空间的计算方法,为数据中心参与电网运行和规划奠定了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