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88559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974979.2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大断面沉管混凝土高精度分层控制浇筑方法,所述底板浇筑和所述顶板浇筑均为斜向逐层浇筑,所述墙体浇筑为水平逐层浇筑:进行底板浇筑和顶板浇筑时,以浇筑速度#imgabs0#控制泵车和/或地泵对混凝土分层进行浇筑,且控制混凝土分层的厚度#imgabs1#。本发明实施例中沉管的顶板和底板均采用斜向浇筑,以浇筑速度v控制泵车和/或地泵对混凝土分层进行浇筑,并且以厚度H控制混凝土分层的厚度,确保浇筑的下一个混凝土分层刚刚覆盖上一个混凝土分层时,上一个混凝土分层仍未初步凝结,进而避免混凝土分层之间摊铺的时间差过大,防止混凝土分层之间出现冷缝,保证大断面沉管的强度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08349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87778.7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 E02D19/02 , E02D19/04 , E02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沉管隧道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装配式止退装置及其干湿交替施工方法,装置包括:牛腿,预制于最终接头侧面;止退件,浇筑于地下连续墙处,与牛腿相对设置;止退件的顶部预留甩筋,甩筋顶部至水平面的距离L满足条件L≥H‑h+l,以在施工最终接头时使最终接头出坞安装;钢筋笼,包括连接为一体的第一笼体和第二笼体;第一笼体设置于止退件与牛腿之间,用于与浇筑混凝土形成连接地下连续墙和最终接头的传力部;第二笼体位于止退件上方,用于与浇筑混凝土形成连接止退件的止退部;第二笼体底部设有定位件,定位件与甩筋配合。本发明减少水下施工时间,简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难度,实现最终接头的快速、方便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9217529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721024.6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B28B23/02 , B28B17/00 , B28B7/00 , E02D29/073
Abstract: 一种沉管预制对拉外侧模板桁架结构,包括桁架主体和纵向连接组件,桁架主体包括主体内弦杆、主体外弦杆、主体水平腹杆和主体斜腹杆,主体内弦杆均焊接连接有两个加强肋板,加强肋板的上下两侧分别焊接连接相邻两个主体斜腹杆的内端,加强肋板与对应的一个主体水平腹杆的内端焊接连接,两个加强肋板均连接钢拉杆。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钢拉杆连接到主体内弦杆安装的加强肋板上,加强肋板连接两个主体斜腹杆以及一个主体水平腹杆,缩短了传力路径,避免腹杆受压失稳;作为钢拉杆锚点的加强肋板两侧连接腹杆,减小跨度,减小局部弯矩,采用小钢量,侧模桁架结构承担顶部桁架产生的钢筋体系转换荷载,又可以承受混凝土侧压力,达到减少钢拉杆个数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083492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87775.3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 E02D19/02 , E02D19/04 , E02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沉管隧道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组合式止退装置及其干湿交替施工方法,装置包括止退件、传力件和支撑件,止退件浇筑于地下连续墙处,与预制于最终接头的牛腿相对设置,止退件顶部至水平面的距离L满足条件L≥H‑h+l,以在施工最终接头时使最终接头出坞安装;传力件设置于止退件与牛腿之间;传力件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传力部、第二传力部和第三传力部,第一传力部用于与地下连续墙接触连接,第三传力部用于与安装在最终接头上方的钢围堰配合连接;支撑件用于连接传力件上部与地下连续墙。本发明简化了止退装置的施工工艺,降低了施工难度,实现最终接头的快速、方便施工,缩短了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19217529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721024.6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B28B23/02 , B28B17/00 , B28B7/00 , E02D29/073
Abstract: 一种沉管预制对拉外侧模板桁架结构,包括桁架主体和纵向连接组件,桁架主体包括主体内弦杆、主体外弦杆、主体水平腹杆和主体斜腹杆,主体内弦杆均焊接连接有两个加强肋板,加强肋板的上下两侧分别焊接连接相邻两个主体斜腹杆的内端,加强肋板与对应的一个主体水平腹杆的内端焊接连接,两个加强肋板均连接钢拉杆。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钢拉杆连接到主体内弦杆安装的加强肋板上,加强肋板连接两个主体斜腹杆以及一个主体水平腹杆,缩短了传力路径,避免腹杆受压失稳;作为钢拉杆锚点的加强肋板两侧连接腹杆,减小跨度,减小局部弯矩,采用小钢量,侧模桁架结构承担顶部桁架产生的钢筋体系转换荷载,又可以承受混凝土侧压力,达到减少钢拉杆个数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07903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587768.3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B63B35/28 , B63B73/10 ,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铰接横梁的内河沉管隧道施工多功能船的组装方法,属于船舶技术领域。该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两艘作业驳分别系泊停靠于码头且相对位置关系保持在设定相对位置关系范围内,调节两艘作业驳的压载水至吃水深度差值小于预设吃水偏差;吊取横梁并移动至作业驳上方,下放横梁以使铰接板插入对应设置的铰接座,调节横梁位置至粗安装位置范围内,将临时销轴穿入铰接板及其对应的铰接座;抽出临时销轴,利用横梁位置精调工装调节横梁的位置至横梁预定安装位置,将正式销轴放置于销轴顶推工装上,利用销轴顶推工装顶推正式销轴以穿入铰接板及其对应的铰接座。该组装方法能够在海上起伏不平的环境下实现横梁与两艘作业驳的铰接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891227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381175.1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河沉管跨河道运输系统系统及短距离运输方法,运输系统包括轴线干坞,轴线干坞内设置的制动绞车、出坞绞车、后端位置控制绞车,以及设置于河道对岸的牵引绞车、前端位置控制绞车、抗流绞车;运输方法包括:S1、坞内移动;S2、沉管出坞;S3、二次舾装及船管连接;S4、绞移至沉放位置;通过绞移将沉管由干坞内运输至沉放位置,在绞移过程中进行二次舾装,无需单独设置二次舾装区,运输过程中无需系泊驻位,通过改缆和换缆操作,避免了缆绳与坞门、沉放船以及河道对岸树木等障碍物的产生干扰。降低的施工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9579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381168.1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33/00 , G01M3/02 ,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干坞大断面内河沉管多管节同步检漏方法,适用于至少有三节沉管的干坞,所述第一沉管两端的系缆柱与干坞两侧墙的导缆柱通过第一缆绳连接,第一缆绳不经过第二沉管、第三沉管顶部;第二沉管的前端系缆柱与坞门一侧的系缆柱通过第二缆绳连接,后端系缆柱与干坞一侧墙的导缆柱通过第三缆绳连接,第二、第三缆绳不经过第一沉管、第三沉管顶部;第三沉管两端的系缆柱与干坞各侧墙的绞车通过第四缆绳连接,第四缆绳不经过第一沉管、第二沉管顶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小型干坞内多节沉管在检漏起浮过程中缆绳对混凝土层浇筑的干扰以及减少水下带缆操作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5498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64472.5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 E02D2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河沉管隧道最终接头预拉合系统及工艺,属于沉管隧道建设技术领域。该工艺包括管节预拉合前准备、管节牵移阶段和管节拉合阶段。管节牵移阶段包括:调整钢绞线的初始张力,千斤顶预加设定张拉力;第二组千斤顶逐级施加张拉力至E1管节略有滑移;各千斤顶退油,锚具跟进锚固,第一组千斤顶施加设定张拉力,第二组千斤顶逐级施加张拉力至E1管节开始滑移,保持第一组千斤顶施加的张拉力在20kN以内;E1管节滑移距离接近千斤顶有效行程,各千斤顶退油,锚具跟进锚固,E1管节暂停滑移。本发明提供的内河沉管隧道最终接头预拉合系统及工艺可以实现E1管节和E2管节在干坞内预拉合,确保管节准确对接,施工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58191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1072432.3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弱土层干坞支护系统及其施工工艺,属于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该软弱土层干坞支护系统施工至渗透系数不大于4.0*10‑4cm/s、且承载力不小于2200Kpa的入桩岩层,干坞支护系统包括坞墙、坞墙外围的支护坡、坞口处的钢管桩墙和钢管桩墙两端的第一道地连墙,以及第一道地连墙沿河道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道地连墙;其中,钢管桩墙与第一道地连墙的连接处设有内支撑;坞墙包括双排钻孔灌注桩和第三道地连墙,第三道地连墙施工于施工高度受限的区域。该软弱土层干坞支护系统综合考虑了施工场地地下软弱土层及施工场地上空高压线的影响,使干坞的支护结构更加灵活,提高了支护系统的适应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