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5478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744440.1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轴承与应力发光材料结合的应力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和喷涂组件,底板上设置有套筒,套筒内滑动卡设有滑杆,喷涂组件包括滑杆顶端连接的连接架,连接架底端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底端转动卡设有转板,转板和固定板间通过转向组件连接,转板上转动卡设有卡环,卡环一侧通过连接块连接有导向环,导向环上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滑动卡设有移动架,移动架一端同轴连接有电机,移动架上设置有多组喷涂口。本发明中设置的喷涂组件可配合转向组件和控制组件对轴承进行应力发光材料的喷涂,选择轴承需要进行应力监测的位置,由喷涂口对轴承一侧进行喷涂,完成喷涂后,感光罩即可对轴承侧面的材料进行发光监测,从而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821962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1910233181.5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南宁桂电电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21D26/051 , B21D26/049 , B21D26/047 , B21D26/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复合成形装置,包括顶板、置液容器、冲压模具、行程单元和进给单元,顶板的两端具有立臂,立臂的底端的相对侧具有自下而上先向外倾斜再竖直的结构;行程单元位于顶板的下方,用于驱动上模具向下运动;进给单元放置在置液容器的两侧孔上,在立臂作用下进行阶段式的轴向进给以实现双层管的预成形。本发明通过阶段式的轴向进给方式,实现内管的预成形,使得双层管间的间隙得以减小,能保证成形良好,并能以此探究管材预成形对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的影响规律;通过设置特定的行程单元,可调整冲压下压速度,并可探究径向冲击速度对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的影响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09925728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084195.5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重力势能驱动能沿双8字路径行走的无碳小车,包括底板、后轮、转向机构、动力传动机构、立柱以及重物,动力传动机构将势能转换成机械能并传递给转向机构,总体结构与现有公开的无碳小车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动力传动机构上的不完全齿轮、凸盘与转向机构上的完全齿轮以及凹块构成一个不完全齿轮机构,该机构的不完全齿轮的分度圆大于完全齿轮的分度圆,完全齿轮与不完全齿轮的模数和有效齿数相等。在凸盘和凹块配合齿轮转动下,使得小车能够实现双8字行走轨迹。该方案结构巧妙,稳定性好,便于组装和检修,为无碳小车转向以及具有周期性轨迹运行的机械运动需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9821960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233174.5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21D26/049 , B21D26/047 , B21D26/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复合成形装置,包括有压力机的上工作台和下工作台以及置液容器和进给单元,进给单元包括有缸筒、活塞杆和密封堵头,置液容器内安装有下模具,上工作台下方中间安装有上模具,进给单元安装在置液容器的两侧的侧孔上,上模具两侧均设有安装在上工作台两端的内斜滑块和外斜滑块,内斜滑块位于所述外斜滑块的内侧,且内斜滑位于缸筒上方并与缸筒上的凸台相配合以实现缸筒的水平运动,外斜滑块位于活塞杆的上方并与活塞杆配合以实现活塞杆的水平运动。本发明无需专用的内压力源,成形效率高,可实现均匀的成形,有效避免薄壁管易弯折、压扁、破裂等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7425497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353120.3
申请日:2017-05-1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2G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G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输电线可越障式防冰除冰机器人,包括底板、除冰装置、可越障行走装置、脱水装置、防冰装置、控制系统和传感响应系统,在底板上设有感应空气温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控制系统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的感应结果来控制机器人沿着输电线行走并对输电线进行相应的处理;在底板的端部设有感应障碍物的障碍传感器,传感响应系统通过障碍传感器的感应结果来控制机器人越障。该机器人中的行走轮为一组大啮合紧固轮和小啮合紧固轮,两者夹住输电线上下位置来行走,其与输电线的啮合力较大,避免打滑现象的发生,行进可靠;并且在越障的时候采用旋转与上下升降相结合的方式,保证顺利越障。
-
公开(公告)号:CN105470901B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510943293.1
申请日:2015-12-16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外架空输电线路除冰机器人,其机身顶部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形状,整个机身为可拆分的上下两部分,内部传动机构处于机身下部分内部,内部传动机构与电路板一起置于内部结构抽屉中,机身下部分还设置抽屉式电池盒,机身下部分内部还设置用于将内部结构抽屉和抽屉式电池盒弹出的弹出机构和将塞入的内部结构抽屉和抽屉式电池盒固定的锁紧机构,机身顶部的便于越障行走机构和除冰结构移动的滑动槽设置封闭件。本发明的除冰机器人结构紧凑、牢固,外部机构简单光滑,中间高两边低机身顶部有助于冰雪的滑落,封闭作用好,可以防止冰渣、冰水或雨雪进入机身,因而可以提高恶劣条件下工作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785604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510174630.5
申请日:2015-04-14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21D26/051 , B21D26/047
Abstract: 本发明的金属薄壁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装置,包括位于压力机下模座上的由定位模架与安装在定位模架内的下模具构成的模架装置,其定位模架包括滑动机构、下模架和上模架;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座、水平滑块、水平导柱和丝杆,丝杆的非螺纹段穿出下模架两端之外,与丝杆驱动机构传动配合,上模架安置在下模架上,成储液容器形状,下模具安置在储液容器的底部,水平滑块上的水平导柱穿过上模架的两端而与待加工的金属薄壁双层管轴线同轴,用于密封住双层管内管里面的液体。利用本发明的胀形装置进行金属薄壁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简便易行,液压胀形效率高,质量有可靠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4226776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488626.1
申请日:2014-09-23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21D26/033 , B21D26/0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胀形系统。该系统包括上工作台和下工作台。上工作台下方中间安装有上模具,上模具两侧有固定于上工作台两端的斜滑块。下工作台上方固定有定位模架,定位模架中间设置有置液容器,置液容器侧面设置有侧门,置液容器内有用来轴向安装金属薄壁管的下模具,下模具两侧有用来顶住金属薄壁管两端管口的水平导柱。水平导柱外端设置有防转动滑块、直线轴承、复位弹簧。本系统无需专门的内压力源,简便易行,液压胀形效率高。冲击胀形过程中,可实现金属薄壁管的自动轴向补料,防止金属薄壁管的局部减薄。为成形不同形状的金属薄壁管形状,只需更换上下模具即可实现,操作简便,结构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736810B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310730794.2
申请日:2013-12-2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21D26/033 , B21D26/047 , B21D26/041
Abstract: 本发明为金属薄壁管冲击液压胀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供液螺栓两端的中心盲孔底端经径向孔与外壁连通。供液螺栓穿过金属薄壁管、两端均伸出,密封塞套于供液螺栓两端塞入金属薄壁管管口。定位盖中心阶梯孔的大孔套在金属薄壁管管口,供液螺栓从小孔伸出,螺母旋入供液螺栓两端,定位盖挤压密封塞贴合金属薄壁管和供液螺栓。供液螺栓一端经控制阀接L形管,另一端经另一控制阀密封连接液体容器。模架的上下模板各固定上下模具,金属薄壁管置于上下模具之间。使用方法为左右控制阀打开,液体容器中灌注、使金属薄壁管内充满液体,关闭控制阀,压力机冲压头下行,上下模具闭合,实现液压胀形。本发明简便易行,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882839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22417.7
申请日:2015-05-04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2G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G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电线除冰机器人的越障机构,包括前后三套独立运行的由升降装置和转动装置构成的越障装置,升降装置安置在转动装置的转盘上,转动装置的转盘与安置在固定板上的转动电机连接,实现转盘的转动;所述升降装置顶部设置用于夹持输电线并可在输电线上滚动行走的滑轮,滑轮安置在伸缩立柱上,随伸缩立柱上升或下降,伸缩立柱与丝杆配合,丝杆通过联轴器与升降电机连接。该越障机构在实施越障时,升降装置的上下直线滑动和转动装置的转动是独立进行的,且互相协调和配合,通过上下直线滑动在高度上使滑轮离开输电线,通过转动在平面上绕过障碍,使得控制部分相对于其它现有的越障机构较为简单,更具有可行性和易操作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