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3670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451302.7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盐城供电分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压直挂式储能系统容量利用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判定系统充放电状态;步骤(2):确定相内各簇上下限短板电池电压;步骤(3):计算各簇上下限短板电池电压平均值;步骤(4):确定三相上下限短板电池平均电压;步骤(5):计算各相上下限短板电池电压平均值;步骤(6):计算相内各簇调制波修正量;步骤(7):计算出相间调制波修正量;步骤(8):计算出系统所有簇的调制波修正量。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压直挂式储能系统容量利用率控制方法,提高了储能系统有效利用率、适应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809969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0869027.4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P21/18 , H02P21/32 , H02P21/34 , H02P25/02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同步电机转子位置评估方法和装置,先确定定子绕组的电压中感应信号的频率,然后确定锁相环中滑动平均滤波模块的输入信号,最后评估同步电机转子的位置,通过滑动平均滤波模块提高了同步电机转子位置的精度。本申请充分利用励磁绕组中已有的励磁绕组的电压,并通过对励磁绕组的电压进行傅里叶分解,得到励磁绕组的电压中交流信号的频率,进而得到与励磁绕组的电压中交流信号的频率相等的定子绕组的电压中感应信号的频率,无需增加辅助设备和注入额外信号,成本较低。而且能够提高静止变频器的启动成功率,为静止变频器在全功率变速运行、重载启动和低速抗负载扰动能力提升打下良好基础,且提高了同步电机的运行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97716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447044.9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矿企业电动轨道机车系统的控制方法,属于轨道交通运输技术领域。所述电动轨道机车系统包括:电池系统、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电池系统包括蓄电池组和BMS管理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若干电机单元,所述电机单元包括电机驱动器和电机;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整车控制系统、高压电源分配箱、辅助电源、制动系统和辅助装置;本发明由整车控制系统下发指令,机车电机驱动器采用独立控制策略,当某路电机驱动器或电机存在异常,通过整车控制系统切除该路动力系统,整车控制器均匀分配转矩给其他电机,机车继续运行,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103962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283774.1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光储系统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当前时刻并网点的电压和可移动式光储系统接入点的电压;当所述并网点电压进入设定的补偿区间时,基于当前时刻并网点的电压和光储系统接入点的电压确定下一时刻光储系统的视在功率输出值;基于所述视在功率输出值与光储系统最大容量的关系确定对光储系统的控制策略,以及所述控制策略下光储系统的输出功率。本发明能够根据并网点电压偏差大小,当进入设定的补偿区间时结合光储系统自身功率输出能力,根据下一时刻光储系统的视在功率输出值不断调整光储系统的输出功率,实现对并网点电压的主动支撑,提高配电网末端供电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231563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121083.X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盐城供电分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分院
Inventor: 胡桂荣 , 唐华 , 姚康宁 , 程士东 , 李檀 , 周晔 , 张强 , 吴伟 , 朱俊铭 , 陈丽丽 , 刘冬 , 吴雨 , 马晶晶 , 刘娇娇 , 李浩源 , 李官军 , 韩桂刚 , 陶以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具体为一种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功率控制参数设计方法,其实施步骤为:S1,建立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功率环输入信号数学模型;S2,建立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功率环输出信号数学模型;S3,根据输入信号模型和输出信号模型,建立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功率特性与控制参数变化量化关系;S4,建立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储能单元蓄积能量与功率特性的量化关系;S5,分析储能单元的能量变化动态过程和稳态过程,采用阶跃响应法进行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功率控制参数设计。本发明提供一种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功率控制参数设计方法,能够适用于电力电子变流器运行场合,特别是实现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功率控制参数寻优,从而提高变流器的控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12569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009502.0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飞轮并网电压频率主动支撑测试系统、方法、设备和介质,属于飞轮储能技术领域,系统包括:采样模块、仿真服务器、电网模拟器、飞轮功率控制器和飞轮本体;仿真服务器,用于获取区域电网模型的模拟量信号;对区域电网模型的模拟量信号进行更新,将更新后的模拟量信号发送至所述电网模拟器;电网模拟器,用于根据更新后的模拟量信号生成更新后的实际输出信号,将更新后的实际输出信号发送至飞轮功率控制器;飞轮功率控制器,用于基于更新后的实际输出信号,向飞轮本体发送控制信号,测试飞轮本体在电网波动时对电网的主动支撑能力。这样,能够大大节约测试成本,减少开发调试过程中开关管损坏、硬件回路损毁等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10909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0993995.X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重力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重力储能系统包括第一重力储能装置、第一电机、变频器、多个第二重力储能装置和多个第二电机。第一重力储能装置与第一电机连接,第一电机还与变频器连接;多个第二重力储能装置与多个第二电机一一对应地连接,变频器和多个第二电机均与电网连接。本申请中变频器可以将通过调节第一电机的电压和频率调节第一电机的转速,结合第一电机、变频器和第二电机,可以实现整个重力储能系统输出的电功率的精确控制,进一步提高重力储能系统的频率支撑能力。本申请解决了多个第二电机共同出力造成的能量损耗问题,进一步提高了重力储能系统的能效。
-
公开(公告)号:CN11910901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039417.9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申请提供了一种构网型不平衡故障低压穿越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采集电网并网点处不平衡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所述并网点处并联有跟网型变流器和构网型变流器;使用正负序分离法,将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转化为三组平衡分量;基于所述三相平衡分量消除所述三相电流中的谐波;基于所述三组平衡分量,利用构网型变流器生成参考电压;使用虚拟阻抗限流算法,对参考电压进行虚拟阻抗得到实际期望输出电压;基于所述实际期望输出电压,抑制短路故障引起的过流;基于跟网型变流器和构网型变流器,在电网发生低压穿越时,利用跟网型变流器进行无功补偿,完成所述电网的低压穿越抑制。可以控制并网系统产生电流谐波、短路故障引起的过流、低压穿越。
-
公开(公告)号:CN118646039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116995.8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运行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跟/构网混合型储能电站主动支撑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基于并网点频率变化率确定跟/构网混合型储能电站响应并网点频率变化率功率需求;基于并网点频率偏差确定跟/构网混合型储能电站响应并网点频率偏差功率需求;基于所述跟/构网混合型储能电站响应并网点频率变化率功率需求和响应并网点频率偏差功率需求控制跟/构网混合型储能电站中构网型储能与跟网型储能协同配合对电网进行主动支撑。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升新能源高占比电网稳定性,降低新能源场站的弃风、弃光。
-
公开(公告)号:CN11864603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1116995.8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运行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跟/构网混合型储能电站主动支撑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基于并网点频率变化率确定跟/构网混合型储能电站响应并网点频率变化率功率需求;基于并网点频率偏差确定跟/构网混合型储能电站响应并网点频率偏差功率需求;基于所述跟/构网混合型储能电站响应并网点频率变化率功率需求和响应并网点频率偏差功率需求控制跟/构网混合型储能电站中构网型储能与跟网型储能协同配合对电网进行主动支撑。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升新能源高占比电网稳定性,降低新能源场站的弃风、弃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