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09348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80011803.5
申请日:2014-03-04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nventor: 入山次郎
IPC: H01M10/0567 , H01M4/13 ,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4/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 , H01M4/13 , H01M4/366 , H01M4/5815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67 , H01M10/058 , H01M2004/028 , H01M2300/0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其中在正极表面的硫的XPS分析(S2p)中存在在167~171eV处的峰和在162~166eV处的峰,且P169/P164在0.7~2.0范围内,其中所述P169/P164是在167~171eV处的所述峰的强度(P169)与在162~166eV处的所述峰的强度(P164)之比。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优异循环特性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4781959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380058984.2
申请日:2013-10-28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H01M4/0445 , H01M4/0459 , H01M4/1391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 H01M4/139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作为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在性能方面是优异的,其包含当对进行至少一次充电后的硅氧化物进行硅的固态NMR(29Si-DDMAS)测定时满足以下式1和式2的硅氧化物;(式1)0.42≤S1/(S1+S2+S3)≤0.55(式2)0.21≤S3/(S1+S2+S3)≤0.26,其中S1为归属于具有Si-Si键且具有在0ppm~-15ppm、-55ppm、-84ppm和-88ppm处的峰的Si的一组信号的峰面积的总和,S2为归属于具有Si(OH)4-n(OSi)n(n=3,4)结构且具有在-100ppm和-120ppm处的峰的Si的一组信号的峰面积的总和,S3为归属于具有Si(OLi)4-n(OSi)n(n=0,1,2,3)结构且具有在-66ppm、-74ppm、-85ppm和-96ppm处的峰的Si的一组信号的峰面积的总和。
-
公开(公告)号:CN104137305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280069642.6
申请日:2012-10-16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2 , H01M4/0471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139 , H01M4/1395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661 , H01M4/667 , H01M10/052 , H01M10/058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在导电性中间层中均匀和容易地形成导电性金属颗粒。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的方法,所述负极包含:包含金属的集电体,包含活性材料和接合剂的活性材料层,和在所述集电体和所述活性材料层之间设置的包含导电性金属颗粒的导电性中间层,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所述集电体上布置聚酰胺酸;(2)允许产生迁移以使所述金属从所述集电体向所述聚酰胺酸中移动;和(3)通过加热来固化所述聚酰胺酸,其中,转移到所述聚酰胺酸中的所述金属构成所述导电性金属颗粒。
-
公开(公告)号:CN10257690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80043505.6
申请日:2010-09-29
Applicant: NEC能源元器件株式会社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9 ,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364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485 , H01M4/587 , H01M4/622 , H01M10/0525 , H01M10/0569 , H01M10/0585 , H01M2300/0034 , H01M2300/0042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使用高能量型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能够长寿命运行。根据例示性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包含电极元件、电解液和外部包装体,在所述电极元件中正极和负极对置,且所述外部包装体将所述电极元件和所述电解液包围在其内部;其中通过利用负极粘合剂将负极活性材料粘合至负极集电体而形成所述负极,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含能够吸收和放出锂离子的碳材料(a)、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b)以及能够吸收和放出锂离子的金属氧化物(c);且其中所述电解液以10~75体积%的浓度包含难以产生二氧化碳的液体介质。
-
公开(公告)号:CN100499226C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580041315.X
申请日:2005-10-17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0 , C08F220/34 , H01M2/0222 , H01M4/0433 , H01M4/137 , H01M4/606 , H01M10/052
Abstract: 一种实现高容量密度且允许排出大电流的电极活性材料;以及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并且实现大输出量的电池。提供一种至少包含作为其组分的阳极、阴极和电解质的电池,其中作为阳极和阴极中的至少之一的电极活性材料,使用的有由具有通式(2)所示的部分结构的聚自由基化合物,其中R1至R3中的每一个都独立地为氢原子或甲基,并且R4至R7中的每一个都独立地为C1-C3烷基。
-
公开(公告)号:CN100356616C
公开(公告)日:2007-12-19
申请号:CN03804419.6
申请日:2003-01-22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 , H01M4/13 , H01M4/366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二次电池用负极和使用所述电极的二次电池,所述电极具有高容量并且即使在数次循环之后也能抑制电池内部电阻的升高和容量的减少。在集电极1a上形成包含吸藏和释放Li构件的第一活性材料层2a,并在其上面形成第二活性材料层3a作为合金层,该层含有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或锂以及不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使用所述负极构建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729586A
公开(公告)日:2006-02-01
申请号:CN03809315.4
申请日:2003-05-22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0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7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Abstract: 由于在负极集电体1a上形成以碳为主要成分的第一层(碳层2a)和包括理论容量比石墨的理论容量大的粒子的第二层(Li吸留层3a),所以可以实现高容量和高工作电压。由于理论容量小于或等于石墨的理论容量的元素被添加到组成该第二层的粒子中,所以可以抑制充放电时体积的膨胀和收缩。因此,即使经过循环也可以抑制容量的劣化。
-
公开(公告)号:CN1231987C
公开(公告)日:2005-12-14
申请号:CN02807805.5
申请日:2002-04-03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7 , H01M4/60 , H01M4/608 , H01M10/052 , H01M2004/028
Abstract: 一种电荷存储设备,其中正极包括硝酰基化合物,该硝酰基化合物在氧化态具有由通式(I)表示的硝酰基阳离子部分的结构,而在还原态具有由通式(II)表示的硝酰基自由基部分的结构和由反应式(A)表示的反应用作阳极反应,其中电子在这些状态之间转移。电荷存储设备可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可以在大电流下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224129C
公开(公告)日:2005-10-19
申请号:CN02108121.2
申请日:2002-03-27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366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0 , H01M4/485 , H01M4/587 , H01M10/052 , H01M2004/027 , H01M2010/42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能够吸附和释放锂离子的阳极以及使用这种阳极的二次电池,该阳极包括由下面各部分组成的多层结构:第一层,其主要成份是碳;第二层,其主要成份包括一个锂吸附材料膜,该膜能够比碳的理论锂吸附容量吸附更多的锂。本发明可以提供二次电池,该电池的电池容量在其实际使用的范围内得到根本改善,同时它还具有较高的充放电效率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669162A
公开(公告)日:2005-09-14
申请号:CN03808744.8
申请日:2003-02-18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M4/60 , H01M4/02 , H01M10/40 , C08F26/06 , C08F20/34 , C07D487/14 , C07D487/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0 , C07D241/44 , H01M4/606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高能量密度和稳定性优异的电池。使用了包含由下述通式(1)所示的具有二嗪-N,N’-二氧化物结构的化合物作为电极活性物质的电极,其中x、y、x’、y’分别独立地表示至少为0的整数,和二嗪环和苯环的稠合顺序可以是交替的或是随机的。取代基R1、R2、R3、R4、Ra、Rb、Rc和Rd中的一个表示低聚物或聚合物的主链或侧链的一部分,其它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特定基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