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53066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180038349.9
申请日:2011-07-20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NEC能源元器件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8 , G01R31/3648 , G01R31/3835 , G06F17/15 , H01M4/485 , H01M10/44 , H02J7/00 , H02J7/007 , Y02E60/122 , Y02P7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可以定量地感测使用氧化硅作为负电极活性材料的锂二次电池中固有的劣化状态,即,负电极的非均匀反应状态。一种包括正电极、使用氧化硅作为负电极活性材料的负电极和相对于负电极具有参考电势的锂参考电极的锂二次电池的控制系统包括:测量装置,其用于测量锂二次电池放电期间的负电极相对于锂参考电极的电压V和锂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Q;生成装置,其用于生成代表dQ/dV和电压V之间的关系的V-dQ/dV曲线,其中dQ/dV是放电容量Q的变化量dQ与电压V的变化量dV之比;计算装置,其用于计算针对电压V中的两个电压值的V-dQ/dV曲线上出现的两个峰的强度比率;以及感测装置,其用于利用强度比率感测负电极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1466747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780021130.1
申请日:2007-06-04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C08F216/12 , H01M4/60 , H01M6/16 ,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0 , C08F216/125 , C08F216/1458 , H01M4/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基化合物,其能够用于正极和负极的至少一个中的电极活性物质。该多基化合物具有由通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且使用由通式(2)表示的在分子中具有两个聚合基团的双官能交联剂进行交联,其中R1~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或甲基;R4~R7各自独立地表示C1~C3烷基;X表示单键,线型、支化或环状C1~C15亚烷基二氧基、亚烷基、亚苯基二氧基、亚苯基,或由通式(3)表示的结构;R8~R1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或甲基;k表示2~5的整数。
-
公开(公告)号:CN100367542C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03809315.4
申请日:2003-05-22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0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7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Abstract: 由于在负极集电体(1a)上形成以碳为主要成分的第一层(碳层(2a)和包括理论容量比石墨的理论容量大的粒子的第二层(Li吸留层(3a),所以可以实现高容量和高工作电压。由于理论容量小于或等于石墨的理论容量的元素被添加到组成该第二层的粒子中,所以可以抑制充放电时体积的膨胀和收缩。因此,即使经过循环也可以抑制容量的劣化。
-
公开(公告)号:CN1324729C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03803615.0
申请日:2003-04-09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505 , H01M10/0525 , H01M10/0568 , H01M10/0569 , H01M2004/027
Abstract: 一种负极和包括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该负极包括具有以碳为主成分的第1层(21);第2层(22),该第2层(22)以具有锂离子传导性,并且可吸收和排放锂离子的材料为主成分的多层结构,或包括具有上述第1层和第2层,以及具有锂的第3层(23)的多层结构。本发明可提供下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保持较高的充放电效率,良好的循环特性,同时在实际上电池所采用的电压范围,使电池容量实质上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630956A
公开(公告)日:2005-06-22
申请号:CN03803615.0
申请日:2003-04-09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505 , H01M10/0525 , H01M10/0568 , H01M10/0569 , H01M2004/027
Abstract: 一种负极和包括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该负极包括具有以碳为主成分的第1层(21);第2层(22),该第2层(22)以具有锂离子传导性,并且可吸收和排放锂离子的材料为主成分的多层结构,或包括具有上述第1层和第2层,以及具有锂的第3层(23)的多层结构。本发明可提供下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保持较高的充放电效率,良好的循环特性,同时在实际上电池所采用的电压范围,使电池容量实质上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605132A
公开(公告)日:2005-04-06
申请号:CN02825080.X
申请日:2002-10-18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0 , H01M4/137 , H01M4/602 , H01M4/606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量密度高、容量高、充放电循环的稳定性、安全性优良的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是至少以正极、负极、电解质作为构成要素的二次电池,其中,正极和负极中的至少一方的活性物质中,含有从以式(1)或式(3)等表示的自由基化合物中选出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式(1)中,X1和X2各自独立地表示以式(3)表示的基团、烷氧基、卤素原子、羟基或氰基,R1~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烷基);(式(3)中,R10表示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
-
公开(公告)号:CN1526182A
公开(公告)日:2004-09-01
申请号:CN02813949.6
申请日:2002-12-12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M10/40 , C07D241/14 , C07D241/10 , C07D241/40 , C07D241/46 , C07D487/04 , C07D48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10/42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其在过度充电状态下具有极佳的安全性,并具有极佳的低温特性及循环特性。二次电池的电解液含有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由下面通式(1)所示的二嗪N,N′-二氧化物结构,其中n、m、n′和m′每一个独立地为0或更大的整数;二嗪环和苯环可交替或随机稠合;及取代基R1、R2、R3、R4、Ra、Rb、Rc和Rd,每一个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特定的基团。然而,当n是2或更大时Ra和Rb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当n′是2或更大时,Rc和Rd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此外,这些取代基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环状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500293A
公开(公告)日:2004-05-26
申请号:CN02807805.5
申请日:2002-04-03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7 , H01M4/60 , H01M4/608 , H01M10/052 , H01M2004/028
Abstract: 一种电荷存储设备,其中正极包括硝酰基化合物,该硝酰基化合物在氧化态具有由通式(I)表示的硝酰基阳离子部分的结构,而在还原态具有由通式(II)表示的硝酰基自由基部分的结构和由反应式(A)表示的反应用作阳极反应,其中电子在这些状态之间转移。电荷存储设备可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可以在大电流下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431184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17641.5
申请日:2016-03-17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587 , H01M10/052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0404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3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4/386 , H01M4/485 , H01M4/583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该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3包含以下作为活性材料:(a)选自能够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和能够吸藏和放出锂离子的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材料(下文中称为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和(b)能够吸藏和放出锂离子的表面涂覆的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粒子的由下式(1)限定的圆度的平均值为0.78以上:圆度=4πS/L2 (1)其中S是粒子投影图像的面积,并且L是粒子投影图像的周长。具有该电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改进的循环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563132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280025943.9
申请日:2012-04-06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59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485 , Y02E60/122 , Y02P70/54
Abstract: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循环性能的负极。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是一种在制造包含硅氧化物作为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之后才掺杂和脱掺杂锂的方法,其包括在如下电流值范围(A)内并在如下掺杂量范围(B)内掺杂锂;电流值范围(A):在V-dQ/dV曲线上在1V以下仅出现一个峰的掺杂量变得最大的电流值范围,其中所述V-dQ/dV曲线表示所述负极相对于锂参比电极的电压V与dQ/dV之间的关系,所述dQ/dV是所述负极中的锂脱掺杂量Q的变化量dQ对所述电压V的变化量dV的比例,以及掺杂量范围(B):在所述V-dQ/dV曲线上在1V以下仅出现一个峰的掺杂量范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