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58835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63397.4
申请日:2025-02-14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有限空间大型沉管预制模板大模块转场方法,将第二预制模板横向移动至第三沉管预制区靠近第一沉管预制区的一端,倒运第一预制模板的内模台车模块,第一预制模板的顶板钢筋绑扎胎架模块移入第一沉管预制区,第一预制模板的外模台车模块拆分,顶部桁架模块倒运和顶部桁架模块吊运,顶板钢筋绑扎胎架模块倒运。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狭小空间下实现了预制模具由第一沉管预制区向第二沉管预制区的倒运,使第一沉管预制区和第二沉管预制区的管节预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行衔接,倒运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减小对第三沉管预制区管节预制的影响,模具拆分作业量小,作业效率高,并拆分时不会对其进行切割,保证了其组装后仍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5883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163397.4
申请日:2025-02-14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有限空间大型沉管预制模板大模块转场方法,将第二预制模板横向移动至第三沉管预制区靠近第一沉管预制区的一端,倒运第一预制模板的内模台车模块,第一预制模板的顶板钢筋绑扎胎架模块移入第一沉管预制区,第一预制模板的外模台车模块拆分,顶部桁架模块倒运和顶部桁架模块吊运,顶板钢筋绑扎胎架模块倒运。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狭小空间下实现了预制模具由第一沉管预制区向第二沉管预制区的倒运,使第一沉管预制区和第二沉管预制区的管节预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行衔接,倒运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减小对第三沉管预制区管节预制的影响,模具拆分作业量小,作业效率高,并拆分时不会对其进行切割,保证了其组装后仍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95793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81168.1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33/00 , G01M3/02 ,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干坞大断面内河沉管多管节同步检漏方法,适用于至少有三节沉管的干坞,所述第一沉管两端的系缆柱与干坞两侧墙的导缆柱通过第一缆绳连接,第一缆绳不经过第二沉管、第三沉管顶部;第二沉管的前端系缆柱与坞门一侧的系缆柱通过第二缆绳连接,后端系缆柱与干坞一侧墙的导缆柱通过第三缆绳连接,第二、第三缆绳不经过第一沉管、第三沉管顶部;第三沉管两端的系缆柱与干坞各侧墙的绞车通过第四缆绳连接,第四缆绳不经过第一沉管、第二沉管顶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小型干坞内多节沉管在检漏起浮过程中缆绳对混凝土层浇筑的干扰以及减少水下带缆操作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95766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381184.0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15/00 ,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狭小干坞内大断面沉管管节轴线转动方法及系统,该转动方法用于将轴线垂直于出坞轴线的沉管转动至其轴线与出坞轴线共线,包括:坞内带缆;第一角度范围内的转动;更换转动点,旋转到位后出坞;本发明缆系布置简单,转动过程中仅需一次改缆即可实现沉管转动到位,改缆后缆系布置与出坞过程的缆系布置相同,出坞时无需对已连接的缆绳进行改缆,转动控制过程简单、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投入,提高了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10225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587760.7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 E02D19/02 , E02D19/04 , E02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沉管隧道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分段式止退装置及其干湿交替施工方法,装置包括:牛腿,预制于最终接头侧面;止退组件,其顶部与最终接头顶部平齐,其底部与最终接头底部平齐;止退组件包括预埋在地下连续墙上的第一止退件和与牛腿相对设置的第二止退件,第二止退件由N,N≥2段独立的止退部组成;第一止退件上预设N个第一连接件,第二止退件上预设与第一连接件相同数量的第二连接件,每个第一连接件一一对应一个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配合形成连接体,以连接第一止退件和第二止退件。本发明减少水下施工时间,简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难度,实现最终接头的快速、方便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906674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105969.5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Q10/0631 , G06Q50/08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期优化方法,属于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领域。该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期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统计各土层厚度及土质特性,列举可行的成槽机械组合;根据地下连续墙的支护结构设计方案,规划施工区域及施工顺序;对地下连续墙进行二次设计;二次设计包括槽段拆分和接头布置,调整成槽宽度;分析并统计各成槽机械组合的工效,确定备选成槽机械组合;获得各备选成槽机械组合在不同槽段下的施工工效;分析不同成槽机械组合下的关键工序和资源投入,选定成槽机械;制定施工计划。该方法通过合理的设备选择、优化的施工规划和精确的工期控制,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同时也降低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89576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381184.0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15/00 ,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狭小干坞内大断面沉管管节轴线转动方法及系统,该转动方法用于将轴线垂直于出坞轴线的沉管转动至其轴线与出坞轴线共线,包括:坞内带缆;第一角度范围内的转动;更换转动点,旋转到位后出坞;本发明缆系布置简单,转动过程中仅需一次改缆即可实现沉管转动到位,改缆后缆系布置与出坞过程的缆系布置相同,出坞时无需对已连接的缆绳进行改缆,转动控制过程简单、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投入,提高了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0104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1072430.4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河沉管预制的干坞系统及其施工工艺,属于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该用于内河沉管预制的干坞系统包括坞底,还包括支护体系、止水体系和防洪体系;其中,支护体系包括坞墙、坞墙外围的支护坡、坞口处的钢管桩墙和钢管桩墙两端的第一道地连墙,以及第一道地连墙沿河道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道地连墙;止水体系包括止水帷幕、坞口处的防渗墙、第二道地连墙沿河道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三道地连墙;防洪体系包括临时防洪围堰、防洪墙和防洪大堤;该干坞系统通过多种结构形式的组合,为干坞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支护体系、止水体系和防洪体系,能够适应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是内河沉管隧道工程中常见的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
-
公开(公告)号:CN119388560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74971.6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有限空间大型沉管全断面预制模板拆装转场方法,将外模台车平均拆分为两个外台车部,第一外台车部平移至第二沉管预制区前侧,水平旋转第一外台车部至纵向,将第二外台车部平移至第二沉管预制区前侧,水平旋转第二外台车部至倾斜状态,纵向向后平移第二外台车部至第一外台车部后侧,第一外台车部和第二外台车部均水平旋转至横向,并将两者组装为外模台车。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预制模板拆分为多个台车模块,使台车模块能够沿着横向施工通道向第二沉管预制区平移,通过横向平移和旋转的方式,逐个将台车模块倒运到第二沉管预制区,台车模块的前后顺序在两个沉管预制区中保持一致,使台车模块能够再次组合为预制模板,倒运步骤较少,施工速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19388559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974979.2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大断面沉管混凝土高精度分层控制浇筑方法,所述底板浇筑和所述顶板浇筑均为斜向逐层浇筑,所述墙体浇筑为水平逐层浇筑:进行底板浇筑和顶板浇筑时,以浇筑速度#imgabs0#控制泵车和/或地泵对混凝土分层进行浇筑,且控制混凝土分层的厚度#imgabs1#。本发明实施例中沉管的顶板和底板均采用斜向浇筑,以浇筑速度v控制泵车和/或地泵对混凝土分层进行浇筑,并且以厚度H控制混凝土分层的厚度,确保浇筑的下一个混凝土分层刚刚覆盖上一个混凝土分层时,上一个混凝土分层仍未初步凝结,进而避免混凝土分层之间摊铺的时间差过大,防止混凝土分层之间出现冷缝,保证大断面沉管的强度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