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35408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30511.9
申请日:2012-02-1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分类号: E02B7/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组装式生态型泥石流拦砂坝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拦砂坝包括坝体基础及其上的坝体主体,坝体主体包括泥石流溢流段及其两侧的坝肩;泥石流溢流段为浆砌石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坝肩由若干预制好的钢筋混凝土长方箱体纵横相连构成,长方箱体顶面开敞、其余五面封闭、内部装填土体、未被上部箱体覆盖的土体表面种植灌木或草;坝肩内外侧边坡比降相等,坝肩内侧面上设有缓冲垫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施工快速、对现场破坏较小、能较好利用沟道内现存土体材料,同时溢流段和坝肩均具备极强的抗冲击能力、工程耐久性有保障,且生态外观能减小坝体对景观的影响,尤其适用于高频泥石流沟或常流水的泥石流沟。
-
公开(公告)号:CN117513368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311525774.1
申请日:2023-11-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岩土固坡构筑体,所述构筑体包括若干组岩土部件,每组岩土部件由两个岩土结构组成;所述两个岩土结构互不相连且互为反向倾斜,两个岩土结构之间呈不接口的类V型;其中,岩土结构长度α、岩土结构宽度β、两个岩土结构构成的夹角角度γ、居于水平上方的岩土结构的尾端至另一岩土结构平面的距离δ、居于水平上方的岩土结构的尾端与另一岩土结构顶端的高度差φ与坡面角度Ω的关系,符合公式(1):Ω=9.92‑5.6α+0.872β+0.09γ‑8.74δ+30.04φ;居于水平下方的的岩土结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本发明能可实现优异的固坡效果,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工程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1782520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72992.2
申请日:2023-12-29
IPC分类号: G01N7/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碳酸盐测定仪及土壤碳酸盐测定方法,涉及土壤碳酸盐测定技术领域。土壤碳酸盐测定仪包括自动进样盘、试剂注入模组、气量模组和控制模组。自动进样盘上设有多个容纳槽。试剂注入模组用于向样品瓶注入盐酸。气量模组包括汇集装置、注射泵和U型管;汇集装置接入样品瓶,且汇集装置具有汇集通道;U型管的一端接入汇集通道,且另一端开口;注射泵抽出汇集通道中的气体。控制模组控制注射泵抽取汇集通道中的气体,控制模组还控制试剂注入模组向样品瓶中注入盐酸。本发明提供的土壤碳酸盐测定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土壤碳酸盐测定仪。本发明提供的土壤碳酸盐测定仪及土壤碳酸盐测定方法可以改善测定效率低以及测定精度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9928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594592.9
申请日:2022-05-2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坡面固土调沙的方法,属于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坡面上种植若干灌木,若干灌木组成植物篱网格,植物篱网格的单元格形状为菱形,并且菱形的其中一条对角线为第一直线,第一直线的长度方向与坡面的纵向方向平行,第一直线对应的顶角为目标角,目标角的大小根据坡面平均坡度来确定;在单元格中种植乔木和草本植物。该方法针对不同坡度下泥沙运动的特性,改变坡面上种植的植物篱网格的菱形单元格的目标角,利用植物篱调节不同坡度上的泥沙输移路径,使泥沙能够汇聚,并被植物有效地拦蓄、固结和改良,从而对坡面进行网格化泥沙调控,治理成本低,综合效益高,并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
公开(公告)号:CN107254864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1710606952.1
申请日:2017-07-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翼型消能板及含有翼型消能板的泥石流排导槽,属于泥石流防治技术领域,翼型消能板为对称双翼型结构,其迎水面为圆弧面,背水面为斜坡,圆弧面与斜坡平滑相接;排导槽则主要由翼型消能板和设置在翼型消能板之间的消能球组成;消能球设置多个,构成若干个菱形体。本发明通翼型消能板和消能球组的组合结构对急流段对泥石流进行三次消能,改变泥石流流路,影响泥石流的稳定性;同时翼型消能板、消能球的存在加大了排导槽底部的粗糙率,极大的削弱泥石流的运动动能,实现泥石流在急流段减速、消能的效果,进而减弱泥石流对槽底的冲刷破坏程度,保证排导槽的安全使用,减小后期维护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610404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1546696.2
申请日:2018-12-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石流沟谷泥砂分离与拦固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在泥石流沟谷流通区的上、中游布置若干组桩林坝,各组桩林坝的横向桩间距沿泥石流流向依次减小;在泥石流沟谷流通区的下游和堆积区布置生物工程过滤带,具体包括沿泥石流流向依次布置的乔木带、灌木带和草本带,乔木带的乔木间株距小于桩林坝的横向桩间距、同时大于灌木带的灌木间株距。桩林坝包括条形基础和设于其上的桩体结构;条形基础包括相交设置的横向条形基础和纵向条形基础,桩体结构包括桩体、横梁、纵梁和斜支撑。本发明方法采用生物工程和岩土工程相结合,利用层层过滤的原理,实现泥石流水砂分离、排水固砂,科学高效治理泥石流,减少泥石流对下游的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02108690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110009123.8
申请日:2011-01-17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分类号: E02B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石流沟谷生态工程泥沙拦固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在沟谷泥石流流通区至泥沙淤积区之间的泥沙输移区种植若干增加沟床粗糙度的灌丛,拦截上游输移下来的泥沙;在沟谷坡脚处、沿沟岸线种植防止流水淘蚀沟岸泥沙的护岸防淘林;在泥沙淤积区种植乔灌结合的改良防护林,增强土体抗冲能力。在应用时,要根据泥石流发生频率决定是否还配合其他土木工程措施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对泥石流沟谷泥沙输移区、沟谷坡脚和泥沙淤积区的泥沙进行有效的拦蓄、固结和改良,在减少泥沙来源的同时,对已拦蓄、堆积的泥沙进行固结和改良,增强泥沙淤积区泥沙土体的自我稳定性,提高沟谷自我控沙能力,同时改善沟谷景观。
-
公开(公告)号:CN102108690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110009123.8
申请日:2011-01-17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分类号: E02B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石流沟谷生态工程泥沙拦固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在沟谷泥石流流通区至泥沙淤积区之间的泥沙输移区种植若干增加沟床粗糙度的灌丛,拦截上游输移下来的泥沙;在沟谷坡脚处、沿沟岸线种植防止流水淘蚀沟岸泥沙的护岸防淘林;在泥沙淤积区种植乔灌结合的改良防护林,增强土体抗冲能力。在应用时,要根据泥石流发生频率决定是否还配合其他土木工程措施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对泥石流沟谷泥沙输移区、沟谷坡脚和泥沙淤积区的泥沙进行有效的拦蓄、固结和改良,在减少泥沙来源的同时,对已拦蓄、堆积的泥沙进行固结和改良,增强泥沙淤积区泥沙土体的自我稳定性,提高沟谷自我控沙能力,同时改善沟谷景观。
-
公开(公告)号:CN115299282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594592.9
申请日:2022-05-2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坡面固土调沙的方法,属于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坡面上种植若干灌木,若干灌木组成植物篱网格,植物篱网格的单元格形状为菱形,并且菱形的其中一条对角线为第一直线,第一直线的长度方向与坡面的纵向方向平行,第一直线对应的顶角为目标角,目标角的大小根据坡面平均坡度来确定;在单元格中种植乔木和草本植物。该方法针对不同坡度下泥沙运动的特性,改变坡面上种植的植物篱网格的菱形单元格的目标角,利用植物篱调节不同坡度上的泥沙输移路径,使泥沙能够汇聚,并被植物有效地拦蓄、固结和改良,从而对坡面进行网格化泥沙调控,治理成本低,综合效益高,并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
公开(公告)号:CN114382046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0052276.9
申请日:2022-01-1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石流灾害防治的生态‑岩土协同构筑体,所述构筑体包括若干个植物坝与若干个弧形挡墙;各植物坝与各弧形挡墙一一平行对应地设置在山体沟道不同一侧上;各弧形挡墙的弦长不小于与之对应的植物坝的长度;不同水平面上的植物坝在沟道横断面宽度方向呈错位排列,各植物坝形成的弯曲系数S为1.0‑2.0,且符合式(1)表达式,其中,b为植物坝的宽度,d为任意两个植物坝各自长度和两者之间间距的总长。本发明实现了泥石流的综合防治,实现泥石流防治的既堵亦疏,在发挥泥石流防治及时性的基础上,营造良性的立地环境,减少泥石流形成条件。本发明可以显著拦排泥石流,降低泥石流造成的损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