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08849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711091919.6
申请日:2017-11-08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IPC: G06F30/25 , G06F30/2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坡危险度量化方法,属于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据处理的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以下过程来获得对应时刻对应阈值下的滑坡危险度:(1)将滑坡离散成多个离散粒子;(2)确定滑坡岩土体材料的力学参数;(3)确定迭代时间步长,并获得不同时刻岩土体粒子的质量、速度以及位置;(4)汇总位移大于某一设定阈值的岩土体粒子,确定滑坡危险度量化的粒子集合;(5)确定该时刻的滑坡主方向;(6)汇总识别出的粒子集合在滑坡主方向上动量的投影,汇总得到对应时刻对应阈值下的滑坡危险度,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影响滑坡发生时危险程度的多个因素,给出了定量评价滑坡发生时可能危险程度的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与加固。
-
公开(公告)号:CN111368458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209300.6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边坡安全评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开挖边坡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基坑开挖边坡的滑动土体进行垂直分块;其次,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确定每个分块下滑力、分块底部法向压力,并根据该法向压力值采用摩尔—库伦强度公式计算其抗滑力,利用下滑力与抗滑力的比值确定分块的局部失稳系数;接着,依次从局部失稳系数大于1的分块中,选择局部失稳系数最大的分块,并将其重量转移至滑动方向下一分块内,如此迭代,直至剩余分块的局部失稳系数均小于1,最后,综合这些分块的抗滑力和下滑力比值,即为考虑渐进破坏过程的滑动土体安全系数,本方法计算的安全系数合理、准确、直观,大大提高了边坡安全评价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751725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0992281.6
申请日:2019-10-18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青岛地质勘查院 , 青岛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GIS融合技术的深基坑灾害发生追溯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构建GIS+BIM灾害追溯平台;在GIS+BIM灾害追溯平台中设置地质资料模块、设计资料模块、施工资料模块和监理资料模块,每个模块中均具有能够被GIS+BIM灾害追溯平台调用的信息,在GIS+BIM灾害追溯平台中设置分析模型模块,通过GIS+BIM平台对地质资料模块、设计资料模块、施工资料模块和监理资料模块的信息进行调用,进而通过仿真计算追溯灾害原因,并将追溯的结果和分析结论形成深基坑灾害追溯报告,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排查深基坑灾害发生的原因。
-
-
公开(公告)号:CN110569609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861265.3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边坡稳定和风险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边坡失稳后粒子位移临界值的确定方法,包括设计n组粘性土边坡的坡高和坡角;对于第i组边坡,用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分析,得到安全系数Fsi和塑性区贯通带;画出塑性区贯通带的中间线,计算出有限差分法下的滑动土方量Ai;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分析第i组边坡,将得到的安全系数Fsi作为土体强度的折减系数,计算得到第i组粘性土边坡失稳后的粒子位移文件和边坡位移云图;计算第i组粘性土边坡失稳后的粒子位移临界值d*i;令i=i+1,且1≤i≤n,重复步骤2~步骤5,得到所有坡高、坡角相对应的粒子位移临界值 将得到的粒子位移临界值 与其对应的坡高h、坡角α制作成实用表格,供边坡风险分析用。本发明使得临界值的获得快捷、有效。
-
-
公开(公告)号:CN108035339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405930.5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构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在地基基础工程中采用的内壁不规则敞口管桩及其制备方法,其内部为中空结构,外径相同,内径相异,敞口管桩内设有预应力钢筋骨架,网状式结构的预应力钢筋骨架由钢冒、预应力钢筋、钢筋网组成,圆槽型结构的钢冒设置在预应力钢筋的两端,钢冒的圆槽型向内侧设置,预应力钢筋成弧形排列,钢筋网环绕在预应力钢筋外侧;其结构新颖,稳定牢固,提高管桩强度,管桩更易入地,不易破坏,而且制备时使用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不仅增加管桩的强度,还能控制管桩的内壁厚度,避免管桩内部出现裂纹或者空隙,提高生产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829438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1146495.9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薄软弱夹层控制的边坡失效模式构建方法,属于边坡稳定分析与评价技术领域。本发明在正交试验设计的基础上确定滑出点、滑入点,然后根据边坡坡面线、基岩线确定失效模式纵坐标的上下限,在此基础上,将软弱夹层厚度放大数倍,动态调整失效模式纵坐标的上下限,最后将生成的纵坐标映射至真实软弱层厚度时的失效模式,最终得到软弱夹层控制的边坡失效模式,本发明得到的边坡失效模式与软弱夹层匹配良好,可以更好的实现边坡失效模式自动构建,从而准确的提前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对稳定性程度较低的边坡进行治理与加固从而避免滑坡灾害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7526920A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10590471.6
申请日:2017-07-19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地表下沉动态过程与覆岩离层发展对应关系分析方法,在模型覆岩剖面黏贴测点的测量获得离层由起裂、扩展到闭合的时间过程及其离层长、宽的量化发展指标;在模型地表上安设下沉测点,与离层同时刻测量地表下沉从零逐步发展到最大值的全过程数据;由模型试验得出时间进度表,展列地表下沉动态增长数据与覆岩离层动态发展数据,统计分析二者的对应关系,找到地表下沉的初始期、活跃期和衰退期与离层的起裂、发展和闭合时间点的对应关系,从新提出并划分离层时间节点和发展各个阶段。通过在使用物理模型和数字模型时间接的得出数据,可以将覆岩离层破断的特点更鲜明的体现出来。
-
公开(公告)号:CN105804073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188069.0
申请日:2016-03-29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IPC: E02D5/7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5/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层边坡锚杆支护长度设计方法,属于边坡或斜坡的稳定技术领域。其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本发明步骤包括:基于现场勘探确定边坡的分层情况;以相同间隔将原有分层细化为一定数量的小分层;利用均匀随机数产生可行的滑动圆弧区域;利用极限平衡方法中简化Bishop法计算其安全系数和可靠性指标值;危险滑动面的获取;计算每个危险滑动面的失效样本Ni与所有失效样本之和的比值;根据比值的高低进行排序,结合危险滑动面的具体位置与锚杆角度确定支护长度。本发明通过量化各危险滑动面在滑坡风险中的比重,进而科学合理地设计锚杆支护长度,最终实现多层边坡锚杆支护优化设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