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1305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186053.6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生态监测用的浮游动物采样装置,属于水生态监测技术领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气泵,气泵的输出端上通过气管连接有浮力囊,所述浮力囊固定设置在外壳的外侧,所述外壳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弧形顶壳,所述弧形顶壳的顶面上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有光伏板,所述外壳的顶面上设置有采样机构,采样机构用于水体的快速采样;本发明中,通过配套设置有采样机构,通过该设计,能够有效进行不同深度水层的水生物的取样处理,且不同水深取样品能够同步进行分区保存,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果,同时设备在取样时,能够自动提升吸引力,从而提升取样的成功率与取样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051766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10299975.2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35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洁能源资源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历史观测气象数据、历史模拟气象数据和预设时间范围下的预测气象数据;基于历史观测气象数据、历史模拟气象数据对预测气象数据进行矫正,得到矫正气象数据;基于历史观测气象数据和矫正气象数据,采用预先构建的清洁能源资源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区域的清洁能源资源分析结果;本发明在进行清洁能源资源分析时,能够同时考虑历史时期的气候条件和气候变化对清洁能源资源的影响,使得预测气象数据能够更准确,提高清洁能源资源分析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94136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0879248.9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7/10 , G06F17/18 , G06F16/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文模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入库流量反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坝前水位数据、库容关系曲线及出库流量数据;对坝前水位数据进行低通滤波,生成低通滤波后的水位数据;根据低通滤波后的水位数据、库容关系曲线以及出库流量数据反推入库流量。本发明通过对坝前水位数据进行低通滤波,实现了对坝前水位数据的降噪,从而减少了外界干扰造成的坝前水位波动以及水位高频波动对入库流量计算准确性的影响。实现了对坝前水位数据的平滑处理,提高了根据水位数据反推入库流量的准确性。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使用平滑方法对入库流量处理时计算准确度不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80092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260265.5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6/29 , G06F111/0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面雨量站网优化布局技术方法、系统和装置,涉及水文监测领域,包括:根据支流流域、等高带和等雨量带分布,划分配置单元;确定配置单元的河网密度和多年径流量贡献比例;根据配置单元的河网密度和多年径流量贡献比例,确定配置单元的优先级顺序;根据各个配置单元的测雨已覆盖范围和设定阈值,确定各个配置单元中的潜在配置单元;构建与空间连续性和联合信息熵相关的多目标优化函数,确定潜在配置单元的各个拟建设计划的多目标优化指数;根据所述多目标优化指数确定所述各个拟建设计划中的目标计划;根据配置单元的优先级顺序和所述目标计划,进行雨量站建设布局。旨在提高地面雨量站网优化布局技术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79338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1427683.X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目标河流的溶质输移过程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构建二维侧岸潜流带溶质迁移模型;构建一维河流溶质迁移模型;针对目标河流和侧岸潜流带进行空间布点;基于空间布点,求解二维侧岸潜流带溶质迁移模型,确定侧岸潜流带的溶质浓度;基于溶质浓度,求解一维河流溶质迁移模型,确定河流的溶质浓度。通过针对目标河流和侧岸潜流带进行空间布点,从而通过处理目标河流与侧岸潜流带的边界,模拟河流地下水的水体中的溶质交换过程,获得河流‑侧岸潜流带区域的溶质分布,提高污染物溶质扩散监测和防治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8539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1227519.4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雨倾角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其中,降雨倾角测量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时间段内的降雨图像;基于降雨图像,计算降雨图像的灰度值矩阵;结合降雨图像的灰度值矩阵和目标函数确定降雨场灰度值矩阵,其中,目标函数是根据降雨场灰度值矩阵变化特征和背景场灰度值矩阵变化特征确定的;根据降雨场灰度值矩阵确定降雨图像中的降雨倾角。通过本发明,利用降雨图像获取降雨倾角,不需要安装测量设备,具有适用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739385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0996262.7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市洪涝灾害、道路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空间叠加分析的城市交通评价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对站点监测降雨数据、城市地表数据和城市地下管道数据进行空间数据叠加,生成城市逐网格空间叠加数据,对预设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生成城市洪涝积水深度预测模型;获取目标城市区域内的气象预报数据,并利用城市洪涝积水深度预测模型确定逐网格积水深度预测结果;采集当前时间段内的城市人口分布数据输入城市交通流量预测模型中,生成逐网格交通流量预测结果;将逐网格积水深度预测结果和逐网格交通流量预测结果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对城市网格内的城市交通进行评价。本发明提高洪涝灾害预测精度,以实现对城
-
公开(公告)号:CN117172162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53492.5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仿真与数值模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水入迁过程中盐溶液运移过程的模拟方法及装置,首先在按照海岸数据布设的实验环境下开展室内双应力条件下的盐溶液运移实验,使得到的实验数据充分考虑了地下水水位对盐溶液迁移过程的影响;然后利用该实验数据对双应力段的时间分数阶对流扩散模型的参数进行反演,可以使反演后得到的模型参数在考虑地下水水位对盐溶液运移过程影响的基础上再将潮汐作用对盐溶液运移过程的影响考虑进去,从而使反演后的模型参数更贴合实际情况;最后通过包含反演后模型参数的双应力段的时间分数阶对流扩散模型对海水入迁过程中盐溶液的迁移过程进行模拟,可以使得最终模拟的结果的精确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17216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453492.5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仿真与数值模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水入迁过程中盐溶液运移过程的模拟方法及装置,首先在按照海岸数据布设的实验环境下开展室内双应力条件下的盐溶液运移实验,使得到的实验数据充分考虑了地下水水位对盐溶液迁移过程的影响;然后利用该实验数据对双应力段的时间分数阶对流扩散模型的参数进行反演,可以使反演后得到的模型参数在考虑地下水水位对盐溶液运移过程影响的基础上再将潮汐作用对盐溶液运移过程的影响考虑进去,从而使反演后的模型参数更贴合实际情况;最后通过包含反演后模型参数的双应力段的时间分数阶对流扩散模型对海水入迁过程中盐溶液的迁移过程进行模拟,可以使得最终模拟的结果的精确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15501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065716.9
申请日:2023-01-12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植被碳储量定量模拟评估方法及系统,首先基于植物的叶面积指数计算植物潜在生物量的增长量,然后根据植物潜在生物量的增长量和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长胁迫条件,计算植物实际生物量,并基于指定植物类型的实际生物量,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计算指定植被类型的碳密度,最后获得不同植被类型的面积并结合不同植被类型的碳密度,得到区域植被碳储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区域植被碳储量定量模拟评估方法及系统具有较强的物理机制,同时可以实现地表植被碳储量日尺度、大区域、长时间的快速模拟评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