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14907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1010242852.3
申请日:2010-08-0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浆砌石结构的泥石流排导槽侧墙加固方法。该方法是在排导槽侧墙底部设有L型梁式基础对排导槽侧墙基础进行加固,L型梁式基础与排导槽侧墙相连成一整体;L型梁式基础包括趾脚和薄板,趾脚位于薄板下方,趾脚的顶面与薄板底面的部分相重合,趾脚的一个侧面和薄板的一个侧面在同一个面上,且该两个侧面与排导槽侧墙的内侧面连续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充分利用L型梁式基础的防冲刷、防差异沉降等优势,分段提升侧墙的抗泥石流冲击性能、抗差异沉降的整体性,避免因侧墙局部破坏为危及整个排导槽的安全,充分保障泥石流排导槽排导功能的正常发挥,并节约工程费用和工程维护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108690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110009123.8
申请日:2011-01-17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分类号: E02B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石流沟谷生态工程泥沙拦固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在沟谷泥石流流通区至泥沙淤积区之间的泥沙输移区种植若干增加沟床粗糙度的灌丛,拦截上游输移下来的泥沙;在沟谷坡脚处、沿沟岸线种植防止流水淘蚀沟岸泥沙的护岸防淘林;在泥沙淤积区种植乔灌结合的改良防护林,增强土体抗冲能力。在应用时,要根据泥石流发生频率决定是否还配合其他土木工程措施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对泥石流沟谷泥沙输移区、沟谷坡脚和泥沙淤积区的泥沙进行有效的拦蓄、固结和改良,在减少泥沙来源的同时,对已拦蓄、堆积的泥沙进行固结和改良,增强泥沙淤积区泥沙土体的自我稳定性,提高沟谷自我控沙能力,同时改善沟谷景观。
-
公开(公告)号:CN101477206B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0910058195.4
申请日:2009-01-2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质灾害应急监测预报系统及其预报分析方法。通过在已经或预测形成的地质灾害区域内无规则均匀投放一次性雷达应答器,让它在地表上与滑坡山体或泥石流、洪水等一起移动。通过采用雷达扫描技术,直观快速监测比较雷达应答器的运行轨迹,结合地形、地貌状况进一步分析判断灾害形成的地点、时间,配合降雨量、地震等其它信息得出基本成因,灾害将要影响的地域范围和预测发生的时间段、安全撤离路线等重要信息。本发明具有标准化的产品结构,低廉的成本,快速响应下,对成因较明确,有一定预见性的、大范围的、短期突发的地质灾害预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1914907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42852.3
申请日:2010-08-0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浆砌石结构的泥石流排导槽侧墙加固方法。该方法是在排导槽侧墙底部设有L型梁式基础对排导槽侧墙基础进行加固,L型梁式基础与排导槽侧墙相连成一整体;L型梁式基础包括趾脚和薄板,趾脚位于薄板下方,趾脚的顶面与薄板底面的部分相重合,趾脚的一个侧面和薄板的一个侧面在同一个面上,且该两个侧面与排导槽侧墙的内侧面连续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充分利用L型梁式基础的防冲刷、防差异沉降等优势,分段提升侧墙的抗泥石流冲击性能、抗差异沉降的整体性,避免因侧墙局部破坏为危及整个排导槽的安全,充分保障泥石流排导槽排导功能的正常发挥,并节约工程费用和工程维护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872533A
公开(公告)日:2010-10-27
申请号:CN201010209738.0
申请日:2010-06-2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CPC分类号: Y02A90/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预制警戒雨量值实现的流域泥石流预警方法及系统。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作为预制警戒雨量值的临界雨量值无法准确定义、临界雨量计算方法应用所需数据要求高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以特征雨量值作为流域泥石流警戒雨量值的流域泥石流预警方法及系统。本方法及系统选取指定泥石流流域的相关日降雨量长期观测数据序列为基础,经计算分析,确定将日降雨量数据序列中与泥石流发生直接紧密相关的某一雨量特征值作为流域警戒雨量值用于泥石流预警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方法原理可靠、基础数据容易获取、计算指标简单、计算过程科学简便,配套系统设备简单、建设成本不高。经验正,对流域泥石流发生预测具有较高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476305B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0910058217.7
申请日:2009-01-2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分类号: E02B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梯级防冲刷齿槛群的泥石流排导槽及其应用。所述泥石流排导槽,包括束流侧墙和置于其间、与其相连、配合使用的梯级防冲刷齿槛群,所述梯级防冲刷齿槛群由若干按照一定间距、具有一定埋深的防冲刷齿槛组成;组成所述梯级防冲刷齿槛群的防冲刷齿槛在束流侧墙垂直方向上的横向长度B小于所述泥石流排导槽宽度D,且组成所述梯级防冲刷齿槛群的防冲刷齿槛在束流侧墙之间呈左右交错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在低成本下充分实现安全、顺畅排泄泥石流的目的,且能够满足流域爆发从粘性泥石流到山区洪水的宽变化流体排泄需求,同时能够充分保持沟床内水生生物的上下联系,有利于沟道生态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01851906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198162.2
申请日:2010-06-1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分类号: E02B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梯级防冲刷齿槛群的泥石流排导槽及其应用。其结构包括束流侧墙和置于其间、与其相连、配合使用的梯级防冲刷齿槛群,梯级防冲刷齿槛群由若干具有一定埋深的防冲刷齿槛组成、每两个梯级之间按一定间距分布;两个防冲刷齿槛在束流侧墙之间、相对排导槽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共同构成梯级防冲刷齿槛群的一个梯级;泥石流排导槽宽度D大于2倍防冲刷齿槛在束流侧墙垂直方向上的横向长度B。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满足稀性泥石流到山区洪水的较宽变化流体排泄需求;能充分保持沟床内水生生物的上下联系,有利于沟道生态修复;能充分保障束流侧墙的稳定性,在沟床比降较小的情况下不易出现泥石流淤积,有利于长期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15272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090881.4
申请日:2024-01-23
摘要: 本发明属于斜坡稳定性评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考虑植被正负效应的斜坡稳定性评估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植被的正负效应,构建覆被斜坡稳定性模型;覆被斜坡关键参数量化:确定不同回归周期下不同降雨历时的时序降雨矩阵序列;根据不同植被类型的截留能力以及蒸散发量量化实际到达地面的有效降雨量;确定地形湿度指数;量化植物根系作用的提供的额外根土粘聚力;确定土体和植被的自身重力荷载。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指导在具有复杂地理条件和显著植被多样性的陡峭地形区域中与地震引发的滑坡相关的防灾减灾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691084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386363.2
申请日:2023-04-12
IPC分类号: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30/28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1/0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泥石流动力过程的桥梁易损性评估方法,涉及泥石流损害监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及评估,获得泥石流强度与墩顶位移之间的定量关系,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获得的多个样本的墩顶位移统计分析得到墩顶位移概率分布函数,并结合易损性指标分级标准,得到桥墩的失效概率。易损曲线的绘制是以不同的泥石流强度依次作为自变量进行蒙特卡洛抽样绘制易损性曲线,该方法可及时掌握桥梁在不同强度的泥石流冲击下发生不同程度损坏的概率情况,以便及时做好防灾抗灾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8133578B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711425579.6
申请日:2017-12-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山洪灾害险情动态预警方法。是在流域调查与监测系统实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二维潜水波方程对山洪沿程运动进行数值模拟,在DEM栅格水平上预测山洪淹没范围与淹没深度,通过叠加承灾体数据分析出承灾体遭受危害的程度、安全疏散线路等信息,及时向流域内人群发布。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山洪灾害精细化分级监测预警方法,是通过全方位获取分析影响山洪灾害要素的监测信息,将整个山洪形成、发生、演进过程视为高度动态过程加以预测监测,通过山洪灾前预测、临灾预警、发灾预警、险情动态预警四级逐步完成山洪灾害的精细预警。与现有的一步、一指标监测预警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充分结合山洪灾害的动态性特征与规律,更为科学,减灾实务性更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