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6045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188308.2
申请日:2023-02-22
申请人: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水和高温驱油剂协同提高稠油驱油效率机理表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定目标区块的油水相渗数据;测定目标区块原油不同温度和不同驱油剂浓度下的驱油剂界面张力σ;将所述驱油剂浓度转换为摩尔分数,并回归得到不同温度和不同驱油剂摩尔分数下的界面张力;根据界面张力计算毛管数Nc;根据毛管数Nc计算相渗插值参数D插值;计算不同驱油剂摩尔浓度下的实际油水相渗曲线;测定驱油剂动态、静态吸附数据;计算最大吸附量和残余吸附水平;通过实验测试数据验证数值模拟机理表征计算的结果。该方法能够实现稠油油藏“热‑高温驱油剂”协同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表征,操作性强且应用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690601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630458.4
申请日:2023-05-31
申请人: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裂缝性油藏大井距水平井不稳定注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海上裂缝性油藏大井距水平井注水开发规律;确定海上裂缝性油藏大井距水平井水窜判别标准,划分海上裂缝性油藏大井距水平井低、中、高含水期三个开发阶段;优化海上裂缝性油藏不同开发阶段大井距水平井注采参数:低含水期降压开采、中含水期周期注水、高含水期异步注采;选区选井,根据水平井含水期实施步骤中对应的水平井注采参数,简述不同含水期水平井注采参数实施效果;对水平井注采参数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本发明为海上裂缝性油藏大井距水平井注采参数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提高了海上裂缝性油田开发效果,适用于裂缝性注水开发油田。
-
公开(公告)号:CN11432027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28342.4
申请日:2021-12-28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驱替压力梯度的陆相稠油油藏注采井网调整方法,包括确定目标油田启动压力梯度存在的流度范围;分析不同驱替压力梯度下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分析驱油效率和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建立井型、井距、井网相融合的立体注采井网驱替压力梯度函数计算式;提出以驱油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并融合井型、井距和井网的立体注采井网驱油效率含水计算式;分别做出不同井型时驱替压力梯度与注采井距、驱油效率与注采井距关系曲线图版,指导井型、井距、井网的优化设计;所述井型包括定向井、定向井联合水平井、水平井。本发明能够大大提高水驱采收率,指导陆相稠油油田开发调整研究与实施,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陆相稠油油田高效开发技术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08468536A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810433258.9
申请日:2018-05-08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长江大学
IPC分类号: E21B43/20 , E21B47/002 , E21B47/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紫外光谱微观驱油模拟实验的含油饱和度监测方法。采用具有发射和接收功能的紫外光谱仪,对微观区域的光谱采集;设计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全自动自控马达驱动的可伸缩移动的载物台,对模拟薄片进行的全区扫描,获取某个时间点岩石薄片上所有微区的光谱特征;通过光谱图像分析获取微区含油饱和度值;对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含油饱和度分析,实现对全岩石薄片驱替过程中油水动态监测。本发明主要用于石油行业内对微观水驱油的机理、提高采收率技术效果的验证等,具有效率高、可定量表征微观驱油实验中的油水动态过程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320271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111628342.4
申请日:2021-12-28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驱替压力梯度的陆相稠油油藏注采井网调整方法,包括确定目标油田启动压力梯度存在的流度范围;分析不同驱替压力梯度下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分析驱油效率和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建立井型、井距、井网相融合的立体注采井网驱替压力梯度函数计算式;提出以驱油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并融合井型、井距和井网的立体注采井网驱油效率含水计算式;分别做出不同井型时驱替压力梯度与注采井距、驱油效率与注采井距关系曲线图版,指导井型、井距、井网的优化设计;所述井型包括定向井、定向井联合水平井、水平井。本发明能够大大提高水驱采收率,指导陆相稠油油田开发调整研究与实施,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陆相稠油油田高效开发技术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690603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630254.0
申请日:2023-05-31
申请人: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陆相稠油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有效动用技术界限确定方法,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从目标油田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出发,采用离心实验、驱油实验与核磁共振扫描岩心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不同孔喉半径对应的原油流动能力与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揭示陆相稠油非线性渗流微观驱油特征;建立大、小孔喉并联模型,应用伯肃叶流动方程,考虑微观条件下主要作用力,对小孔喉中原油的滞留机理及动用技术界限进行研究,确定微观剩余油有效动用技术界限,提出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策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极大改善高含水期开发效果,进一步发展和丰富陆相稠油油藏高效开发理论,为制定陆相稠油油藏高含水期开发技术政策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08468536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1810433258.9
申请日:2018-05-08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长江大学
IPC分类号: E21B43/20 , E21B47/002 , E21B47/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紫外光谱微观驱油模拟实验的含油饱和度监测方法。采用具有发射和接收功能的紫外光谱仪,对微观区域的光谱采集;设计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全自动自控马达驱动的可伸缩移动的载物台,对模拟薄片进行的全区扫描,获取某个时间点岩石薄片上所有微区的光谱特征;通过光谱图像分析获取微区含油饱和度值;对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含油饱和度分析,实现对全岩石薄片驱替过程中油水动态监测。本发明主要用于石油行业内对微观水驱油的机理、提高采收率技术效果的验证等,具有效率高、可定量表征微观驱油实验中的油水动态过程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617291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85308.X
申请日:2013-12-14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7/30
CPC分类号: G06F17/30241 , G06T17/30
摘要: 一种储层成因单元界面等效表征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基于三井点数据约束的三维地质模型砂体成因单元界面追踪步骤:通过采用低通滤波算法,结合井点解释数据对三维地质模型中的沉积微相数据进行光滑,在此基础上追踪成因单元,也即各个微相界面的空间位置,形成构型界面的三维空间离散数据。本发明是利用储层成因单元间网格传导率等效表征低渗构型界面对渗流效果的影响,通过调整储层成因单元间网格传导率,从而达到在油藏数值模拟中设置低渗构型界面的目的,传导率的大小等效表征了构型界面对渗流效果的影响,对于油田高效开发和剩余油预测而言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1877969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802273.1
申请日:2024-06-20
申请人: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8/24 , E21B49/00 , G06F18/213 , G06F30/20 , G06F111/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定量分类与评价方法,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综合分类方法;步骤2,分析不同类型潜山储层的动态响应特征;步骤3,建立双重介质三维地质模型,确定潜山储层初始渗透率分布场;步骤4,建立双重介质油藏数值模拟模型,通过生产动态拟合,不断更新潜山储层渗透率分布场;步骤5,通过反复步骤3、步骤4,不断迭代双重介质地质模型与油藏数值模拟模型拟合渗透率分布场,直至生产动态拟合吻合程度达90%以上;步骤6,从双重介质三维地质模型中输出潜山储层渗透率分布场,总结潜山储层分布规律。本发明能够更好地反映裂缝储层发育特征,提高碳酸盐岩潜山储层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90602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630380.6
申请日:2023-05-31
申请人: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历史注采数据的裂缝性油藏渗吸产量计算方法,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收集目标油田地质油藏参数,划分计算时间步,整理各时间步的注采历史数据;步骤2,计算裂缝系统平均含水饱和度;步骤3,计算裂缝系统、基质系统存水量;步骤4,计算基质系统、裂缝系统累产油量、日产油量;步骤5,计算基质系统、裂缝系统采出程度;步骤6,基于步骤4、步骤5的计算结果,进行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快速计算裂缝性油藏渗吸产量与采出程度,为制定裂缝性油藏开发技术政策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提高了裂缝性油田开发效果,适用于裂缝性注水开发油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