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49601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623535.9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荧光图像处理的地面原油密度预测方法,步骤1,对储层含油壁心荧光彩色图像通过取色,提取荧光主色调彩色图像;步骤2,将荧光主色调彩色图像转换为相同颜色模式下的灰度图像;步骤3,对灰度图像提取灰度值;步骤4,取得储层含油壁心在相同储层深度位置录取的原油样品的地面原油密度数据;步骤5,建立地面原油密度数据与灰度值的回归方程;步骤6,通过回归方程进行地面原油密度预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通过含油壁心荧光图像就能定量预测相同深度位置的原油地面密度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2560310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11460973.5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F30/23 , E21B49/0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油藏渗透率动态变化定量表征的方法,涉及岩油藏开发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目标储层的沉积特征获得每一小层的微观储层特征和敏感性特征;进行小层分类,得到目标储层的小层分类;建立每一小层分类的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关系式;修正每一所述小层的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建立渗透率时变定量表征模型;将所述渗透率时变定量表征模型引入油藏数值模拟中,开展所述目标储层的油藏数值模拟历史迭代拟合,修正得到渗透率变化与含水饱和度变化关系规律认识和模型。本发明考虑了多层油藏纵向各层的差异,建立各层级别的渗透率变化与含水饱和度定量化表征模型,能够准确、量化反映各层的渗透率变化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09858177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1910134624.5
申请日:2019-02-23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拟流线法的底水油藏水平井水驱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油藏基本静态和动态信息,为数值模拟计算提供参数;步骤2,根据相渗实验数据,计算各含水饱和度下的Kro、Krw、fw、fw’、PV等参数表;步骤3,根据底水水脊形态,确定拟流线分布,沿流线进行等体积网格剖分;步骤4,模型初始化,根据油藏实际情况,设定网格初始饱和度、压力边界等;步骤5,根据水驱前缘驱替理论,计算饱和度场分布,渗流阻力等模拟参数;该发明针对底水油藏水驱油规律的认识难题,采用拟流线法建立底水驱理论模型,对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动态进行仿真模拟,为底水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2597644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484216.1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层间干扰的多层合采油藏开发全周期产能校正方法,包括:根据油藏开发初期的油藏参数以及油藏开发初期两层合采油藏模型确定因层间渗透率差异造成的干扰系数;根据油藏开发中期的油藏参数以及油藏开发中期两层合采油藏模型确定因层间压力不均衡造成的干扰系数;根据油藏开发后期的油藏参数以及油藏开发后期两层合采油藏模型确定因纵向储层展布范围不同造成的干扰系数;根据干扰系数对定向井从投产到废弃整个生命周期的产能进行校正。本发明涉及的参数获取比较容易,公式相对简单,计算结果能较快得到,与实际结果吻合度较高;并且考虑的渗流理论较为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8825221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557849.7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内均质及非均质厚油层剩余油分布检测装置及方法,层内均质及非均质厚油层剩余油分布检测装置包括:分层计量平板模型,分层计量平板模型包括长方体壳体,长方体壳体内为单层或多层砂体,长方形壳体一侧顶端设有注入口,另一侧侧壁设有单个或多个出口,出口连接对应的油水分离器与量筒;分层计量平板模型正后方设置均匀光源、正前方设置摄像机,层内均质及非均质厚油层剩余油分布检测装置整体置于恒温箱中。本发明可以从实验尺度上利用相似准则模拟各大油田实际区块的储层结构,通过注入方式、注入时机各种措施的调整,模拟出最适合目标油田生产的开发措施,为油田今后的增产、增质开发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531068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13010.9
申请日:2022-07-31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泰森多边形算法的海上油田井控面积预测方法,包括:根据区域每个井的位置点位坐标数据获得每个井的靶点坐标;根据区域所有井的靶点坐标构建泰森多边形;数据计算,包括泰森多边形面积计算以及单井的储量权重的计算。本发明通过对井的靶点坐标构建Delaunay三角网,并将三角网按照特定规则连接形成泰森多边形后对其面积进行计算来对井控面积进行精准计算,以及单井控制储量权重,能够快速辅助油藏研究人员完成对每口井,每个层位的井控面积和井控储量权重的研究,满足对产量劈分、井间连通关系、注采调配方案的油藏精细描述及油藏动态研究,有效的对单井增产措施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从而可以满足海上油田开发生产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2796748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253267.1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Abstract: 一种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将目标层划分成网格模型,计算水驱开发油藏开发后期含油饱和度场;确定目标层,读取模型中各网格坐标及相关参数;从目标层底部开始,向上逐个网格计算从底层网格到该网格的累计剩余储量丰度和理想剩余储量丰度;绘制平面关键点的纵向剩余油的改进洛伦兹曲线;计算平面各点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绘制目标层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平面图和目标层平面剩余可动储量丰度图;将目标层剩余油分布为四种模式,制定挖潜策略,指导油田挖潜;可定量描述层内纵向剩余油分布状态,为油田后续挖潜提供重要依据,解决了层内剩余油分布定量评价及空间描述的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25727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53662.4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火成岩遮挡下砂岩油藏单井产能计算方法,包括:第一步:选取参考对象;第二步:建立火成岩围岩烘烤砂岩油藏物理模型,引入烘烤度概念;第三步:计算研究区的火成岩围岩烘烤系数a和火成岩围岩烘烤指数b;第四步:计算研究对象的单井产能;该方法解决了火成岩遮挡下砂岩油藏单井产能定量表征难的问题,能够指导油田确定合理的单井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23596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0931343.9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8/24 , G06F17/11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代理函数的储层微粒运移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收集油藏基本静态和动态信息,根据储层微观特征将储层分类;通过室内岩心驱替实验,获取各类型储层的微粒运移的实验基础参数;基于实验基础数据,建立储层微粒运移流固耦合模型,获得各类型储层的微粒运移的主控因素和代理函数;根据代理函数得出不同类型储层的微粒运移模拟的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实现微粒运移模拟等效表征;根据室内实验结果,调整微粒运移的主控因素,进行历史拟合;根据历史拟合参数进行数值模拟预测。通过本发明能够定量表征在注水冲刷的过程中,岩石孔隙中微粒发生脱落、运移、膨胀和堵塞等过程,揭示了微粒运移的机理,加强了微粒运移过程表征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0603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630254.0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陆相稠油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有效动用技术界限确定方法,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从目标油田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出发,采用离心实验、驱油实验与核磁共振扫描岩心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不同孔喉半径对应的原油流动能力与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揭示陆相稠油非线性渗流微观驱油特征;建立大、小孔喉并联模型,应用伯肃叶流动方程,考虑微观条件下主要作用力,对小孔喉中原油的滞留机理及动用技术界限进行研究,确定微观剩余油有效动用技术界限,提出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策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极大改善高含水期开发效果,进一步发展和丰富陆相稠油油藏高效开发理论,为制定陆相稠油油藏高含水期开发技术政策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