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3969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84116.X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废旧风机叶片的基础冲刷防护装置,包括基础桩和布置在基础桩上游的消能桩群。所述消能桩群至所述基础桩的最佳距离S=2D,D为基础桩的直径;所述消能桩群的布置范围D0与基础桩的直径D之比为0.6~1;所述消能桩群的布置方式为圆形、正方形或等边三角形;所述消能桩群在海床面以上的高度H0与海床面的水深H之比为0.2~0.4;所述消能桩群采用多根由废旧风机叶片拆解成的长度相同但横截面形状不同的叶片柱。本发明将废旧风机叶片切割后作为基础冲刷防护,使废旧风机叶片物尽其用,降低风机叶片的回收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61095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612282.6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50/08 , G06N5/01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饱和软黏土地基土石围堰沉降后的施工决策方法,包括:步骤S1,对2种最可行的围堰加高方案构建饱和软黏土地基土石围堰沉降后的决策树;步骤S2,通过决策树建立贝叶斯网络;步骤S3,根据高潮位频率累计曲线得到近期平均高潮位概率,超过最高潮位概率;步骤S4,构建围堰稳定性分析模型及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转换为滑坡概率,得出加高围堰影响发生失稳的概率;步骤S5,计算由潮水和加高围堰造成漫堤的概率;步骤S6,计算由漫堤和失稳造成围堰失事损失的概率;步骤S7,通过贝叶斯网络计算不同加高方案围堰失事的联合概率;步骤S8,根据2种围堰加高方案对围堰失事损失程度的计算结果作出施工决策。能够有效指导土石围堰沉降后的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7557092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453590.9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E02D3/08 , E02D3/054 , E02D1/00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地层中振冲碎石桩施工控制系统,包括:信息录入模块,用于录入勘察信息、施工信息和施工判定信息;土层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施工前录入的勘察信息,由深度方向依次判定当前施工所属土层;终孔标准判定模块,用于根据施工前录入的施工判定信息,判断施工的终孔是否满足终孔标准;清孔深度判定模块,用于根据施工前录入的施工判定信息,判断施工状态中的深度是否达到清孔深度;密实标准智能控制模块,用于当前施工状态中的土层发生变化时,根据施工前录入的施工判定信息,自动调整当前土层对应的施工参数和密实标准;指令下发模块,用于根据施工前录入的施工信息,下发施工指令。具有操作便捷、系统可靠、适应性强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436164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261467.7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施工规划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软土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规划方法及规划系统,包括:获取目标施工区域的软土类型和软土的土体参数,并根据软土类型选取相应的本构模型;确定深基坑施工的影响范围,并收集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荷载参数;根据土体参数、本构模型、荷载参数构建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并通过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分析深基坑施工工序对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变形影响;基于变形影响对目标施工区域深基坑施工工序进行调整,确定变形控制最优施工方案;本发明通过分析每个施工工序的方式,了解每个施工工序产生的变形控制值,为深基坑提供最优的变形控制施工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653715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718708.X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3/054 , G06Q10/0639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冲施工过程中地层感知及施工决策方法,包括:步骤S1,梳理勘察资料,初步判断场地内的土层分布,确定振冲范围内的土层类型和土力学参数指标;步骤S2,根据设计文件确定地基加固的深度要求;步骤S3,开启振冲器,待振冲器稳定后,记录空载电流I0;步骤S4,启动吊机,通过振冲器水平振动和高压水流冲击在土层中造孔,振冲器入土,造孔过程振冲施工系统同步记录施工电流I,判断电流变化趋势,自动生成电流相对比曲线;步骤S5,由电流相对比判断土层分界面,当振冲器穿越被加固土层后,继续施工到设计要求的加固深度,停止施工并开始清孔。解决了现有振冲施工加固深度不准确,地层探查不明确的问题,能够有效指导振冲加固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5506351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275053.5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自升式平台船法向喷射型冲桩口结构,包括桩靴,所述桩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各设置多组冲桩口组件;所述冲桩口组件包括喷射管,所述喷射管上端连接固定法兰,所述喷射管外侧壁连接通舱护管,所述通舱护管外侧壁连接在所述桩靴开设的通孔内,所述喷射管的下端位于所述桩靴下侧,所述喷射管下端设置喷射组件,所述喷射管下端连接防护罩组件。在于克服现有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海上自升式平台船法向喷射型冲桩口结构,通过转化主喷射流为四周喷射的方式,更容易破坏土体与桩靴间的固结而产生的吸附力,同时还能降低冲桩口堵塞风险,适用于深海复杂地质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5045274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736260.X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桁架式桩腿自升式平台船的桩靴,包括桩靴本体。桩靴本体包括一体结构的靴面、靴身、靴底和靴顶;靴面的外形为圆台形;靴身的外形为圆柱形,该靴身的顶端与靴面的底端连接;靴底的外形为倒圆台形或倒圆锥形,该靴底的顶端与靴身的底端连接;靴顶包括连接成一体的靴顶下部和靴顶上部;靴顶下部的外形为圆柱形,且靴顶下部的直径与靴面的顶端直径相同,靴顶下部的底端与靴面的顶端连接;靴顶上部的外形为圆台形,且靴顶上部的底端直径与靴顶下部的直径相同;桁架式桩腿的四根主弦管的底端均布地固定在靴面上。本发明既能减小桩靴的入土阻力,又能减少海底土对桩靴的阻力影响,有利于桩靴快速拔出。
-
公开(公告)号:CN112033775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915836.X
申请日:2020-09-03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三轴试验用挤密砂桩复合土体的制样装置,包括钻孔单元和击实单元。所述钻孔单元包括平台组件、滑块组件和钻具,其中,所述平台组件包括一块平台板、四条支撑腿和两根立柱;所述滑块组件包括一个滑块和一根转轴;所述钻具包括一个扳手钻夹头和一根麻花钻。所述击实单元包括一滑竿、重力滑块、定位器和击实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动三轴试验用挤密砂桩复合土体的制样方法。本发明解决了动三轴试验中手工钻孔制备复合砂土试样中打孔倾斜、砂桩不均匀以及制样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018506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250809.X
申请日:2014-06-06
Applicant: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三航局工程船舶有限公司
IPC: E02D1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挤密砂桩成桩过程动态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与桩管连接,包括:与动态光纤光栅解调仪连接的光纤光栅土压力传感器和多组光纤光栅应变计,与振动及动态信号采集分析仪连接的两组加速度传感器。光纤光栅土压力传感器、光纤光栅应变计、加速度传感器的线缆外均设置有线缆保护结构。光纤光栅土压力传感器固定装设于桩管的端板上;各组光纤光栅应变计沿桩管从上至下分布,固定装设于桩管的外侧壁上;两组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装设于靠近桩管的桩顶和桩底的外侧壁上。本发明提供的水下挤密砂桩成桩过程动态测试装置不易受环境条件、结构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并能够保证测试精度,更适于水下挤密砂桩成桩过程动态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2191775A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1010127521.5
申请日:2010-03-18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裸露基岩人造基床与挑梁相结合的稳桩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人造基床的结构设计;(2)人造基床抛投及成型;(3)钢套筒沉放;(4)群桩的稳桩施工。通过对几种稳桩技术进行比较,经设计计算,并利用单桩稳定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人造基床技术的适用性,同时针对工程进行了人造基床的设计和施工,成功解决了离岸深水浅覆盖层条件下的稳桩问题以及码头前沿水深受限制的问题。另外,通过对码头前排桩采用挑梁稳桩的施工工艺,从而尽量减少人造基床对码头前沿水深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