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993566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10381483.9
申请日:2015-07-0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2J7/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体足部机械能发电装置。使用本发明能够充分吸收人体踩踏的能量,并将其有效转化为电能,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本发明采用了液压囊加水平放置的软管的结构将人体足部运动时产生的垂直动量转变为液体的水平动量,对人行走起到缓冲作用,并且利于吸收;并采用双转子结构发电机,将液体的流动转换为磁体组和线圈组的相互转动,双转子结构使得无论流体流向如何,磁体组和线圈组都是按相反的方向运动,线圈内的磁通急剧变化,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本发明中的机械结构工作过程中运动部件之间不存在摩擦,转动的叶轮处于液体之中,摩擦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06321377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779851.X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F03G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体足部机械能发电装置,包括基座、能量处理模块、小型发电机、挡板、变速箱、辅助施压磁铁、传动杆、施压块、承压装置外壳、施压磁铁、承压磁铁、发电机输出接线柱;辅助施压磁铁和施压磁铁固定在施压块的上下槽中,基座中对应施压磁铁的位置固定有承压磁铁,施压块卡接在承压装置外壳的空腔内,承压装置外壳卡接在基座的凹槽中;传动杆穿过施压块与变速箱的传动轴套接,小型发电机产生电能通过发电机输出接线柱输出,发电机输出接线柱通过导线与能量处理模块连接,能量处理模块由档板封装在基座的空腔里,电能由挡板上的能量输出接口输出。本装置结构可靠,体积小,效率高,能够将人体行走时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153008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440112.8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视觉的旋翼无人机三维目标定位方法,利用搭载在无人机上的单一摄像机拍摄目标图像,并将图像回传到地面站;选择具有明显特征的标志物,并进行视觉识别;然后对该标志物进行多点图像测量,基于双目视觉模型和相关数据处理方法计算无人机相对于目标所在地形的高度,获得相对高度后,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航向偏差;接下来,操作人员可选择摄像机视野里的任一静止或运动目标,实现目标的三维精确定位。本发明在同一次的飞行任务进行,飞行前段计算航向偏差和相对高度,飞行后段进行三维精确定位;本发明不依赖数字地形高程图或气压计,仅采用视觉测量方法确定相对高度,有效节约成本,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目标的三维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05634204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074339.5
申请日:2016-02-0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7/183 , A43B3/0015 , H02K7/18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体足部机械能发电装置包括磁铁组、气压囊、电机外壳、过滤网、软管、支架、电机、叶轮、能量处理模块;磁铁组按照同极相对方式粘贴固定在气压囊的对称两端面,所述气压囊与电机外壳的小径端口通过软管连接,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外壳的内部,并固定于支架上,叶轮安装在电机的轴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口与能量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口通过导线对应连接,所述能量处理模块设有USB端口,能量处理模块输出的电流进行整流后存储,并通过USB端口稳压输出。该发明不仅能够将机械能转换电能,解决了气囊易损坏的难题,还充分吸收人体踩压的能量,并将其有效转化为电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743478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310752154.1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柔性太阳能电池的球形探测器。使用本发明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存储以实现系统的自供电,并可在野外环境下完成声光探测的功能。其中,本发明采用柔性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供电,实现了探测器的自供电,并且利用柔性太阳能电池板弹性强的特点,采用球形柔性太阳能电池板包裹传感器,从而最大效率地利用太阳能;同时,在矩形框架两端分别设有电机,通过左右电机分别带动左右半球运动,当左右电机差分驱动时,球形探测器可以走动,实现探测器的探测的自主性、灵活性。本发明可用于有太阳光的室外或光线充足比较空旷的室内,并能应用于昼夜温差较大的场合,功耗低,灵敏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532439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64722.8
申请日:2013-10-0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2N11/00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对偶型的温差发电装置,能够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自动实现两套对偶型的发电装置之间的相互切换,时刻保证本装置处于发电状态,可以为各种低功耗的用电设备供电。该装置由电能的产生装置和系统控制板两部分组成;电能的产生装置实现温度检测、热能的收集以及热电能量的转换;系统控制板实现对电能的产生装置进行控制,系统控制板包括系统控制器、切换装置、稳压部件、储能部件;电能的产生装置包括导热介质、集热部件、温差发电片、固定支撑部件、散热部件、温度传感器1、温度传感器2。
-
公开(公告)号:CN204105191U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20221671.6
申请日:2014-04-3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差发电水壶。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在野外等恶劣环境下烧水时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应急电源。本实用新型的温差发电水壶包括水壶内胆、水壶外壁、水壶底座、温差发电片、散热部件、稳压储能与控制模块和USB接口,可以实现在烧水的同时进行发电,并辅以稳压及储能装置对产生的能量进行有效的存储及变换。本装置采用的结构较为简单,通过发电水壶底座的形状设计,可以使温差发电片的热端具有较为均匀的温度分布,同时由于采用散热装置,增加了加热时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加热速度,而且采用了一些指示和保护装置,提高了本装置的安全性,同时本装置在工艺上易于实现,适用范围广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