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74503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0802500.1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含铌奥氏体不锈钢碳化铌分布及尺寸的方法,属于奥氏体不锈钢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为:将铸锭或铸坯放入加热炉,在1200‑1260℃均质化处理10h以上;然后直接进行多道次的热变形,单道次的变形量控制在20~30%之间,热加工后水冷至室温。本发明通过均质化+热加工的一体化处理工艺,在控制初生碳化铌尺寸和分布的同时,实现了晶粒尺寸的均匀控制。本发明将初生碳化铌调控为球状/椭球状形貌,单颗粒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11343045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0598068.4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液态铅铋腐蚀的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耐腐蚀合金材料领域。该不锈钢化学成分:C≤0.15%;Ni:7.0~11.0%;Cr:13.0~17.0%;Mn:0~2.0%;Si:1.0~4.0%;Nb≤1.0%;余Fe。本发明通过将液态铅铋溶解倾向高的Ni、Mn元素含量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下,抑制溶解性腐蚀,同时借助Si元素的添加提高表面形成腐蚀层的致密性,以降低腐蚀层的生长速率,从而提高耐液态铅铋腐蚀性能。通过奥氏体/铁素体稳定元素含量的平衡设计以保证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同时借助Nb对C的稳定化以及弥散分布NbC对位错的钉轧,保证了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473168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011167208.4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NiTi形状记忆合金与不锈钢的异种材料焊接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尺寸NiTi形状记忆合金与不锈钢构件的焊接方法。该方法通过激光熔覆工艺在NiTi合金表面形成了一定厚度的Ni熔覆层。将熔覆层表面进行打磨清理后,再完成与不锈钢之间的真空电子束焊接。本发明通过在NiTi合金基材表面激光熔覆Ni的方法,使焊缝区完全奥氏体化,同时避免了Fe2Ti等脆性相的产生,极大提高了焊缝区塑性,降低了焊接残余应力,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焊件的可靠性和强度,为大尺寸NiTi/不锈钢焊接构件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经过优化后最高的焊接强度可达到280MPa。
-
公开(公告)号:CN114196801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28893.6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控碳奥氏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热处理方法,属于奥氏体不锈钢领域。该方法适用的合金成分(wt.%):C:0.04~0.06;N≤0.1;Mn:1.0~2.0;Cr:16.0~20.0;Ni:8.0~14.0;Mo≤3.0;Fe余量。首先将热加工态样品加热至950~1000℃,保温时间t×(1.0~1.5)min/mm,最大截面厚度t(mm);然后升温至1050~1100℃,保温40~60分钟后水淬至室温。经热处理后,样品全截面的晶粒度级差不超过2级,以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与此同时,在敏化态(650℃敏化处理2h)下的晶间腐蚀性能合格。
-
公开(公告)号:CN114107753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171289.X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的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停放效应6082铝合金的设计方法。采用新的成分设计理念,并基于对铸造态6082铝合金的均匀化处理、锻造变形以及固溶处理,再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时效后完成6082铝合金的人工时效。所述6082铝合金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0.7wt%≤Si≤1.3wt%;Mg/Si质量比:0.4≤Mg/Si≤1.7。本发明设计方法获得的6082铝合金,自然时效7天后人工时效峰值状态的屈服强度可达300MPa,与不经过自然时效的峰值强度相当,消除了停放效应,解决了6082铝合金部件在制备过程中遇到的强度损失问题,从而实现在高速列车、汽车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646957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389441.7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1D1/25 , C21D6/00 , C21D9/00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3C8/02 , C23C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铁素体‑马氏体钢耐铅铋腐蚀性能的预处理方法,属于核用材料的腐蚀防护技术领域。首先,对铁素体‑马氏体钢进行淬火+回火的调质热处理,随之进行表面处理,使其表面露出金属光泽,要求表面粗糙度小于1μm。其次,在室温下进行冷变形处理,累积变形量为10~40%。最后,进行高温氧化处理,氧化温度为500~650℃,氧化时间为5~50h。通过冷变形和高温氧化相结合的预处理方法,可促进铁素体‑马氏体钢表面致密性氧化膜的生成来提高耐铅铋腐蚀性能,同时变形量和高温氧化制度的合理控制又不会损伤基体的力学性能。本发明方法操作方便,成本更低,不受工件尺寸和形状的限制,便于工业化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1822941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10324588.9
申请日:2019-04-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机具的生产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耐磨损旋耕刀的制造方法。首先将旋耕刀刀坯表面清理干净,采用火焰、电弧、等离子弧等热源将耐磨材料熔化后堆敷刀坯表面;然后按旋耕刀的常规生产工艺:加热-斜轧-旋(冲)弯-冲孔-裁切-压弯-热处理等,生产出带耐磨合金层的旋耕刀。采用本发明生产的旋耕刀,其耐磨合金层在刀坯轧制成型前熔覆,通过后续热轧制,将耐磨合金层完全轧入旋耕刀基体中,并随着基体而变形,二者结合强度高,保证使用过程中不脱落。该制造方法在现有生产线上即可实现,只需在热轧前添加一道耐磨合金层涂覆工序,后续加工与无涂层的旋耕刀生产工艺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08977736B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810719294.1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38/44 , C22C38/58 , C22C38/04 , C22C38/02 , C21D8/02 , C21D1/26 , C21D1/30 , C21D1/74 , C21D1/773 , C21D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米尺度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牌号为HR‑1的微米尺度不锈钢膜片及其软态性能调控方法,解决由于尺寸效应所带来的微米尺度不锈钢膜片软态性能难以稳定控制的问题。首先,控制最后一道次轧制变形量为30~60%,使膜片合金带材具有较高形变储能,利于后期的再结晶形核;其次,在1080~1130℃进行保温时间10~40min的退火处理,促使晶粒均匀长大,在消除加工硬化的同时,控制膜片厚度/平均晶粒尺寸之比在2~5之间,有效降低尺寸效应所带来的强度增加,进一步保证获得软态膜片性能。本发明牌号为HR‑1的微米尺度不锈钢膜片,具有近镜面光亮表面,厚度45~55μm,屈服强度300~360MPa,抗拉强度600~680MPa,室温延伸率不低于28%。
-
公开(公告)号:CN110551938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933214.7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机部件表面耐磨强化及修复制造领域,涉及一种农机部件熔覆耐磨层用合金粉体。合金粉体由以下重量比的成分组成:Cr 15~20%;C 2.5%~3.0%;B 1~3%;Si 1~4%;Mo 0~1%;Nb 1~7%;Ni 2~6%;Fe余量。利用水雾化法或气雾化法制取合金粉体,以合金粉体或者其药芯焊丝、焊膏作为熔覆材料。在农机部件表面利用电弧、等离子弧或激光热源熔覆合金粉体或其药芯焊丝得到耐磨层;或者,将合金粉体调配成焊膏涂覆在农机部件表面,利用真空炉或气氛炉加热获得耐磨层。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具有耐磨层结构的犁铧铲尖、旋耕刀、圆耕靶等农机部件耕作面积显著提高,耐磨性提高3~4倍。
-
公开(公告)号:CN10905569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146559.X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e‑Cr‑Zr系铁素体耐热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耐热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合金化学成分为(wt.%):C:≤0.01%,Cr:8.0~12.0%,W:0~2.0%,Zr:5.0~10.0%,Fe:余量。所述Fe‑Cr‑Zr系铁素体耐热合金的制备方法,按照Fe‑Cr‑Zr系铁素体耐热合金的化学成分配比进行配料,采用真空熔炼浇注铸锭后,依次进行锻造、轧制和热处理即可。本发明所述Fe‑Cr‑Zr系铁素体耐热合金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强塑性,与现有的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相比,在不损失高温塑性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高温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