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2459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050344.8
申请日:2022-01-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109 , H01M10/058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集电结构,其能够维持硬币型全固体电池中的加压约束状态,并且能够可靠地集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硬币型全固体电池,具备:固体电解质层;一对第一电极集电体,配置在该固体电解质层的两侧,由金属多孔体构成;一对第二电极集电体,分别配置在一对第一电极集电体的外侧,由金属多孔体构成;以及,一对盖构件,分别配置在一对第二电极集电体的外侧;其中,一对第一电极集电体的结构为,在与固体电解质层相接的一面上,形成有金属多孔体的孔内填充有电极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填充区域,在一对第一电极集电体的另一面上,存在未填充电极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未填充区域,第一电极集电体的复合材料未填充区域与第二电极集电体被加压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1482433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1491053.4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6/18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固态电池或固态电池单元,所述固态电池具备层压体,所述层压体被外装树脂部覆盖,所述固态电池能够抑制因层压体的体积变化而损伤外装树脂部,并能够确保更高的机械强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固态电池(1),具备:固态电池单体(100),具备层压体(110)和第一弹性部件(140),所述层压体(110)具有:至少一个正极(10),具有正极集电器(11)和正极活性物质层(12);至少一个负极(20),具有负极集电器(21)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2);及,固体电解质(30),介于正极(10)与负极(20)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40)至少配置在层压体(110)的层压方向C的两侧;及,外装树脂部(300),包含热固化树脂或热塑树脂,其紧贴地覆盖固态电池单体(100)。
-
公开(公告)号:CN113690519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538996.1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102 , H01M50/105
Abstract: 鉴于将电池单体进行模块化时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在前述电池单体彼此不相互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高效率地将前述电池单体层叠。电池单体2,具备电池、及收容电池的外包装体,其中,从前述电池的端面,沿与前述端面垂直的方向延长设置有集电极耳引线,前述外包装体,具有从前述电池的未延长设置前述集电极耳引线的侧面,沿与前述侧面成水平的方向伸出的部分,并且,在将前述电池单体层叠而组成模块时,前述电池单体2的前述外包装体中的从前述电池的未延长设置前述集电极耳引线的侧面伸出的伸出部22c,被接合在邻接的电池单体的未延长设置集电极耳引线的侧面22a上。
-
公开(公告)号:CN11343744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294421.X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533 , H01M50/53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在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集电体极耳捆束来与引线端子接合时,能够防止电极端部的破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锂离子二次电池本体,其在反复配置有具备正极集电体的正极、固体电解质及具备负极集电体的负极的层叠体中,集电体从层叠体的端面各自向同一方向引出,而构成多个集电体极耳;及,引线端子,其与多个集电体极耳电连接;并且,集电体极耳与引线端子是经由导电性极耳引导零件来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4597476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111467614.7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5 , H01M4/80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即便在固体电池中,也可以配置参比电极来监视单体状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50依次配置正极1、参比电极3及负极2。正极1具有由金属多孔体构成的第一集电体11及填充在其孔内的第一电极复合材料15。负极2具有由金属多孔体构成的第二集电体21及填充在其孔内的第二电极复合材料25。参比电极3具有由金属多孔体构成的第三集电体31及填充在其孔内的固体电解质35。
-
公开(公告)号:CN11869342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207618.9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有贺稔之
IPC: H01M50/211 , H01M10/0585 , H01M10/052 , H01M50/105 , H01M50/291 , H01M50/183 , H01M50/264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维持外装体的密封性,并且可以保护集电体及引线极耳的蓄电池模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池模组,其层叠有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具有电极层叠体、收容电极层叠体的外装体及供电极层叠体的集电体连接的引线极耳,引线极耳具有从外装体延伸出的延出部,蓄电池模组具备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配置成与设置于外装体的外周部的熔接部在层叠方向上抵接,并对电池单体进行固定,固定部件的宽度大于熔接部的宽度,固定部件的电极层叠体侧的端部在集电体与引线极耳接合的接合区域中,配置于比引线极耳的电极层叠体侧的端部更靠电极层叠体侧。
-
公开(公告)号:CN114649535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111228596.7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80 , H01M50/531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用电极,其是以金属多孔体为集电体,可以提高耐久性,同时可以提高能量密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电极(1)具有由金属多孔体构成的集电体(10)、与填充在集电体(10)中的电极复合材料(20),集电体(10)具备:复合材料填充部(11),其填充有电极复合材料(20);及,复合材料未填充部(14),其未填充电极复合材料(20);复合材料未填充部(14)具备:集电极耳部(13),其与复合材料填充部(11)相比,厚度小且金属多孔体的密度高;及,极耳会聚部(12),其连结复合材料填充部(11)与集电极耳部(13);并且,在极耳会聚部(12)形成有从复合材料填充部(11)侧向集电极耳部(13)侧延伸的至少一个肋(121)。
-
公开(公告)号:CN11689591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190352.7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有贺稔之
IPC: H01M50/559 , H01M50/545 , H01M50/547 , H01M50/107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池模块,具备多个圆柱型电池,前述圆柱型电池具有:轴心部件;卷绕电极组,在前述轴心部件的周围卷绕有电极层叠体,所述电极层叠体隔着电解质层叠有正极和负极;第一紧固部,设置于前述轴心部件的轴心方向的一个端部;及,第二紧固部,设置于前述轴心部件的轴心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相邻的前述圆柱型电池经由前述第一紧固部和前述第二紧固部连结。
-
公开(公告)号:CN11689586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313500.X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较少的能量高效地吸收在电池组内生成的硫化氢气体的硫化氢吸收装置。一种硫化氢吸收装置,其具备:电池组,其具有全固态二次电池单体;硫化氢供给机构,其将在电池组内生成的含硫化氢气体向硫化氢吸收部供给;硫化氢吸收部,其具有吸收含硫化氢气体所包含的硫化氢气体的硫化氢吸收体;以及硫化氢吸收体加热机构,其利用废热产生设备生成的废热对所述硫化氢吸收体进行加热。
-
公开(公告)号:CN11662649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087507.4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G01R31/367 , H01M10/48 , H01M10/42 , G01R31/392 , G01R31/387 , G01K17/00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抑制成本的上升,同时提高蓄电池单体的SOC的推定精度的蓄电池单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蓄电池单元包括:模块(110),串联连接有m个单体组(118),所述单体组(118)并联连接有n个单体(111);m个电压检测部(141);m×(n-1)个热量检测部(120);存储部;及,状态推定部。存储部存储(A1)OCV versus SOC特性的表映射以及(A2)HF versus SOC特性的表映射。状态推定部在m个单体组中的各者中,基于(A2),求出与检测热量对应的n-1个单体的真正的SOC,基于(A1),求出与所求出的真正的SOC对应的n-1个单体的OCV,根据所求出的OCV、及检测合成电压,计算剩余单体的OCV,并基于(A1),求出与所计算出的OCV对应的剩余单体的真正的SOC。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