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65645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55889.2
申请日:2019-06-25
申请人: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H01M4/36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 B82Y4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基碳纳米片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制备方法为:将油溶性铁前驱体、硫助剂和沥青按一定质量比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搅拌热处理后,减压蒸馏得到纳米铁硫化物均匀分散的沥青混合物;将上述沥青混合物和氯化钠模板剂进行球磨混合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炭化处理,冷却后用去离子水洗涤氯化钠模板剂,过滤真空干燥制得沥青基碳纳米片复合材料。本发明合成步骤简单易行,原料价格低廉,氯化钠模板剂循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所得碳纳米片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比容量和较好倍率及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817915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047221.7
申请日:2019-01-18
申请人: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1M4/36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铁化合物/中间相碳微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该复合材料中,纳米铁化合物均匀分散覆载或内嵌于中间相碳微球,且纳米铁化合物质量分数为0.1%-10%。制备方法为:将油溶性铁前驱体和硫助剂均匀分散于沥青中,在合适温度、压力、惰性气氛保护的条件下进行热聚合反应,产物分离后获得复合材料前驱体,进一步炭化制得纳米铁化合物/中间相碳微球复合材料。本发明优点在于油溶性铁前驱体原位形成均匀分散的纳米颗粒,促使形成优质的中间相碳微球复合材料,且可调控产品收率和粒径。本发明复合材料制得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3152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848373.8
申请日:2024-06-27
申请人: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D01F9/145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中间相沥青碳纤维的预氧化方法,将中间相沥青熔纺所得到的碳纤维原丝,首先采用液相氧化剂对纤维氧化处理后,接着进行升温气体氧化并施加拉伸张力,获得预氧化纤维;将预氧化纤维经过炭化后,得到中间相沥青碳纤维。本发明工艺操作步骤简单,预氧化效果好。二次预氧化过程中,在拉伸作用下由氧化交联表层产生的挤压应力,促使了碳微晶微流动和重排,优化了碳微晶结构和取向度,有效的提升了碳纤维的力学性能。所得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表现优异。经过本发明方法处理的中间相沥青碳纤维拉伸强度最高提升到原来的2倍。
-
公开(公告)号:CN11619945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0040878.7
申请日:2023-01-13
申请人: 郑州大学 ,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属于道路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常温固化高性能复合沥青冷拌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常温固化高性能复合沥青冷拌料主要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基质沥青60‑70份、稀释剂5‑15份、生物油有机硅改性环氧‑酚醛树脂预聚物10‑20份、相容剂2‑4份、固化剂1‑4份、集料1000份和抗车辙剂3‑4份;其中,生物油有机硅改性环氧‑酚醛树脂预聚物由生物油、有机硅树脂、环氧氯丙烷、40%的甲醛溶液、苯酚、无水甲醇、甲基二乙醇胺和三苯基膦聚合而成。该常温固化高性能复合沥青冷拌料可常温拌和、摊铺,马歇尔稳定度最高为9.5kN,残留稳定度最大为95%。
-
公开(公告)号:CN115321512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94680.8
申请日:2022-08-18
申请人: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 榆林学院
IPC分类号: C01B32/05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煤沥青制备的各向同性炭微球及其方法,属于球形炭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目前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复杂,耗时长成本较高,同时炭微球粒径大、收率低的技术问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萃取剂液相分离煤沥青,所得不溶物进行干燥,获得煤沥青重组分;将沥青重组分与分散剂混合,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搅拌热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离心分离获得沉积物;将沉积物由洗涤剂分离、干燥,获得沥青基炭微球前驱体,随后进行预氧化、炭化,获得各向同性炭微球。本发明通过调控制备工艺,炭微球平均粒径可控制在1‑5µm,收率可达到26.5wt%。并且热聚合时间短,低于现有工艺,仅需5‑30min就可完成沥青微球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515989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992953.5
申请日:2022-08-18
申请人: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 河南九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冷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沥青路面材料的技术领域,用以解决冷拌沥青混合料早期固化强度差的技术问题。冷拌沥青混合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5‑10份冷拌沥青液、1‑5份固化剂和100份集料;所述冷拌沥青液包括质量比例为100:(10‑40)的基质沥青和反应型冷拌稀释剂;所述反应型冷拌稀释剂由环氧活性稀释剂与氨基酸反应合成。本发明还公开了冷拌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可通过反应型冷拌稀释剂调控固化过程,提升冷拌沥青混合料的早期固化强度,可应用路面坑槽冷补、薄面罩层及路面冷铺工程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1041610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010012581.6
申请日:2020-01-07
申请人: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聚氰胺/纤维素阻燃材料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甲醛水溶液中加入添加碱性试剂调节pH,加入三聚氰胺,进行加成、缩合反应,反应制得预聚体溶液,将预聚体溶液进行干燥,获得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粉末;(2)将步骤(1)所得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粉末和纤维素以一定质量配比,依次溶解于离子液体中,制得混合溶液;(3)将步骤(2)所得混合溶液经真空脱泡、过滤后,采用干喷‑湿法纺丝法制备阻燃纤维,或者采用流延法制备阻燃薄膜。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过程绿色环保,所得三聚氰胺/纤维素阻燃材料极限氧指数(LOI)为30~38%,受热分解时不产生有毒和腐蚀性气体,且永久阻燃。
-
公开(公告)号:CN111041610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2010012581.6
申请日:2020-01-07
申请人: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聚氰胺/纤维素阻燃材料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甲醛水溶液中加入添加碱性试剂调节pH,加入三聚氰胺,进行加成、缩合反应,反应制得预聚体溶液,将预聚体溶液进行干燥,获得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粉末;(2)将步骤(1)所得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粉末和纤维素以一定质量配比,依次溶解于离子液体中,制得混合溶液;(3)将步骤(2)所得混合溶液经真空脱泡、过滤后,采用干喷-湿法纺丝法制备阻燃纤维,或者采用流延法制备阻燃薄膜。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过程绿色环保,所得三聚氰胺/纤维素阻燃材料极限氧指数(LOI)为30~38%,受热分解时不产生有毒和腐蚀性气体,且永久阻燃。
-
公开(公告)号:CN110423192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747197.8
申请日:2019-08-14
申请人: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7C51/42 , C07C51/41 , C07C51/43 , C07C51/47 , C07C53/10 , C07C231/24 , C07C233/05 , B01D61/4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纶DMAC/醋酸有机废液的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NaOH溶液中和DMAC/醋酸废液中的醋酸,蒸馏回收DMAC的同时得到粗品醋酸钠粉末;2)溶解粗品醋酸钠粉末,醋酸钠溶液经预处理、电渗析或纳滤技术进行精制;3)精制醋酸钠溶液浓缩后冷却结晶,离心脱水得到结晶醋酸钠。本发明集成中和-精制-结晶的方法,实现DMAC/醋酸有机废液中DMAC的高效回收,同时对中和产物醋酸钠进行电渗析或纳滤精制和冷却结晶,得到纯度>98%的结晶醋酸钠,所得产品均满足工业使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659514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393588.6
申请日:2018-11-21
申请人: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H01M4/36 , H01M4/38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中间相炭微球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该硅碳负极材料中,纳米硅颗粒均匀包裹在中间相炭微球的表面。其制备方法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先用无机酸对中间相炭微球进行表面改性,改性后的中间相炭微球表面包裹一层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将二氧化硅包裹后的中间相炭微球与一定质量沥青混合碳化后,即得到二氧化硅/中间相炭微球/无定型碳复合材料;将二氧化硅/中间相炭微球/无定型碳复合材料与适量镁粉在500~750℃条件下反应2~7 h,经酸洗、水洗及干燥后便得到一种基于中间相炭微球的硅碳负极材料。本发明基于中间相炭微球所制备的硅碳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锂电负极特性,且原料来源丰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