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保护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68030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178037.X

    申请日:2021-1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保护罩及其制备方法,水下保护罩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复合材料结构层,复合材料结构层的增强材料为玻璃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结构层的树脂材料为乙烯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耐水结构层,耐水结构层的增强材料为玻璃纤维表面毡或短切毡,耐水结构层的树脂材料为乙烯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耐水涂层。该水下保护罩通过内层的复合材料结构层、中层的耐水结构层、外层的耐水涂层的结构,使水下保护罩的耐腐蚀性能进一步提高,并通过对各层的增强材料、树脂材料的进一步改进,使其在长度、宽度方向上的结构强度更适于其使用中不同方向上所承受的载荷。

    一种内植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84039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010119563.8

    申请日:2020-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植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其结构包括:复合材料基板、干态纤维布、高分子无纺布、纤维单向束、真空灌注的液态树脂及光纤光栅;其中,复合材料基板位于整个内植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底部,作为光纤光栅传感器的载体;干态纤维布作为覆盖层,位于整个内植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的顶部;干态纤维布和复合材料基板之间为包覆于纤维单向束内的光纤光栅和高分子无纺布,其中,高分子无纺布位于光纤光栅上下两侧;复合材料基板与干态纤维布之间的区域内分布真空灌注的液态树脂,液态树脂固化之后,与上层干态纤维布以及底部复合材料基板形成强界面关系。本发明提高了内植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存活率及长期使役稳定性,解决了叶片模具难以在线监测的难题。

    一种复合材料吊耳的制备方法及复合材料吊耳

    公开(公告)号:CN111016218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424610.3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吊耳的制备方法及复合材料吊耳,通过采用新的吊耳制备工艺,以解决现有复合材料吊耳制备时不易开设耳孔,及耳孔结构强度过低的技术问题;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耳孔柱,所述耳孔柱的长度大于所述耳孔的深度10至30mm;涂覆脱模剂,在模腔涂覆脱模剂1到2遍;标记耳孔设置位置:装配耳孔柱,并在所述耳孔柱粘接后外露的表面涂覆所述脱模剂1到2遍;铺放第一玻璃纤维布层,在所述玻璃纤维布层上的相干涉部位开设与所述耳孔柱截面外形相适配的镂空孔;铺放辅助第一真空成型材料:真空灌注成型:注塑完毕后将所述真空导入模具在室温下自然冷却获得注塑成品。本发明能够更容易获得结构强度优异的复合材料吊耳。

    一种模具曲面测量定点刻线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60948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013485.7

    申请日:2019-1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具曲面测量定点刻线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基座、测量标尺、基点支撑机构、测量支撑机构和刻线机构;测量标尺与基座铰接;基点支撑机构与基座连接,基点支撑机构包括基点支撑部;测量支撑机构与测量标尺连接,测量支撑机构包括测量支撑部;刻线机构滑动连接于测量标尺上,刻线机构包括刻线部;刻线部的端部与测量支撑部的端部的连线与测量标尺的测量方向平行,基点支撑部的端部、测量支撑部的端部、刻线部的端部和测量标尺的测量方向均位于第一平面上,测量标尺与基座的铰接轴垂直于第一平面。该模具曲面测量定点刻线装置及方法可提高模具曲面测量定点刻线时测量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且操作更便捷。

    一种带有降温系统的大型风电叶片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03620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572190.7

    申请日:2019-06-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降温系统的大型风电叶片模具及其制备方法,大型风电叶片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包括用于风电叶片成型的表面层和设于表面层上的用于加热表面层的加热层,模具本体上设有多个型面加固管,型面加固管上覆盖有保温层,模具本体的表面、型面加固管与保温层围成封闭的可供流体流入和流出的通风道,通风道设有送风口和出风口,送风口与供风装置连接。该带有降温系统的大型风电叶片模具通过在模具上设置通风道,通过供风装置向通风道中通入冷风,实现材料成型固化完成后模具的快速降温,使风电叶片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风电叶片模具加热层、风电叶片模具及模具型面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3353175U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021151253.6

    申请日:2020-06-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电叶片模具加热层、风电叶片模具及模具型面监测系统;其中,风电叶片模具加热层,包括:由树脂与传热介质浇筑形成的凝脂层和被凝固在凝脂层内的铜管;铜管通过卡箍式底座保持相邻两铜管间的布设间距;卡箍式底座包括:安装座及抱箍卡环;铜管卡位上设置有限位槽;抱箍卡环通过螺钉与限位槽连接;风电叶片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中均分别设置有风电叶片模具加热层;模具型面监测系统包括:光纤光栅解调仪、风电叶片模具加热层;风电叶片模具加热层内设置有光纤光栅;光纤光栅解调仪通过光纤与光纤光栅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提升风电叶片的制作精度的技术问题。

    一种便于检测合模间隙和错位间隙的模具

    公开(公告)号:CN212046110U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922266216.3

    申请日:2019-12-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检测合模间隙和错位间隙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有合模间隙位置和错位间隙位置;上模和/或下模上设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合模间隙位置处的合模间隙,上模和/或下模上设有错位传感器,错位传感器适于检测错位间隙位置处的错位间隙;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分别与距离传感器和错位传感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检测合模间隙和错位间隙的模具: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上模和下模之间的合模间隙,通过错位传感器检测上模和下模之间的错位间隙,使得上模和下模之间的合模间隙和错位间隙的检测更方便。

    一种分段组装模具定位连接工装及分段组装模具

    公开(公告)号:CN210758683U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921428222.8

    申请日:2019-08-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段组装模具定位连接工装及分段组装模具,分段组装模具定位连接工装包括:第一连接件,包括平面的第一侧壁;设有定位销;第二连接件,包括平面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上与定位销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与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第二侧壁上设有由第二侧壁边缘贯通至定位孔的凹槽,凹槽适于定位销沿平行于第二侧壁的平面平移出定位孔;锁紧件,锁紧件适于与凹槽配合将定位销锁紧在定位孔中;第一固定件,适于将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第二固定件,适于将锁紧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该分段组装模具定位连接工装既可保证分段组装模具在X、Y、Z全方位的定位,精准定位,又可满足分段组装模具竖直脱模的需求,脱模方便。

    一种风电叶片模具合模间隙测量工具

    公开(公告)号:CN209945224U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20633588.2

    申请日:2019-05-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电叶片模具合模间隙测量工具,包括条形尺和卡槽板,其中:所述条形尺的一端为测量端,另一端为读数端;所述测量端呈斜坡状;所述读数端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卡槽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条形尺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卡槽板的一端与所述条形尺的测量端位于同一端,呈棱台或圆台状,适于卡嵌于风电叶片模具合模间隙处。本实用新型的风电叶片模具合模间隙测量工具,既能够简单快速地测量风电叶片模具合模间隙,还能够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有助于降低风电叶片模具的制作成本,压缩风电叶片模具的制作工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