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顶管施工防止背土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57660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1810343168.0

    申请日:2018-04-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矩形顶管施工防止背土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有效的防止顶管管节和顶管掘进机机头因过大的摩擦力会带动其上方土体向前移动的背土现象,该装置包括在矩形顶管机前端或盾尾设置的多个延伸装置,该延伸装置包括柔性隔离条带,在多个延伸装置上方的矩形顶管机机顶位置处均设置有预留槽缝;在矩形顶管机顶进方向的洞门位置处还设置有与延伸装置上柔性隔离条带相匹配的夹具体,在预留槽缝内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紧固装置,在紧固装置上设置有柔性密封刷;在矩形顶管机上还设置有油脂泵,该矩形顶管隧道掘进过中防止背土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有效的保障了顶管隧道上方的土层环境,提高了企业的施工安全。

    基于圆周盾构和管幕的地下空间建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56038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162192.1

    申请日:2020-0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圆周盾构和管幕的地下空间建造方法,其步骤如下:施工竖井,竖井下部施工横通道,横通道下方施工U形井,U形井和横通道之间施工管幕,管幕内施工导洞,施工边桩、中柱和盖板,施工主体结构。本发明只需两个竖井便可实现地下空间的大开挖,除了U形井需要采用机械化的圆周盾构施工外,竖井、横通道、导洞、管幕、主体结构等均可采用多种施工方法,从而能通过多种方案的比选做到真正的经济合理、安全高效;圆周盾构能够实现超小半径的转弯,丰富了地下空间横断面的结构形式,开挖后的横通道作为管幕的始发端和接收端,管幕构筑完成后能形成防水良好和地层稳固的地下大空间,便于后续各种形式的暗挖施工。

    一种富水地层盾构施工工作井端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51056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097008.7

    申请日:2019-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富水地层盾构施工工作井端头处理方法,其步骤如下:S1,在工作井围护结构上设置可切削端头洞门;S2,在工作井围护结构外侧的端头处理区周边布置阻水隔离带,阻水隔离带与工作井围护结构形成闭合处理区域;S3,在阻水隔离带闭合处理区域内布置降水设施;S4,盾构切削洞门穿过闭合处理区域,完成盾构始发;或盾构通过闭合处理区域,切削洞门进入工作井,完成盾构接收。本发明在保证富水地层盾构始发或接收安全的前提下,避免了传统端头处理方法大范围地层处理投资大、工期长和大范围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的弊端,提高了盾构机在端头处理区的掘进效率,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种地下建筑模块化施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40108B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710039085.8

    申请日:2017-01-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暗挖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地下建筑模块化施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有效的解决地下空间结构工程施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利用装配式施工的模块化建造技术,提高地下工程的安全性和机械化程度,提供了一种地下建筑模块化施工体系,包括在地下暗挖结构中设置的始发井和接收井,在始发井内设置有顶推装置,在接收井内设置有牵引装置,在始发井和接收井之间还设置有先行导洞,在先行导洞内设置有钢索或型钢拉杆,钢索或型钢拉杆的一端与接收井内的牵引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与建筑主体结构外侧预留的连接件相连,该结构施工及其方法适用于大体量的地下空间开发,有效的避免了大面积的明挖工程,地面环境影响小、社会效益高。

    一种综合管廊明挖施工支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49532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587430.7

    申请日:2016-07-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综合管廊明挖施工支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提供一种用于综合管廊明挖施工的移动支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其具有明挖法经济高效的优点,同时又不必使用排桩、钢板桩等围护结构,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明挖施工支挡装置,该施工支挡装置主要是由前部支挡、中部支挡和尾部支挡组成的移动支挡装置,在前部支挡两侧由伸缩块组成,中部支挡其主要由顶板、侧板及底板组成,中部支挡与尾部支挡之间通过铰接油缸连接,在尾部支挡和中部支挡之间还设置有推进装置,该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地下综合管廊、管道建设时,采用明挖法施工占地范围大、环境影响严重的主要问题,与本方法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

    一种地下工程节点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98118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111607032.4

    申请日:2021-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下工程节点处理结构,包括榫卯单元,用于连接相邻的管片,且榫卯单元设置在管片连接处的一侧,对管片的连接过程进行定位;钢混结构,设置在管片连接处的另一侧;防水单元,防水单元与榫卯单元相配合用于密封相邻的管片之间的连接。本发明通过榫卯单元简化管片之间的连接施工,避免管片之间错台和间距大小不一,造成施工困难,避免相邻钢筋混凝土构件之间预留间距大小不一,节点连接施工困难,且使得相邻管片连接紧密,起到初步防水的作用;通过与榫卯单元配合的防水单元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一种下穿抗拔桩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5550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65740.3

    申请日:2024-08-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穿抗拔桩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暗挖既有隧道和/或建筑物下方需要破除抗拔桩施工难度系数大、安全系数低的问题。本发明下穿抗拔桩的支护结构,包括采用管幕法连接既有建筑结构和隧道管片的连接钢管,所述隧道管片内与连接钢管相对应侧设有弧面梁板,既有建筑结构内与连接钢管相对应侧设有加强环梁,连接钢管的一端穿过隧道管片且与弧面梁板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既有建筑结构与加强环梁和/或既有建筑结构相连接;既有建筑结构一侧通过连接钢管与隧道管片连接后,切除既有抗拔桩,然后既有建筑结构另一侧通过连接钢管与隧道管片连接。本发明通过管幕法施作连接钢管,通过连接钢管将隧道管片及内部弧面钢梁与上部既有建筑结构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使隧道管片与上部结构起到共同抗浮的效果,能够安全高效地实现下穿既有建筑的隧道安全施工。

    一种地下空间施工方法
    4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898004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111162053.X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空间施工方法,属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在交通道路下方修建地下空间时,占用道路资源,影响交通运行。在预设位置开挖工作井,然后开挖横通道,横通道的侧壁分别为洞门侧和始发侧,在洞门侧上与待开挖地下空间相对应的位置铺设洞门可拆卸管片,在始发侧上与待开挖地下空间对应的位置铺设扩挖区可拆卸管片;拆除扩挖区可拆卸管片,开挖扩挖区,与对应的横通道组成始发区,组装掘进机,然后,拆卸掘进机对着的洞门可拆卸管片,分部开挖地下空间,开挖过程中,在与待开挖地下空间边界相邻的侧壁上铺设永久管片,其他侧壁上铺设分部可拆卸管片;最后,拆除全部的分部可拆卸管片,使各分部空间连通,完成地下空间施工。

    地下车站及其建造方法
    5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06613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155765.1

    申请日:2023-0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车站及其建造方法,地下车站包括:多个站台硐室,站台硐室包括下部隧道及站台结构,下部隧道沿区间隧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与其两端对应的区间隧道相连通;至少一站厅硐室,站厅硐室包括上部隧道及站厅结构,上部隧道平行于下部隧道设置并位于多个站台硐室的上方;多个斜井通道,多个下部隧道通过多个斜井通道与上部隧道相连通;多个站台连通道,多个下部隧道通过多个站台连通道相连通;多个出入口通道,站厅硐室的上部隧道通过出入口通道连通至地面。本发明的地下车站的整体外轮廓的建造,无需进行大面积的明挖,机械化程度更高,并且无需使用大断面的掘进设备,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和施工的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