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位置校准切换的深海AUV快速组合导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66963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027887.3

    申请日:2024-0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双位置校准切换的深海AUV快速组合导航方法,属于组合导航技术领域,用于AUV组合导航,包括在AUV进行下潜和上浮过程中根据深度、测距和开角判定条件,决定采用LBL/USBL双位置校准模式,AUV在近底作业过程中根据在阵内/阵外判定条件,在阵内以LBL提供位置校准,在阵外则以与阵的距离或观测误差作为判定条件,决定采用LBL/USBL位置校准切换的模式,获取AUV全航程精准的最优轨迹信息,且水声定位均采用提出的简化声速剖面。本发明大幅度简化声速剖面,在保证精度前提下提高水声定位效率,快速实现导航算法计算效率,通过模式切换在任意状态下均能获得最优的组合导航模式。

    一种深海微生物三维培养的培养液添加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687543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50823.2

    申请日:2023-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海微生物三维培养的培养液添加机构,包括培养套盒,所述培养套盒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十字隔断板,所述十字隔断板表面的四周处均开设有搭接槽,四个所述搭接槽顶部的一侧搭接有微流控芯片,四个所述搭接槽底部的中部均开设有流通管,所述培养套盒内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四个微型水泵,四个所述微型水泵的输入端安装有抽水管。本发明通过微流控芯片、微型水泵、抽水管和出水管的设置,微流控芯片构建水凝胶液滴,优化凝胶形成条件,四个微型水泵的输入端通过抽水管将流通管内部的水凝胶液滴抽入,并通过微型水泵输出端的出水管将水凝胶液排出到底部的储液套盒内部,从而达到了对培养液构建水凝胶液滴的效果。

    一种基于多波束接收技术的富钴结壳厚度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45153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0179072.7

    申请日:2021-0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波束接收技术的富钴结壳厚度的测量方法,属于地质勘探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利用多波束接收技术,发射线阵与接收线阵采用T型布置方式,发射线阵平行于测线方向,接收线阵垂直于测线方向,所述的测线方向是结壳厚度测量设备所安装的潜水器载体的航向;利用多波束测量技术一次初步测量多个波束内的结壳厚度值;再根据多波束接收技术获得海底微地形起伏,估计每个波束内信号的入射角度,进一步对每个波束内测量获得的结壳厚度进行修正,结合结壳厚度变化特征采用序惯贝叶斯滤波方法跟踪结壳厚度变化,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基于深海潜水器的海底地形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69958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991556.0

    申请日:2023-0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海潜水器的海底地形测量方法及装置,属于水下勘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于每个换能器,确定波束入射角;基于波束入射角和姿态信息,确定实际波束入射角;确定入射波束在理想换能器坐标系下的单位向量;确定测深点相对于换能器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基于垂直距离、水平距离和单位向量,确定测深点在理想换能器坐标系下的第一坐标;基于第一坐标和应答器与换能器在当地水平坐标系下的偏移量,确定测深点在当地水平坐标系下的第二坐标;基于第二坐标、位置信息和深度信息,确定测深点在地理坐标系下的第三坐标;利用每个换能器的测深点的第三坐标,生成海底地形信息。本发明能够提高海底地形的测量精度。

    沉积物再悬浮振荡装置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7255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05974.2

    申请日:2023-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沉积物再悬浮振荡装置,包括设备罐体,所述设备罐体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设备罐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设备罐体表面较下方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取样导管,所述第一取样导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阀,所述设备罐体表面较上方位置固定连接有导出机构,所述设备罐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气体加压系统,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执行推杆,所述电动执行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锁止组件。本发明中通过运行电动执行推杆来带动振荡格栅上下移动,以达到振荡悬浮液的目的,其中振荡格栅中孔槽堵塞疏通较为便捷,且可达到对不同深度位置的悬浮液进行取样的目的,另外方便对设备罐体内的液体进行加压,以此建立需要的压力。

    一种用于深海沉积物土工参数快速测试的取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68799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32773.6

    申请日:2022-09-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积物取样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深海沉积物土工参数快速测试的取样装置,解决了由于取样器的配重太大,导致表层样品损坏,或者取样器的配重偏小,取样器获得的样品量太少的问题,其包括取样筒本体,取样筒本体为底端开口的空腔结构,取样筒本体的下方设有若干密封板,密封板的横截面为扇形结构,取样筒本体上设有与密封板相配合的旋转驱动机构,取样筒本体上设有土工力学检测机构,取样筒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丝杆,丝杆的外部套设有配重环,配重环的顶部设有螺纹锁死环;改变整个装置作用在底质上的力的目的,使得取样筒本体可以插入适当的深度,减少表层样品损坏或者获得的样品量太少的情况发生。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深海三维环境推演仿真分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72296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34041.5

    申请日:2025-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深海三维环境推演仿真分析系统,涉及深海环境仿真技术领域,包括可视化服务台,所述可视化服务台通信连接有数据获取整合模块、深海三维场景建模模块、渲染优化模块、深海环境分析模块、海洋环境推演仿真模块、三维可视化展示模块以及深海推演典型场景漫游模块,其中,各模块间电信号连接本发明通过集成多源、多维度的深海数据,构建出高度逼真的深海三维环境模型,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实时模拟深海环境的变化趋势,反映深海环境的动态变化,且用户可通过虚拟漫游,直观感受深海景观,显著提高了深海资源开发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了因环境不确定性导致的开发成本和风险。

    一种船载走航式ADCP安装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65403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211086461.6

    申请日:2022-09-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用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船载走航式ADCP安装装置,解决了调整杆与固定架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连接,船体发生摇晃时,第一弹簧会弯曲,长时间弯曲容易导致第一弹簧变形,当若干个第一弹簧之间形变程度不一致时,固定架的初始位置相对调整杆会倾斜,影响测量精准度的问题,其包括固定架,固定架的上方设有支撑盘,固定架和支撑盘通过高度调节组件连接,支撑盘的上方设有顶板,顶板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顶板的底部设有若干支撑块,支撑块和支撑盘通过弹性复位单元连接;复位弹簧不会发生弯曲,减少复位弹簧长时间使用导致发生形变的可能,减少固定架初始位置相对顶板倾斜的可能,提高了测量的精准度。

    一种用于深海沉积物土工参数快速测试的取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68799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1132773.6

    申请日:2022-09-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积物取样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深海沉积物土工参数快速测试的取样装置,解决了由于取样器的配重太大,导致表层样品损坏,或者取样器的配重偏小,取样器获得的样品量太少的问题,其包括取样筒本体,取样筒本体为底端开口的空腔结构,取样筒本体的下方设有若干密封板,密封板的横截面为扇形结构,取样筒本体上设有与密封板相配合的旋转驱动机构,取样筒本体上设有土工力学检测机构,取样筒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丝杆,丝杆的外部套设有配重环,配重环的顶部设有螺纹锁死环;改变整个装置作用在底质上的力的目的,使得取样筒本体可以插入适当的深度,减少表层样品损坏或者获得的样品量太少的情况发生。

    一种深海富钴结壳勘查用的钻探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74931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215203.1

    申请日:2023-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钻探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深海富钴结壳勘查用的钻探装置及方法,解决了不便于在同一直线方向上进行多点取样的问题,其包括环形底座,环形底座的上方设有升降箱,升降箱的外部套设有环形滑动座,环形底座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架,且导向架贯穿环形滑动座,升降箱内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外部套设有固定连接的第一齿环,第一转轴的底端与位于升降箱下方的钻头固定连接,第一转轴和升降箱的连接处设有轴承,第一齿环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丝杆;只需要一个驱动电机周期性驱动第一转轴正反转,即可实现钻头对同一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进行钻探,便于实际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