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栖生物生境多样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1011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23171.8

    申请日:2024-06-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底栖生物生境多样性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研究河段底栖生物各生境要素的适宜范围;步骤2、划分生境类型;步骤3、计算生境多样性指数;步骤4、生境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相关性分析;步骤5、确定研究河段的生态流量过程。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兼顾不同物种在不同时段生境需求的差异,利用统计学方法构建生境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定量关系,解决底栖生物生境保护目标不清的问题,在明晰生物多样性与生境多样性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坝下河段的生态流量,为开展水库生态调控、缓解水利工程生态影响提供支撑。

    一种溯源草原历史植被群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91891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142932.3

    申请日:2024-02-01

    IPC分类号: G06F16/29 G06Q50/26 G06F16/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溯源草原历史植被群落的方法,包括:确定草原植被生态系统中现状植被群落组成与空间分布,以及各群落中的物种组成;确定草原植被生态系统中历史植被群落组成与空间分布,以及各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与区域空间分布;确定草原历史与现状植被群落对应关系;初步确定物种在历史植被群落中可能的分布;建立历史植被群落与物种生境特征数据库,以及待研究区域自然地理数据库;最终确定历史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本发明所述方法原理清晰、作用机制明确,对草原历史植被群落物种组成反演等具有通用性,可为指导半干旱区草原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提供可靠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一种溯源草原历史植被群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9189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142932.3

    申请日:2024-02-01

    IPC分类号: G06F16/29 G06Q50/26 G06F16/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溯源草原历史植被群落的方法,包括:确定草原植被生态系统中现状植被群落组成与空间分布,以及各群落中的物种组成;确定草原植被生态系统中历史植被群落组成与空间分布,以及各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与区域空间分布;确定草原历史与现状植被群落对应关系;初步确定物种在历史植被群落中可能的分布;建立历史植被群落与物种生境特征数据库,以及待研究区域自然地理数据库;最终确定历史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本发明所述方法原理清晰、作用机制明确,对草原历史植被群落物种组成反演等具有通用性,可为指导半干旱区草原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提供可靠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快速补充垂直人工湿地固体碳源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47776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286652.5

    申请日:2023-03-23

    IPC分类号: C02F3/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补充垂直人工湿地固体碳源的装置,包括浮板,所述浮板上安装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下端的壁上设有若干个小孔,在第一管道的底端设有可闭合的盖板,在第一管道底端的外侧周向设有多个第二管道,第二管道通过软管与第一管道连通,在第二管道的壁上设有若干个小孔;所述浮板上安装有可开启盖板的卷扬装置,浮板上还安装有横向设置的电机,电机与位于浮板上的电池单元连接,电机上安装有电机轴,电机轴上缠绕有第一连接绳,第一连接绳与若干个第二连接绳连接,第二连接绳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管道连接。本发明可大范围的为反硝化作用提供碳源,能持续提供碳源,而且碳源更换方便,污水处理效果好。

    一种改善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排水井布设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81095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986015.5

    申请日:2020-09-18

    IPC分类号: E02D3/10 E02D19/10 G06F17/15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排水井布设计算方法,包括确定盐渍化地下水临界埋深;确定研究区域水文地质参数;确定盐渍化区域地下水降深;计算排水井的影响半径;确定盐渍化区域排水井的合理布设。本发明以盐渍化地下水临界埋深为管控目标,精准确定次生盐渍化区域地下水合理降深,通过分析排水井抽水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确定排水井的影响半径,从而通过合理布设排水井来实现精准降低次生盐碱化区域的地下水水位,达到显著有效改善因灌溉回归水排水不畅导致局部区域地下水位过高而导致的次生盐渍化。该方法对地下水过高导致土壤盐渍化问题的解决具有通用性,为指导土壤盐渍化的治理和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一种维持生物量的临界流量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76255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13192.0

    申请日:2016-05-12

    IPC分类号: G06Q50/02 G06F19/00

    CPC分类号: G06Q50/02 G06F19/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的一种维持生物量的临界流量计算方法,所述方法的步骤如下:建立生物量与径流量相关关系;选择计算时段;计算临界流量。本发明采用同步系列水文年鉴资料和渔业资料,建立流量‑鱼类捕捞量同步变化关系,在避免掺入主观因素的条件下,对河流维持生物量的临界流量进行计算。为确定河流对应的临界流量对于河流生态安全管理与调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为保护生物完整性,避免河流生物繁殖条件的破坏、生物量减少,以及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弱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缺乏河流生物观测试验研究的情况下,本发明所述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种洪涝损失模型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94539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88927.7

    申请日:2015-04-20

    IPC分类号: G06Q10/04

    CPC分类号: Y02A10/4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物量洪涝损失模型构建方法,选取曲正切函数作为标准S型函数,并经过平移和一般化处理,最终构建洪涝损失函数为:x为自变量,表示灾害强度;a为敏感性系数;S为最大损失系数;xD为损失曲线中转折点D对应的横坐标取值。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构建具有物理机制的实物量洪涝损失模型,规避了以货币量表达损失的主观性,使结果更加准确可信。通过建立实物量与总损失的回归方程,实现了洪涝损失的快速评估,为洪涝损失评估提供了新方法。基于实测数据和数值分析方法确定参数,保证关键参数确定的客观性,可在具有相似特征的区域和预测未来洪涝损失时进行推广。

    一种确定旱区植被生态修复适宜种植间距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95155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370384.X

    申请日:2024-03-2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旱区植被生态修复适宜种植间距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研究区域的土壤参数与土壤水参数;步骤2、确定研究区域的植被参数;步骤3、收集研究区域的水文资料;步骤4、确定研究区域植被群落优势植物种的蒸腾量;步骤5、计算研究区域潜水影响层厚度;步骤6、确定可吸收利用层厚度;步骤7、确定可吸收利用层厚度内的含水量;步骤8,确定植被适宜种植间距;本发明所述方法对能够有效解决旱区绿洲荒漠化的问题,为指导生态修复和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一种基于分区分类阈值的河流生态基流目标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5028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84879.2

    申请日:2024-05-1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区分类阈值的河流生态基流目标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河流分区分类生态基流占比阈值确定;步骤2、断面生态基流目标初始值计算;步骤3、生态基流目标初始值的分区分类阈值修正;步骤4、生态基流目标的现状可达性分析与推荐值确定。本发明所述方法建立了科学的生态基流占比阈值标准体系;充分考虑了河流自然本底条件和现状情况,推荐目标合理可行;考虑了不同区域水文特征,大部分断面制定全年统一目标,必要情况下分段设置基流目标,便于调度保障和管理考核实践;充分利用有资料地区现有水文资料,并给出无资料地区分区分类基流目标推荐结果;提高了结果的科学性,为水资源开发管控和优化调配提供支撑。

    一种确定旱区植被生态修复适宜种植间距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9515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70384.X

    申请日:2024-03-2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旱区植被生态修复适宜种植间距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研究区域的土壤参数与土壤水参数;步骤2、确定研究区域的植被参数;步骤3、收集研究区域的水文资料;步骤4、确定研究区域植被群落优势植物种的蒸腾量;步骤5、计算研究区域潜水影响层厚度;步骤6、确定可吸收利用层厚度;步骤7、确定可吸收利用层厚度内的含水量;步骤8,确定植被适宜种植间距;本发明所述方法对能够有效解决旱区绿洲荒漠化的问题,为指导生态修复和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与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