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3549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165496.7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近断层延性桥墩纵向配筋率快速评估方法,本方法利用IDA分析方法将实测地震波调幅生成若干组不同地震峰值速度VP的地震波,然后通过OpenSees平台建立一组不同墩高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时程分析得到不同桥墩在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从而建立结构响应数据库;本发明可以快速获得不同情况下的桥墩纵向配筋率的合理取值,从而为近断层地区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2610248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510770.2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苏州市相城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
IPC: E21D1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隧道交叉截面十字型防水结构,侧墙变形缝处设有侧墙防水部,纵向水平施工缝处设置有纵向水平防水部,侧墙防水部包括设置于侧墙变形缝外侧的防水钢板,防水钢板由侧墙变形缝向两侧延伸并与侧墙变形缝两侧的侧墙墙体固定连接,侧墙变形缝设有第一止水带结构,侧墙变形缝内侧设有第二止水带结构,纵向水平防水部包括设置于纵向水平施工缝内的至少一个纵向水平防水机构,本发明通过在变形缝中间设置有C型止水带,C型止水带密封性较好,起到了双重防水效果,隧道侧墙和隧道底板之间的纵向水平施工缝设有止水钢板及其连接件,在多道防水保护下,有效解决了隧道侧墙变形缝和侧墙与底板之间的纵向水平施工缝处防水薄弱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763192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142553.X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IPC: G01C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体监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土体沉降循环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沉降管由两根以上PVC矩管依次连接形成,所述每根PVC矩管外均套设有一个沉降环;测位移装置包括电机和两个以上盒体机构,盒本体上方通过绳索连接着电机,盒体下方通过绳索连接着磁性探头;盒本体内设有一对角位移传感机构,盒本体的相对两侧的侧面上分别设有一对测距导轮和固定导轮;一对测距导轮对应着沉降管一侧的轨道,固定导轮对应着沉降管另一侧的轨道,使得盒体机构沿着沉降管内壁的轨道上下滚动;一对测距导轮机构和对应一对角位移传感器连接,一对角位移传感器连接着信号接收器。可以连续时间内对土体沉降进行监测,同时避免电磁信号传输过程的对测量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0673205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1070814.1
申请日:2019-11-05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应变片粘贴结构的微震传感器取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撑壁组件和伸缩机构,该伸缩机构驱动两块所述的弧形板同时向内收合或同时向外扩张,所述的伸缩机构包括螺杆以及沿螺杆的中心轴线对称固定在螺杆两侧的菱形伸缩件,所述的弧形板上设置有应变片粘贴组件,所述螺杆的一端连接有微震传感器,所述螺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套管与内导杆相连,所述的内导杆驱动螺杆旋转,所述的内导杆外套设有外导管,所述外导管的一端设有卡口结构。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可实现微震传感器的放置与回收,降低了经济成本;同时在微震传感器的放置过程中亦能同时将应变片粘贴至待监测孔的内壁上,进而监测待监测孔孔壁的应变。
-
公开(公告)号:CN109750660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133383.2
申请日:2019-02-22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省路桥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设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防渗接头的地下连续墙及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包括连续布置的墙体结构和连接相邻墙体结构的防渗接头,所述墙体结构由钢筋笼经浇筑混凝土后形成;防渗接头包括工字钢、止水钢板和槽钢,槽钢位于两个工字钢翼缘的相对侧,且对应着工字钢腹板的两侧,每个槽钢的底部槽板和对应的工字钢翼缘固定连接;钢筋笼上对应着每个槽钢的一侧槽钢腿设有凹槽,且每个凹槽和对应的槽钢腿间隙配合。工字钢和四个槽钢通过螺栓连接作为防渗接头的主要受力构件,同时槽钢的一侧槽钢腿和对应的钢筋笼上的凹槽间隙配合,对钢筋笼起到固定的作用,使得地下连续墙的整体刚度大、防渗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887355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0920000.7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6T17/05 ,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软弱地基处理工程领域,提供一种滨海软土地基超深高压旋喷成桩三维形态的重构方法,基于淹没自由紊动射流理论、土体破坏理论构建高压旋喷成桩三维形态与高压旋喷施工工艺参数、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之间的定量关联数学模型;获取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高压旋喷施工工艺参数的量值,获取实际工程现场高压旋喷加固深度范围内所对应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量值;基于Matlab图像处理框架,开发三维数值重构算法,实现滨海软土地基超深高压旋喷成桩三维形态的重构。本发明可准确反映桩身形态随埋深的变化特性,并能够直观重构出高压旋喷成桩三维真实形态,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成本低、方便快捷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718598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210233811.0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省路桥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汪亦显 , 卢方卿 , 李娴 , 张鲁鲁 , 李远荣 , 董金奎 , 丁飞 , 李虎 , 戚乐方 , 高虎 , 李勇海 , 盛明宏 , 陈莘 , 郭永刚 , 汤瑞 , 李健 , 王凯 , 林杭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盾构管片线型矫正的螺钉式液压装置,包括安装在盾构管片(1)上的外套筒(2)以及液压顶杆结构,所述外套筒(2)设有内螺纹,所述液压顶杆结构通过内螺纹旋紧固定于外套筒(2)内。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盾构管片线型矫正的螺钉式液压装置的矫正方法。本发明能够在盾构管片发生上浮等错台情况时对管片线型进行精确定位矫正,保证盾构隧道在后续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61588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15526.0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可拆卸式前撑注浆钢管桩连接装置及安装方法,包括带有第一接头段的第一钢管桩、带有第二接头段的第二钢管桩、密封导轨组和紧固件,带有第二接头段的第二钢管桩通过密封导轨组旋入带有第一接头段的第一钢管桩内,并通过紧固件将其固定。本发明的接头装置通过设有密封导轨组和紧固件,可以较为灵活的进行拆装工作,有利于支护拆除过程中的钢管回收,施工过程更为绿色,也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88735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20000.7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6T17/05 ,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软弱地基处理工程领域,提供一种滨海软土地基超深高压旋喷成桩三维形态的重构方法,基于淹没自由紊动射流理论、土体破坏理论构建高压旋喷成桩三维形态与高压旋喷施工工艺参数、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之间的定量关联数学模型;获取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高压旋喷施工工艺参数的量值,获取实际工程现场高压旋喷加固深度范围内所对应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量值;基于Matlab图像处理框架,开发三维数值重构算法,实现滨海软土地基超深高压旋喷成桩三维形态的重构。本发明可准确反映桩身形态随埋深的变化特性,并能够直观重构出高压旋喷成桩三维真实形态,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成本低、方便快捷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64003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901335.4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E21D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盾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抵抗较强冲击荷载的柔性管片接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管片,由多个管片拼接为一个管环,所述管片包括管片主体、弧形端面和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设置在管片主体、弧形端面之间,所述管片的至少一个弧形端面设有预制限制槽,一个管环中管片的预制限制槽与另一个管环中管片的预制限制槽相对设置并形成一个限制空间,所述限制空间内设有两个限制器,所述限制器被配置为管片提供可移动的空间。实现了在较强(爆炸)冲击中允许管片之间一定范围内的相对位移,通过消耗较强(爆炸)冲击所产生的能量,来减小接头区域的应力集中,保证管片结构的完整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