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07753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171289.X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的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停放效应6082铝合金的设计方法。采用新的成分设计理念,并基于对铸造态6082铝合金的均匀化处理、锻造变形以及固溶处理,再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时效后完成6082铝合金的人工时效。所述6082铝合金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0.7wt%≤Si≤1.3wt%;Mg/Si质量比:0.4≤Mg/Si≤1.7。本发明设计方法获得的6082铝合金,自然时效7天后人工时效峰值状态的屈服强度可达300MPa,与不经过自然时效的峰值强度相当,消除了停放效应,解决了6082铝合金部件在制备过程中遇到的强度损失问题,从而实现在高速列车、汽车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107753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111171289.X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的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停放效应6082铝合金的设计方法。采用新的成分设计理念,并基于对铸造态6082铝合金的均匀化处理、锻造变形以及固溶处理,再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时效后完成6082铝合金的人工时效。所述6082铝合金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0.7wt%≤Si≤1.3wt%;Mg/Si质量比:0.4≤Mg/Si≤1.7。本发明设计方法获得的6082铝合金,自然时效7天后人工时效峰值状态的屈服强度可达300MPa,与不经过自然时效的峰值强度相当,消除了停放效应,解决了6082铝合金部件在制备过程中遇到的强度损失问题,从而实现在高速列车、汽车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12703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875036.3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
IPC: C22C1/02 , C22C21/08 , C22C1/03 , C22F1/047 , C21D9/52 , H01B13/00 , B21C37/04 , B21C1/02 , B21B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线材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高导‑高韧的超细铝‑镁‑硅合金线制备方法。首先通过熔炼和连铸连轧获得直径为8.0~10.0mm的铝‑镁‑硅合金杆;再进行一次拉拔获得直径为1.5~2.2mm的铝‑镁‑硅合金线;对铝‑镁‑硅合金线进行高温热处理和时效热处理,高温热处理温度为480~530℃,保温时间为1~6小时,时效热处理温度为150~190℃,保温时间为10~48小时;对时效后的铝‑镁‑硅合金线进行二次拉拔,完成超细铝‑镁‑硅合金电子线的制备。本发明制备的超细铝‑镁‑硅合金电子线兼具高强、高导和高韧特性,应用于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连接线,显著提高其服役寿命并降低连接线电能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294143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911267988.7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F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的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改善6082铝合金停放效应的时效工艺。首先对经过固溶处理的锻造态6082铝合金进行自然时效处理,然后在随后的人工时效过程中通过控制升温速率,改变6082铝合金中Mg2Si相的析出进程,进而有效改善6082铝合金停放效应。本发明所适用的6082铝合金成分为,按元素质量百分比计,硅:0.7~1.3%,镁:0.6~1.2,锰:0.4~0.6%,铁:≤0.5%,铬:≤0.2%,锌≤0.2%,铜≤0.1%,钛≤0.1%,余量为铝。本发明通过在人工时效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升温速率,调控时效析出进程,进而提高6082铝合金的力学性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