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39212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00147.4
申请日:2015-07-09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球菌株C3,该菌株制备步骤如下:按1%接种量吸取焦化厂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样品至苯酚的新鲜富集培养基中振荡培养;富集瓶混浊后,取一定量的培养液转接到浓度增长的苯酚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依次类推,逐级提高苯酚浓度至1000mg/L;将经过富集培养基富集后的菌体转接苯酚浓度为1000mg/L无机盐培养基中驯化;采用稀释涂布和划线的方法,在分离培养基平板上分离筛选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菌株;该菌株在LB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单菌落,淡黄半透明,边缘整齐,质地湿润,易挑起;能以苯酚、吡啶、邻甲酚为碳源,其在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能够降解1000mg/L苯酚。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以该红球菌株C3为活性组分的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496811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10968.7
申请日:2013-09-11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9/08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前置氧化联合微波深度处理煤制气废水并回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二级多步骤工艺对煤制气废水进行酸化、催化、氧化、微波处理、絮凝、沉淀等处理。特点是先用氧化剂进行预先氧化处理,将有机物先开环断链后,再进行微波催化氧化处理,将双氧水氧化与微波催化氧化的充分结合,发挥氧化反应的最大优势,将不宜一次处理到位的有机物分成两级处理,将大分子有机物进行逐级降解,最终将难降解的有机物充分分解,满足煤制气废水的回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84362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147554.2
申请日:2025-02-11
Applicant: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分公司
IPC: E02B15/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围油栏定型装置,涉及围油栏技术领域。该一种围油栏定型装置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围油栏的至少一侧;所述定型装置用于对所述围油栏进行定型。本申请具有减少围油栏出现缠绕建筑物、在水面倾覆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13197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731955.3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Xgboost算法的储层优势渗流通道预测方法,综合应用测井、地质、地震、动态等多类数据,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运用到单井优势通道解释中,将机器学习Xgboost算法融入到整体储层优势渗流通道预测中,利用该算法强大的智能、集成学习能力,拟合井上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参数与地震数据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储层优势渗流通道的智能、高效预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运用到单井优势通道解释中,拟合井上优势通道与地震数据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储层优势渗流通道的智能、高效预测,方法快速有效,符合度和可靠度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有效提高了优势渗流通道预测的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520611B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610991802.2
申请日:2016-11-08
Applicant: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2N1/20 , C02F3/34 , C12R1/05 , C12R1/01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高盐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复合生物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剂是由产碱菌Z‑1、多食鞘氨醇杆菌P‑3和耐盐活性污泥组成所述各组分菌种所占体积比例为:产碱菌Z‑1为15‑45%,多食鞘氨醇杆菌P‑3为20‑35%,耐盐活性污泥为10‑40%。本高效复合生物菌剂能将含盐量为1%~3%,COD为3200~7200mg/L的有机废水经过24~48h好氧处理,出水COD达到500mg/L以下;800~3200mg/L的有机废水经过24~36h好氧处理,出水COD达到120mg/L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6520611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91802.2
申请日:2016-11-08
Applicant: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2N1/20 , C02F3/34 , C12R1/05 , C12R1/01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高盐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复合生物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复合生物菌剂是由产碱菌Z-1、多食鞘氨醇杆菌P-3和耐盐活性污泥组成所述各组分菌种所占体积比例为:产碱菌Z-1为15-45%,多食鞘氨醇杆菌P-3为20-35%,耐盐活性污泥为10-40%。本高效复合生物菌剂能将含盐量为1%~3%,COD为3200~7200mg/L的有机废水经过24~48h好氧处理,出水COD达到500mg/L以下;800~3200mg/L的有机废水经过24~36h好氧处理,出水COD达到120mg/L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6315806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964537.9
申请日:2016-11-04
Applicant: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5236 , C02F1/5281 , C02F1/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油终端厂含聚废水的混凝方法。本发明方法:将含聚废水倒入混凝装置的圆筒中;设定长方形桨叶转速在250~700rpm范围内;0s时刻,开启数显调速搅拌电机,长方形桨叶按照设定转速搅拌含聚废水;60s时刻,迅速加入PAC溶液;90s时刻,迅速加入PAM+溶液;120s时刻,关闭数显调速搅拌电机,迅速取下圆筒并静置。圆筒静置后,圆筒内物料完成固液分离,从清液深度的一半处用移液枪吸取液体至“哈希2100N浊度仪”的样品池中,然后测量清液浊度,测定得出清夜浊度范围是7.7NTU以内,优选方案在4.5~5.5NTU范围内。本发明通过减少原油终端厂含聚废水处理装置的混凝单元的水力停留时间,从而提高原油终端厂含聚废水处理装置的负荷。
-
公开(公告)号:CN103864265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410105756.2
申请日:2014-03-20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含酚煤制气废水组合处理方法,特征包括步骤:1)利用预混和工艺,对含酚废水进行预曝气,臭氧投加量为50~100mg/L,停留时间5~10分钟。2)利用臭氧对含酚煤制气废水进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臭氧的投加量为100~200mg/L,pH8~10,停留时间10~20分钟。3)经臭氧催化氧化后的煤制气废水进入旋磁加药分离系统,投加含铝复合药剂及高分子絮凝剂等,药剂投加量分别为0.5%~5%、0.001%~0.05%,pH7.5~9,停留时间30~60分钟。4)经过旋磁加药分离系统的废水进入FT生化处理工艺,反应处理系统的停留时间为15~30小时,气水比控制在10:1~30:1,处理出水达标排放或回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449685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446135.6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芬顿氧化与生物组合工艺处理高盐高聚废水的方法,处理的高盐高聚废水为钻井废水。其特征在于工艺包括:一级化学氧化、过滤、除磷、沉降、过滤、水解、厌氧、二级化学氧化、一级好氧、二级好氧。首先,由于废水的B/C比较低,对其进行一级化学氧化法处理,提高B/C比;氧化出水过滤后,进入除磷反应池,再次沉淀过滤;除磷后的水进入水解酸化池,然后进入中间调节池,调节pH后进入厌氧反应池;厌氧出水进行二级化学氧化法处理,提高B/C比,进入好氧生化系统,进行一级接触好氧处理,二级接触好氧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1503221B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0910080728.9
申请日:2009-03-27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海生物污损功能的装置,在海水滤器的过滤网内部设置有两块超声波振板,超声波振板的发声面分别面向于所述海水滤器的进口管与出口管;还可以在海底门内部在格栅板的正上方25~35cm垂直距离处设置有超声波振板,超声波振板的发声面面向于所述格栅板。超声波振板由定位棒与接线管固定在海水滤器的盖板、海底门的顶板上,接线管将电源线引出,电源线连接有超声波信号发生器。本发明可以有效的拦截海生物并清洗海水滤器过滤网及海底门格栅板,防止海水滤器过滤网及海底门格栅板的堵塞和其上海生物的附着,从而达到有效防止海生物污损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